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肠炎又叫“血痢”,是奶山羊常见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肠炎。病原为B型魏氏梭状芽孢杆菌,有鞭毛,能运动,可形成荚膜和芽孢,革兰染色阳性,存在于病羊的粪便中。
流行特点
(1)本病常常成群发生,发病率为40%,死亡率为30%。
(2)经粪便及其被污染物传播,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症状诊断
(1)病初即出现食欲废绝,渴欲增加,精神沉闷,落于群后,或独居一隅。
(2)1天后即出现剧烈性下痢,粪便呈西红柿水样,并含有胶冻样褐色块状物。
(3)病程很短,病后3天死亡。
(4)剖检见腹腔有浆液性渗出物,小肠充血、出血,外观虽红色、肠黏膜脱落,并有灰色坏死斑点。
防治方法
首选本病抗毒血清注射。血清抗体羊全清做紧急预防和紧急治疗。
中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治则可用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6g,黄连4g,秦皮4g,蒲公英3g,吴茱萸3g,山药2g,甘草2g,水煎2次,合并温服,每日1剂,连用2~3剂。
预防及护理
(1)运用科学方法,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草、饮水、卫生,不喂发霉变质饲料,喂给优质饲料,合理搭配饲料,不骤换饲料,防寒防湿,防感冒,注意驱虫,及时治疗原发病,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2)在病程恢复期,暂不喂料,勤喂淡盐水,酌情选用健胃剂,待病羊恢复反刍后,给予柔软易消化的饲草,配合营养快车,待完全康复后才能合群放牧。
相信通过本篇文章大家对羊出血性肠炎的发病原因,羊出血性肠炎的防治有了一定的了解。只要日常做好防护工作,及时治疗,那么这些问题都会很容易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