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牛产后突然瘫痪,养牛户应该如何防治?

    母牛产犊后,三天站不起来,头歪向一侧不吃料,不倒嚼,没有精神,怎么治疗呢?根据以上症状,初步推测母牛是患上了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或乳热症。 一、病因分析 (一)母牛产后瘫痪主要是由于母牛在产后血钙以及血糖的急剧降低导致的。 1、母牛分娩期乳腺组织的泌乳量急剧上升,钙质会随着乳汁的排出而流失。因此,母牛体内钙质水平较低。 2、又由于分娩前后钙量较少,母牛机体无法较好的利用骨钙,这也是母牛产后血钙降低的原因。 3、因为钙磷比例失衡,维生素D合成不足,也会让母牛吸收钙质的能力下降,导致骨钙的使用和释放出现障碍。 (二)临床研究还发现母牛产后瘫痪是因为脑部贫血、缺氧引起的,低血钙属于并发症。 因为分娩母牛腹压发生很大的变化,其腹腔器官会因为充血导致血液进入乳腺,而脑部血液供给不足是导致其发病的一个诱因,分娩后脏器内的血液增加是引起母牛发病的另一个诱因。 此外,母牛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运动不足等,都会引发产后瘫痪。 二、发病症状 奶牛发病的时间通常是生产后的第3天。患病早期,母牛食欲不振,精神沉郁,鼻镜干裂,反刍和胃部蠕动减弱或消失,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常常会见到粪尿滞留现象,反射能力差,懒惰不愿动,四肢交替站立,脉搏急速。发病后期母牛无法站立,牛头颈呈异常弯曲或头颈弯向一侧,背中线成S型弯曲,眼部反射弱,瞳孔散大,结膜充血,心音减弱,体温下降,肛门松弛,胃肠道麻痹,呼吸微弱,死亡前多昏迷不醒。 三、发病规律 母牛产后瘫痪,发病以第3~6胎次的膘情较好的高产母牛最多,大多母牛瘫痪发生在产后72小时内。母牛产奶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晚冬早春时节常见,呈散发。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做好预防是关键。在母牛妊娠前后,要注意母牛的饲养管理,控制好饲料比例,适当运动。 四、治疗方法 患病牛确诊后,应及时给病牛补钙补糖,增加血钙浓度,提高体力,消除病症。可选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进行治疗。 五、预防措施 孕期的母牛可以加强营养,后期加强运动;分娩前一星期要给予母牛精料和多汁饲料,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营养均衡,并保持适量的运动和晒太阳。 妊娠母牛产犊前,饲养员要随时看护,可每天让其饮用红糖水来防止产后瘫痪。母牛产犊后立即饮用温淡盐水,母牛产犊后三天内不能把初乳挤完,控制犊牛吃奶和人工挤奶量,保持母体血钙含量在正常水平。 母牛产后要给予充足饲料,保证奶牛的钙代谢平衡。还要保持牛体和产房的清洁卫生,保持牛舍安静。
  • 养牛一定要了解酒糟、豆渣、青储喂母牛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养牛人为了追求牛的长势和膘情,用酒糟(豆渣)喂牛。育肥牛使用酒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基础繁育母牛使用就会出问题。还有就是青储黄储等粗饲料喂牛,酸浓度超标也会造成母牛生殖系统的破坏,造成慢性酸中毒现象的发生。 有些生产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中含有激素,育肥牛使用这样的饲料,生长速度快,育肥效果好。但是基础繁育母牛使用这样的饲料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生的牛犊喘、流产、死胎、早产等。 酒糟(豆渣)对于育肥牛来说,那真是好处多多,但是对基础繁育母牛,那伤害实在是太大了,会严重破坏繁育母牛的生殖系统,造成不怀孕、流产、死胎、早产、生出来的牛犊体质弱等一系列问题。 养牛人为了追求牛的生长速度,以为牛吃什么都可以,就忽略了健康隐患,等到问题出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补救的机会。所以小编奉劝养牛的朋友们,不要盲目的追求牛的长势,而忽略牛的健康。 青储或者黄储喂养繁殖母牛,因为粗饲料里酸含量大,常年使用青储黄储饲喂母牛,会造成母牛慢性酸中毒,尤其是怀胎的母牛,酸中毒对牛胎的健康影响最大。 有些养殖户在精饲料里添加一定量的苏达,用来缓解青储黄储中酸的浓度,但是经过试验证明,母牛依然会有酸中毒现象发生。对于怀孕的母牛,有一点点酸浓度超标的情况都会对牛胎造成影响。 为了繁育母牛的健康,很多养牛人都会自然排酸,也就是饲喂之前,把青储或者黄储摊开晾晒,然后添加适量的干草,一般干草的含量不能低于20%。 母牛微量元素的使用尤为重要,近年来因为母牛缺乏微量元素的问题,造成繁殖母牛健康问题的很多,尤其是健康问题会传导给牛胎。补充微量元素等预混料很重要,起到的效果非常大。
  • 哪些因素会导致母羊不孕?

