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之家
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场行情 » 正文
海南橡胶探索发展立体循环经济 试点“胶林养牛”升级版
2019-10-29
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未来。海南300多万亩橡胶园里,橡胶树青翠欲滴,傲然挺立。胶林下,一大片牧草肆意生长成绿色的海洋,胶园内种植的其他经济作物长势喜人。海风轻拂,胶林深处见牛羊。

综合利用林下资源,探索循环经济。10月24日—25日,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在昌江召开胶林肉牛养殖经验交流暨畜牧产业发展研讨会,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企业机构共同为胶林肉牛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探索在胶园发展立体循环经济,描绘胶林养牛2.0时代,逐步将梦想变为现实。届时,胶林里孕育出的高品质牛肉不仅能够满足岛内消费者的需求,还将远销岛外,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牛肉品牌。

  牛多胶多钱包鼓 胶林里找致富路

  胶林养牛由来已久。

  海南农垦胶林养牛始于1954年,旨在提高胶园经济效益。后来,受胶价持续低迷影响,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遭遇过胶工收入锐减、企业效益下滑、胶园产出率低、持续发展潜力不足等难题。胶林养牛,以牛积肥,兴牧强胶,成为胶农致富的新出路。到了2000年前后,海南农垦原92家农场的基层生产队开始大面积开展胶林养牛,峰值时期的存栏量高达13.99万头。海南橡胶曾多次探索发展胶林肉牛产业,从中获取了宝贵经验。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珠碧江7队养牛点正是其中之一。

  2007年,珠碧江7队养牛点正式成立,首批78头海南本地小牛黄牛住进了400多平方米的牛栏里。2016年,龙江分公司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探索股份制合作社的黄牛养殖新模式,注册成立了白沙原生态养牛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职工”的运营模式,吸纳周边零散的养殖户和职工入股合作社,不断增加胶农的收入。

  土地平坦的胶园,全年无霜的气候,让胶园常年绿草如茵,草木丰茂,形成了胶林养牛的天然优势。“散养好,成本低,一头本地小黄牛能卖7000块钱,根本不愁卖。”合作社理事周勇告诉南海网记者,合作社养殖以林下放养方式为主,牛群每天可以在珠碧江农场的胶园里活动至少7个小时,胶园里的青草就能满足牛群的基本需求。

  小黄牛每日在胶园里自由奔跑,在纯天然的养殖环境里成长,肉质十分鲜美,全省各地的采购商纷至沓来。白天放养,晚上归栏,小黄牛产生的粪便分解后给土地提供了肥力,橡胶树枝叶繁茂。

  经过12年的探索,珠碧江7队养牛点已经实现年平均出生小牛45头,年均销售40头牛,每年可获取31.2万的利润。小黄牛变成了职工手里的“小金库”,每个社员都能从中分一杯羹。

   与会人员参观海南橡胶的养牛点。南海网记者钟圆圆 摄

  2019年8月19日—22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公社,内蒙古正蓝旗杰林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杰林和海南橡胶的工作人员先后对金鸡岭、红光、红华等地的养殖场和热作两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牧草科研基地、生物科技研究所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就胶林养牛的可行性等内容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海南橡胶关于发展胶林养牛产业加快转型发展的调研分析报告》。

  刘公社分析道,海南草料资源丰富,能够满足牛群生长需求;市场前景广阔,采用“放牧”的方式养殖肉牛,可以减少打药除草的次数,草料过牛腹后产生的有机肥,可减少化肥的使用,改良土壤,实现可持续发展。胶林养牛经实践证明可行性很强。

   珠碧江九队的黄牛在胶园里成长,胶林养牛经实践证明具有可行性。南海网记者钟圆圆 摄

   年内进行试点 探索胶林养牛的2.0时代

  “管理很粗放,没有种过牧草,养活一头牛要50亩地的草,有时候我们要加木薯渣和其他草料养牛。”周勇的无奈也是所有养殖点的无奈。2000年前后至今,海南橡胶的胶林肉牛产业在逐步探索中前进,但受制于品种不优、管养粗放、专业性不强等多种因素,一直未能形成产业规模,这仿佛是笼罩在所有人心中的一团乌云。一片大好的胶林,在保护橡胶树的同时,如何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这是胶林养牛的2.0时代需要跨越的重大关口。

  “将来不是简单的林下养牛,要想大规模养殖首先要解决牧草问题。”刘公社在调查和走访养牛点时发现,目前,林下种植牧草后放牧式散养是最可行、最经济、最实用的养牛模式,但现行的胶林养牛管理较为粗放,如果推广大规模养殖,需要对胶林杂草进行人工种草改造,尤其是对废弃胶园林下杂草、灌木进行改造,选择最佳的播种方式、品种混播组合和养护方案,实现种草和种植橡胶树两不误,使胶园变为人工牧草基地,解决草料的营养搭配等问题。

  “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是胶林养牛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孟庆翔建议,海南橡胶应以散养模式推进胶林养牛,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胶园综合利用水平,培育新的利润增长极,加快形成海南橡胶肉牛生产养殖技术标准及相关体系,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和生产,利用科技手段,生产出更加健康可口的高品质牛肉。

   郁郁葱葱的胶林仿佛隐藏着一笔巨大的宝藏等待人们去挖掘。南海网记者钟圆圆 摄

  “我们正探索如何推进小规模试点,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肉牛养殖加工产业。”海南橡胶总裁李超告诉南海网记者,胶林养牛的技术、防疫、管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特别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设施推进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生产和养殖,以及建设产品溯源体系等方面显得尤为迫切。海南橡胶将在年内进行试点,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新科技,实现养殖和屠宰加工等环节的全程现代化数字管理与监控,让每块供应市场的牛肉都能有源可溯。同时,海南橡胶将推动一二三产业良性互补融合,提供“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品质保证,形成独具海南特色的肉牛养殖技术标准、草料标准、屠宰标准、产品标准、质量体系和品牌优势,打造中国老百姓放心的海南“金牌”健康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