当前位置 »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羊碘缺乏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2019-01-21

羊碘缺乏症又称甲状腺肿,是由于摄入碘量不足所致的一种地方性甲状腺肿。新生羔羊颈部变粗或者有肿块,头颈皮肤水肿,四肢歪曲不能站立,多于出生后2~4小时内死亡。

羊碘缺乏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病因】

  1. 原发性碘缺乏: 主要是羊摄入碘不足。羊体内的碘来源于饲料和饮水,而饲料和饮水中碘与土壤密切相关。土壤缺碘地区主要分布于内陆高原、山区和半山区,尤其是降雨量大的沙土地带。土壤含碘量低于0.2~0.25mg/Kg,可视为缺碘。羊饲料中碘的需要量为0.15mg/Kg,而普通牧草中含碘量0.006~0.5mg/Kg。许多地区饲料中如不补充碘,可产生碘缺乏症。

  2. 继发性碘缺乏: 有些饲料中含碘颉颃物质,可干扰碘的吸收和利用,如芜菁、油菜、油菜籽饼、亚麻籽饼、扁豆、豌豆、黄豆粉等含颉颃碘的硫氰酸盐、异硫氰酸盐以及氰苷等。这些饲料如果长期喂量过大,可产生碘缺乏症。

  3. 长期饲喂含致甲状腺肿的饲料。

  4. 化学及药物制剂的作用: 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药物硫脲、铷盐等,以及摄取过多的钙制剂,都会阻碍羊只对碘的吸收。

  5. 其他因素: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不佳,羊只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饮水或饲料后,均会发病。


【发病机理】

  碘在羊体内主要通过合成四碘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素(T3)以合成蛋白质DNA、RNA、呼吸酶、氧化酶和氧化磷酸化酶来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代谢,促进或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功能。当各种原因引起碘缺乏时,甲状腺上皮细胞内合成T3、T4酶的过程受到抑制,T3、T4进入血液障碍,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减少。当机体相应功能受到影响时,可反射性地使脑垂体前叶释放多量促甲状腺素(TSH),来加强碘离子进入甲状腺,并促进甲状腺上皮细胞增生、化生,滤泡扩大,最终导致甲状腺肿。

【临床症状】

  1. 成年绵羊只发生单纯性甲状腺肿,而其它症状不明显。新生羔羊表现虚弱,不能吮乳,呼吸困难,很少能够成活。

  2. 病羔的甲状腺比正常羔羊的大,因此颈部粗大,羊毛稀少,几乎像小猪一样。全身常表现水肿,特别是颈部甲状腺附近的组织更为明显。

  3. 公羊性欲减退,精子品质低劣,精液量减少。

【剖检结果】

  甲状腺明显肿大,脱毛,黏液水肿。组织学变化是缺乏骨化中心,骨成熟延缓。碘缺乏时的病羊甲状腺中碘含量明显减少。

【诊断要点】

  临床甲状腺肿大易于诊断。无甲状腺肿时,如果血液碘含量低于24μg /L,羊乳中碘低于80μg /L可诊断为碘缺乏。

【防治方法】

  预防

  在患甲状腺肿的地区,应用碘化钾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病的发生。一般给食盐中加入0.01~0.03%的碘化钾即有良好效果;碘化钾的具体给量可以根据地区的缺碘情况来决定。

  治疗

  一旦发现羊群中有甲状腺肿病羊,立即用碘化钾或碘化钠治疗,每羊每天5~10mg混于饲料中饲喂,或在饮水中每天加入5%碘酊或l0%复方碘液5~10滴,20天为1疗程,停药2~3个月,再饲喂20天,即可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