    一、饲料不足,单一,品质不良。 饲料单一不足以提供母羊受孕所需营养。生殖机能减退或受到破坏从而造成不孕。长期饲喂某种单一饲料,营养不平衡,即使膘情很好,也可发生不孕。所以母羊配种前期应该恢复膘情,增加营养。 二、维生素与母羊发情的联系。 维生素A缺乏时,子宫粘膜以及卵细胞发生变性,维生素B缺乏时。性腺变性,发情周期不规律,维生素E缺乏时引起早期胚胎死亡或被吸收。 三、精料过多,能量过剩,母羊肥胖。 引起卵巢脂肪变性,导致卵巢机能减弱,长期不发情。发情微弱,或发情而不排卵。 四、圈舍长期潮湿,寒冷,缺乏经常性运动。 外界气温突然改变,光照不足,突然改变母羊生活环境等可使母羊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而影响母羊的生殖机能。
  • 牛不反刍按这个方法治疗

    反刍是指草食动物在食物消化前将食团经瘤胃逆呕到口中,经再咀嚼和再咽下的活动,包括逆呕、再咀嚼、再混合唾液和再吞咽四个过程,反刍主要出现在哺乳纲偶蹄目的部分草食性动物身上,例如羊以及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牛反刍过程,牛不反刍的治疗方法! 牛反刍规律 当牛吃完草料后或卧地休息时,人们会看到牛嘴不停地咀嚼成食团,重新吞咽下去,每次约需1~2分钟,牛每天大约需要6~8小时进行反刍。反刍能使大量饲草变细、变软,较快地通过瘤胃到后面的消化道中去,这样使牛能采食更多的草料。 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特别是粗饲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的过程。 健康的牛群有50%牛在反刍,当牛患病、过度疲劳和受到外来强刺激时,都可引起反刍行为减弱或完全停止,反刍一旦停止,食物滞留在瘤胃内,往往由于发酵所产生的气体排不出去,而引起瘤胃膨胀。 牛反刍是因为牛胃的特殊设置,牛胃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部分,其中只有皱胃是分泌胃液的部分。牛瘤胃的容积为100~300升,约占四部分胃的80% 。瘤胃内有大量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纤毛虫为主)和细菌,瘤胃本身并不分泌酶,所有瘤胃内的酶全是由微生物产生,草料中的纤维质在这些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下发酵分解,所形成的低级脂肪酸,大部分即被瘤胃壁所吸收。网胃在瘤胃前方,抵着横隔和肝,网胃内壁呈蜂窝状,网胃内同样进行着微生物消化。 牛不反刍的治疗方法 当牛由其他疾病诱发反刍不正常时,应先将其病症治疗好再解决反刍不正常的问题。 对于由饲养管理不当或牛消化功能问题引起的反刍不正常,治疗时应坚持一消导、二调理、三健胃的原则。 1、消导: 当牛出现反刍不正常时,瘤胃内肯定会滞留大量食物,若不能及时排出会造成瘤胃胀气以及酸中毒,最终将会危及牛的生命健康。可采用液状石蜡油500~1000毫升+鱼石脂5~10克+酒精100~150毫升+温水适量一次灌服,也可采用人工盐、硫酸镁或硫酸钠等药物进行缓泻消导。 2、调理: 对患牛进行调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首先需要停喂霉变饲料、劣质饲料,并适当减少精饲料喂量,可喂一些容易消化的优质青干草;其次需要改善饲养环境,尽可能使患牛处于一个干燥、温暖、卫生、舒适的环境内;最后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患牛牵到外面增加光照与运动时间,进而达到增强消化能力的目的。 3、健胃: 对于患牛一定要定期进行健胃以巩固治疗效果,健胃可选择人工盐或中药健胃散进行灌服,也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中药健胃散。 当牛超过48小时不反刍时,大家便需要格外注意了,此时滞留于瘤胃内的食物很可能发生酸化,进而则会造成牛酸中毒的发生。 对于此类牛可先根据大小灌服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同时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1000~1500毫升(补水、能量)、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1000毫升(补水、电解质平衡)、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1000毫升(防止酸中毒)、10%高渗氯化钠溶液300~500毫升(兴奋瘤胃蠕动)、维生素B1注射20~30毫升(促进消化)、ATP注射液30~50毫克(补充能量)。当牛反刍有所恢复时,便可减少或停止用药,转而进行调理、健胃来进一步治疗。
  • 怀孕母牛是否可以喂阿维菌素驱虫

