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喜欢吃猪肉了?因为牛羊肉越来越受欢迎了。
每次闲聊起来,大家都说现在炒菜就只是丢一点肉进去,有点肉味就行了;包括我自己家,肉是几乎天天会买的,但每次就买个五六块钱,还可以炒两三个菜。吃完饭一看菜盘子里剩下的都是肉,没人爱吃。
依稀记得儿时,家里不富裕,每次吃饭,最期待的就是餐桌上能有一份香喷喷的辣椒炒肉了。作为陪伴我们湖南人长大的一道菜,这碗辣椒炒肉,是怎么吃都不会腻到的美味。但是近年来,不仅是我个人感觉到肉没以前那么好吃了,就连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说现在吃肉就是吃点肉味,那肉还真是不好吃。
一样的做法、一样的人,做出来的肉吃起来却没那么香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想吃就有得吃的时代,肉味便变得淡了
近十年来应该是物质最为充盈的时代,普通老百姓在十几二十年前还真是不能天天有肉吃。那个时候吃一次肉是很幸福的事情,所以吃起来会感觉肉特别好吃;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几乎天天可以吃肉,反倒慢慢地没有了感觉,对肉也就提不起兴趣来了。
第二、饲料猪肉的确不如土猪肉美味
以前我们吃的最多的是农家土猪肉,农村里出来的朋友们都还记得是怎么养的吧?小孩们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打猪草,主妇们也会种一些猪爱吃的青菜,然后还有多余的菜叶、红薯藤、荞麦杆子等,地里有什么就打什么回来。洗干净、剁碎后,拌进已经煮熟了的米糠和碎米中,烫熟了再喂猪。
农家一般会养两头猪,一头卖给猪贩子,一头留给自己家过年吃。这样喂养的猪长得慢,每一头都至少要喂满300天左右;而如今现代化的养殖场3一4个月就出栏,与以前相比缩短了一倍时间,并且都是纯饲料喂养,其中一些黑心商家为了防止猪生病,还会大肆地喂抗生素。
第三、大多数人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有了比较显著的提升,健康意识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健康的、天然的、合理的饮食生活。不再像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只要解决了饥饱问题就万事大吉,哪还有什么闲情去关注吃到肚子里的食物是否安全、健康,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
尤其是近几年来,很多有了一定经济能力的人纷纷将目光聚集在了纯天然食材上,而以农家土猪肉、土鸡、土鸭为代表的农村土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和热爱,人们开始对土货趋之若鹜,想尽各种办法购买真正的农家土货。
第四,我们掌握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了
在以前,各种信息都不透明、不对称,作为消费者的一端几乎完全不知道生产养殖的那一端是什么样的情况,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已经运到了菜市场的猪肉。至于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养的、吃什么长大的,这些都不得而知。因而,也就几乎不了解这些养殖场的猪肉对身体有一些什么不良影响甚至危害。
直到近几年来,人们突然发现生个病十天半月的不见好了,肿瘤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了,甚至癌症的罹患率也越来越高了……恐慌之后,人们开始追根溯源,由此撕开了供应端的神秘面纱。
随着各种曝光信息的出现,人们发现,原来养殖场的鸡、鸭、猪等禽畜的生长环境、喂养周期、喂养的食物以及抗病防疫等,都不是之前想象的那样。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白羽肉鸡,它们终生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从出生到长成只有短短45天,而这45天还都是在鸡笼里度过的。每天就是不停的吃饲料喝水,要不使用催肥产品填充式催肥。
第五、各种“富贵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吓的不敢吃肉
近年来,以前对人们来说还比较陌生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富贵病”,已经变得不再神秘。随便一打听,身边就会有那么一两个“富贵病”患者。专家、医生们不断呼吁大家,尤其是中老年朋友,要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均衡饮食。于是,慢慢地,人们变得谈肉色变,面对鲜香欲滴的肉,不敢伸出去筷子。
其实,大家并不需要太过紧张,只要注意控制量,再注意均衡饮食,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我国老年人膳食宝塔对每类食物每天的摄入量都做了推荐,形象点说来,就是每天差不多总共吃「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