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年增重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肉牛养殖的增重速度,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达到最佳的育肥效果,获得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现主要从品种的选择、科学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介绍如何提高肉牛的增重速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肉牛快速增重的养殖技术,提高肉牛增重的措施!

1、选择适宜的品种与个体
良好的品种是保证肉牛增重速度的关键,不同品种的肉牛的增重速度与育肥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地方品种虽然抗逆性较强,但是生长增重速度较快,胴体品质较差,而国外的的优良品种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近年来随着杂交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品种改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国外优良品种的公牛与我国地方品种的母牛进行杂交,可将其优良的性状遗传给杂交后代,并表现的较为明显,所获得的杂交后代生长增重速度快、胴体出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以及牛肉的品质都有很大的提高。生产上最常使用的国外肉牛品种为夏洛莱、利木赞、西门塔尔等。具体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以及本场的饲养条件来确定。
除了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在育肥前还要选择优质的个体,年龄对肉牛的增重速度影响较大,一般肉牛在12月龄前主要以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生长为主,增重速度最快,成年后除了肌肉增长外,主要是脂肪的沉积,通常第二年的增重速度为第一年的70%,第三年的为第二年的50%。在选择个体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合适年龄。另外,肉牛的性别也是影响肉牛增重速度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公牛最快,母牛最慢,阉牛介于中间。因此在24月龄育肥公牛不必去势。
2、进行合理的饲喂
因肉牛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为了提高肉牛的增重速度,要根据肉牛的生长增重规律合理的配制日粮,幼龄牛主要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因此日粮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要充足,而成年牛和育肥后期的牛主要以脂肪沉积为主,则要注意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在提供饲料时要注意日粮中的精、粗比例要适宜,一般在育肥前期精料为55%~65%,粗料为45%~35%;中期粗料为45%,精料为55%,后期精料为85%~75%,粗料为15%~25%。注意日粮中的营养水平要根据肉牛的实际育肥效果来合理调整,肉牛的营养水平并不是越高,增重速度越快。研究表明,如果育肥全期都使用高营养水平的日粮反而不利于后期的日增重,因此,在育肥肉牛时,在育肥前期营养水平不宜过高,一般以中高型即可。在育肥过程中,不可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粗饲料的品质要优良,以提高适口性,进而提高采食量。冬季尽可能保证肉牛的粗饲料丰富多样,可饲喂一些青贮或者氨贮饲料,从而提高肉牛的增重速度。
合理的使用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对于促进肉牛的增重速度非常有效。可利用尿素来替代部分的蛋白质饲料,不但可以节约饲料成本,还可以为瘤胃微生提供合成菌体蛋白质的氮源,一般用量为替代精料中30%的蛋白质即可达到理想效果。在使用时要注意用法用量,防止使用不当或者饲喂过量引起氨中毒,并且一旦使用就不能停喂,一直到出栏为止。瘤胃素是肉牛养殖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增重剂,也是国际上唯一允许使用的增重剂。在使用时要注意逐渐的增加用量,并且要求每头每天的用量最多不可超过360 mg,防止发生中毒,严重时还会引发肉牛死亡。为了提高肉牛的生长增重速度,大多数养殖场都加大精料的饲喂量,易导致肉牛发生瘤胃酸中毒,因此为了提高育肥效果,可在增加精料饲喂量的同时使用适量的胃酸缓冲剂,如碳酸氢钠、氧化镁、臌润土等。
3、加强日常的管理
饲养管理水平对肉牛的增重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首先要加强环境的管理工作,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加强通风换气,提高圈舍的空气新鲜度,保持舍内干燥。尤其是要注意做好温度的调控工作,通常肉牛的生活温度在10~21℃时的增重速度最快,因此要做好夏季防暑和冬季的防寒工作,为肉牛提供适宜的生活在环境。
合理的安排肉牛每天饲喂的时间和次数,一般每天饲喂2次,每12小时1次,让肉牛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刍和休息,利于保持瘤胃的健康。在饲喂时要先粗后精,同时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保证肉牛吃饱、喝足。对饲料进行合理的加工,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加强日常的管理,每天都要刷拭牛体。减少肉牛的运动次数和时间。
4、加强疾病的预防
做好肉牛疾病的预防工作,以确保肉牛的健康。加强牛舍的环境清扫和定期的消毒工作,每天都刷拭牛体1~2次,保持牛体的清洁卫生,提高抵抗力。控制好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做好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根据本场以及当地的疫病发生情况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按照说明科学接种。定期对肉牛进行驱虫,并将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加强饲料的保存工作,防止饲料发生霉变。不饲喂肉牛发生霉变或者冰冻的饲料。