    阿维菌素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物,对大多数体内线虫、体外寄生虫及节肢动物均有较好的驱杀效果,分为粉剂、片剂、针剂及皮外剂四种剂型,其中粉剂和片剂主要用于内服,针剂主要用于皮下注射,皮外剂主要用于药浴或喷体。 不过阿维菌素已经逐渐被养殖户所淘汰,因为阿维菌素的衍生物——伊维菌素,相比阿维菌素而言具有相同的驱虫效果,而使用起来更为安全,建议可以才选择伊维菌素给牛进行驱虫。当前市场上所售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驱虫药物,基本上都会标明“孕畜可用”,然而养殖户依旧不可掉以轻心。 母牛可在配种前20~30天驱虫一次,可采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阿苯达唑拌料内服联合驱虫,一旦配种受孕应尽可能避免驱虫药物的使用。若母牛怀孕后患寄生虫,则要避开怀孕前45天和临产前30天驱虫,因为这两个时间内胎牛对驱虫药物较为敏感,怀孕前期容易影响胎牛的发育或造成流产,临产前容易使母牛出现早产或产弱犊。 不少养殖户为了追求驱虫效果喜欢超量使用驱虫药物,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用量或职业兽医师指导用量进行,实际使用量不可超过说明用量的1.2倍,因为超量使用极容易使怀孕母牛出现中毒,影响母牛及胎牛的健康。使用时还需坚持先小群试验再大群用药的原则,试验牛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全群用药,避免药物原因或剂量原因使牛群全部出现问题。 驱虫期间粪污一定要及时清理,并对牛舍内外、墙体及饲槽等进行严格消毒,避免环境中的寄生虫或虫卵对牛造成再次感染。
  • 怎么辨别羊瘤胃积食、前胃驰缓、瘤胃鼓气?

    近日不少羊友咨询:俺家有只羊不吃草料有5天了,就吃一点干的玉米秸秆,打了两天针也不见效,反刍也不好。一些养殖朋友提出的这个问题,相信在其他的养羊朋友的养羊生涯中也会时常出现,那么,遇到这个情况该如何应对呢? 羊不吃草不反刍的原因分析,这个情况有很多种的可能。你站在羊屁股后面,仔细摸左腹,对照健康的羊摸: 1、如果实在硬,里面有东西,可能是瘤胃积食。 2、如果软,上半腹部略有气是前胃驰缓。 3、如果空像皮球,拍着咚咚响,是瘤胃鼓气。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先健胃消食片二十颗,小苏打—两,菜油三两一半斤。 发病原因: 原发性前胃迟缓多是因为长期饲喂粉状柔软的饲草和饲喂缺乏营养难以消化的饲料或者腐败饲料,及长期饲喂单一饲料、且不定时间和饲喂量饲喂,饮水不足或者过多都会导致发病。 继发性前胃迟缓常继发于瘤胃胀气、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产后酮血病、真胃变位、肝片吸虫病及腹膜炎等疾病的发生恢复不良导致前胃迟缓的发病。多数疾病前期都会表现为瘤胃迟缓表现。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以:加强瘤胃蠕动、促进反刍、促进消化、制止发酵原则。 方法: 1、苏打水50-100克灌服; 2、2小时候灌服菜油2-3斤;
  • 母羊发情配种时期如何把握

