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牛羊疾病 » 正文
羊口疮(传染性脓疱)防治
2019-07-29

传染性脓疱病毒又称羊口疮病毒,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嗜上皮性的人兽共患病。以在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水疱、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羔羊最为敏感,常引起群体发病,尤其是密集的羊群。

本病只危害绵羊和山羊,而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最常发生于初春或春末夏初、气候炎热、干旱及枯草季节。无性别和品种的差异,并常为群发性流行,成年羊同样有易感性,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传染。本病在羊群中可连续为害多年。

预防

(1)本病主要通过受伤的皮肤和粘膜传染,因此,要保护皮肤和粘膜不使其发生损伤。尽量不喂干硬的饲草,挑出其中的芒刺。给羊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羊啃土啃墙,保护皮肤、粘膜。

(2)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半月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治疗

用天行健的羊同源精制血清(羊痘一针灵)可紧急预防与治疗,能增强免疫力,抑制病毒,同时配合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以2%龙胆紫、5%碘酊甘油(1:1)或5%土霉素软膏,每天两到三次,以碘酊甘油疗法最为常见。为防止继发感染必要时可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