1、选择适宜的品种与个体
良好的品种是保证肉牛增重速度的关键,不同品种的肉牛的增重速度与育肥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地方品种虽然抗逆性较强,但是生长增重速度较快,胴体品质较差,而国外的的优良品种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近年来随着杂交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品种改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国外优良品种的公牛与我国地方品种的母牛进行杂交,可将其优良的性状遗传给杂交后代,并表现的较为明显,所获得的杂交后代生长增重速度快、胴体出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以及牛肉的品质都有很大的提高。生产上最常使用的国外肉牛品种为夏洛莱、利木赞、西门塔尔等。具体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以及本场的饲养条件来确定。
除了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在育肥前还要选择优质的个体,年龄对肉牛的增重速度影响较大,一般肉牛在12月龄前主要以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生长为主,增重速度最快,成年后除了肌肉增长外,主要是脂肪的沉积,通常第二年的增重速度为第一年的70%,第三年的为第二年的50%。在选择个体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合适年龄。另外,肉牛的性别也是影响肉牛增重速度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公牛最快,母牛最慢,阉牛介于中间。因此在24月龄育肥公牛不必去势。
2、进行合理的饲喂
因肉牛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为了提高肉牛的增重速度,要根据肉牛的生长增重规律合理的配制日粮,幼龄牛主要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因此日粮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要充足,而成年牛和育肥后期的牛主要以脂肪沉积为主,则要注意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在提供饲料时要注意日粮中的精、粗比例要适宜,一般在育肥前期精料为55%~65%,粗料为45%~35%;中期粗料为45%,精料为55%,后期精料为85%~75%,粗料为15%~25%。注意日粮中的营养水平要根据肉牛的实际育肥效果来合理调整,肉牛的营养水平并不是越高,增重速度越快。研究表明,如果育肥全期都使用高营养水平的日粮反而不利于后期的日增重,因此,在育肥肉牛时,在育肥前期营养水平不宜过高,一般以中高型即可。在育肥过程中,不可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粗饲料的品质要优良,以提高适口性,进而提高采食量。冬季尽可能保证肉牛的粗饲料丰富多样,可饲喂一些青贮或者氨贮饲料,从而提高肉牛的增重速度。
合理的使用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对于促进肉牛的增重速度非常有效。可利用尿素来替代部分的蛋白质饲料,不但可以节约饲料成本,还可以为瘤胃微生提供合成菌体蛋白质的氮源,一般用量为替代精料中30%的蛋白质即可达到理想效果。在使用时要注意用法用量,防止使用不当或者饲喂过量引起氨中毒,并且一旦使用就不能停喂,一直到出栏为止。瘤胃素是肉牛养殖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增重剂,也是国际上唯一允许使用的增重剂。在使用时要注意逐渐的增加用量,并且要求每头每天的用量最多不可超过360 mg,防止发生中毒,严重时还会引发肉牛死亡。为了提高肉牛的生长增重速度,大多数养殖场都加大精料的饲喂量,易导致肉牛发生瘤胃酸中毒,因此为了提高育肥效果,可在增加精料饲喂量的同时使用适量的胃酸缓冲剂,如碳酸氢钠、氧化镁、臌润土等。
3、加强日常的管理
饲养管理水平对肉牛的增重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首先要加强环境的管理工作,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加强通风换气,提高圈舍的空气新鲜度,保持舍内干燥。尤其是要注意做好温度的调控工作,通常肉牛的生活温度在10~21℃时的增重速度最快,因此要做好夏季防暑和冬季的防寒工作,为肉牛提供适宜的生活在环境。
合理的安排肉牛每天饲喂的时间和次数,一般每天饲喂2次,每12小时1次,让肉牛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刍和休息,利于保持瘤胃的健康。在饲喂时要先粗后精,同时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保证肉牛吃饱、喝足。对饲料进行合理的加工,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加强日常的管理,每天都要刷拭牛体。减少肉牛的运动次数和时间。
4、加强疾病的预防
做好肉牛疾病的预防工作,以确保肉牛的健康。加强牛舍的环境清扫和定期的消毒工作,每天都刷拭牛体1~2次,保持牛体的清洁卫生,提高抵抗力。控制好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做好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根据本场以及当地的疫病发生情况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按照说明科学接种。定期对肉牛进行驱虫,并将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加强饲料的保存工作,防止饲料发生霉变。不饲喂肉牛发生霉变或者冰冻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