    掌握母羊的发情火候是配种成败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母羊发情后的最佳配种时间应该是,壮龄母羊应在发情后12小时进行配种;幼龄羊因发情无规律可依,应该发情即配;而老龄母羊应在发情8-10小时后进行配种。 经产母羊配种时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产羔时期,根据产羔时期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产冬羔、产春羔、产秋羔和四季零散产羔。 产冬羔。母羊8-9月份配种,在妊娠期间营养状态比较好,胎儿发育良好,翌年1-2月份产羔,羔羊初生重大,体质较健壮,5-6月份可以吃上青草,生长发育迅速,可以安全越冬。但由于该产羔季节气候寒冷,在管理上应做好防寒保温。 产春羔。母羊10-11月份配种,翌年3-4月份产羔,此时气温较产冬羔时温暖,可以避开寒流。母羊在哺乳期已能吃上青草,乳汁比较充足,加之气温较凉爽,羔羊长势较好。缺点是母羊妊娠期牧场植被条件较差,依靠放牧无法满足其营养需要,必须实行放牧补饲相结合,准备充足的优质干草,补饲一定量的营养平衡的精饲料,同时作好羔羊补饲工作。 影响母羊发情的因素有:光照。光照是影响母羊发情的一个主要原因。羊为短日照季节性发情动物,光照缩短,母羊生殖功能处于兴奋和旺盛状态,母羊发情。反之,光照时间延长则会抑制母羊发情。营养。在母羊配种前1个月,适当补饲,提高母羊营养水平,特别是补足蛋白质饲料,对中等以下膘情的母羊可以促进发情和排卵,诱发母羊产双胎。据报道,在母羊膘情较差条件下,配种前母羊体重每增加1千克,其排卵率提高2%-2.5%,产羔率提高1.5%-2%。比较均衡而全价的营养水平会使幼龄母羊提前发情,也会使正常母羊正常发情和排卵。如满足不了其营养需求,不仅不能正常发情和排卵,而且母羊的发情持续期、发情周期均不正常。年龄,老龄羊和幼龄羊的发情持续期比较短,发情周期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发情征状也不明显;壮龄羊的发情持续较长,发情有一定的规律性,发情征状典型且明显。
  • 千万不要给这四种牛打疫苗

    1、病牛:牛发病后,不少养牛户会给其接种相应疫苗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殊不知疫苗并没有任何的治疗效果,病牛接种后反而会加快其发病过程与加重症状,因此病牛切忌接种任何疫苗。 2、亚健康牛:一些牛虽然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但却处于亚健康或带病未发病的状态,一旦接种疫苗便可能使其发病或出现其他问题,对于亚健康牛一定要将其调理好后再考虑接种疫苗。 3、孕牛:疫苗使用说明书上标明孕牛禁用的情况下便不可给孕牛接种未标明或标明孕牛可用的情况下同样需谨慎使用,怀孕前期(0~45日)与怀孕后期(210日~分娩)的牛应尽可能避免接种疫苗。 4、幼牛:2月龄以内的幼牛,特别还正在吃初乳的幼牛应尽可能避免接种疫苗,首先幼牛吃初乳期间从母体获得大量母源抗体可有效防止各类疫病的发生,其次母源抗体与疫苗会相互干扰往往起不到免疫效果。
  • 母牛总是掉犊,损失惨重!到底为啥?

    了解和掌握影响怀孕母牛流产的一些因素,对广大养牛户来说至关重要。下面阐述一下造成母牛流产的一些原因,希望养牛户能够引起重视。   1、机械性流产 妊娠母牛相互抵撞、剧烈运动及受到惊吓等一些外力造成的流产,都可以成为机械性流产。对于预防母牛机械性流产可从管理方面入手,母牛可进行拴养或采用小栏散放饲养,不要大群散放饲养,以免相互顶撞造成流产,避免对牛群进行惊吓,特别是过年期间一定要避免在牛场周围燃放烟花爆竹。另外在需要给母牛打针、防疫时,抓牛动作一定要轻缓,切勿急追猛赶,以免造成流产。 2、营养不良性流产 当母牛饲养管理条件差,母牛膘情较差,营养摄入难以满足胎儿的生长,这种情况下母牛便容易出现流产,另外母牛缺乏硒、维生素E等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情况下亦容易出现流产。母牛进入妊娠期后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妊娠前期母牛膘情适中的情况下不用刻意增加饲料营养,只需要按照空怀期的营养标准饲喂即可,进入妊娠中后期则要适当增加营养供给,同时注意多喂一些青草和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3、霉菌毒素流产 妊娠母牛长期采食霉变的饲草饲料,体内霉菌毒素累积到一定量之后也会出现流产。饲草饲料一定要加强存放,以免出现霉变,当饲料出现霉变后一律禁止喂牛。 4、酸性流产 母牛长期、大量采食青贮玉米秸秆、酒糟、豆腐渣等酸性较大或含酒精的饲料,便容易出现流产、弱犊或死胎的现象。妊娠母牛应禁止饲喂酒糟、豆腐渣,青贮玉米秸秆可在添加碳酸氢钠等缓冲剂的情况下少量饲喂,一般不建议超过粗饲料总量的20%。 5、习惯性流产 母牛上胎出现子宫脱垂或流产的情况下,便容易出现习惯性流产,对于这类母牛应注意安胎、保胎,若再次出现流产则建议及早进行淘汰。 6、炎症 当母牛患子宫内膜炎等生殖器炎症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流产的现象。母牛产后一定要加强护理,产后胎衣不下的情况下及时注射缩宫素或其他对症治疗,产后前3天注意消炎,产后前7天最好每天喂一次益母草水促进恶露排出及子宫恢复。 7、药物性流产 有些药物或疫苗标明孕牛不可用,或者大家没有按照说明或兽医师指导使用,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流产的现象。当母牛患病需要治疗或需要进行防疫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或兽医师指导进行用药,同时在抓牛、打针的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缓。 8、疾病造成的流产 很多疾病都可使牛出现流产,例如布病、衣原体等,其中以布病最为常见。当母牛出现流产后,应第一时间检查是否患布病,对于患布病母牛建议淘汰,不可进行治疗。牛群每年应检查1~2次布病,发现布病牛就隔离淘汰,直至全群没有布病牛检出。
  • 牛羊驱虫失败是什么原因呢?

    生虫是危害牛羊业的大敌,其种类繁多、分布广,危害具有隐蔽性和渐近性,特别是农区舍饲时,由于饲养密度大,增加了寄生虫的感染机会,最近走访市场,发现在给牛羊驱虫时存在很多弊端,导致驱虫不干净、不彻底。 一、对驱虫不够重视 寄生虫同其他病原体一样,寄生虫本身要成长、发育 、繁殖,遭到破坏的牛羊组织细胞自行修复也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每条捻转血矛线虫成虫每天可产卵5000一10000枚,2000条寄生在真胃黏膜的捻转血矛线虫每天可吸血30ml左右。由此可见,寄生虫大量掠夺牛羊营养,降低饲料报酬,引起经济损失。 另外寄生虫寄生在牛羊体内,造成牛羊机体遭受机械性损。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是很多寄生虫开始在环境中繁殖和活动的时候,根据养殖场自身情况合理制定驱虫计划和驱虫方案。 二、驱虫药盲目选择 驱虫药物所对驱虫的效果最为关键,选用高效,低毒,经济、使用方便的驱虫药才能达到理想的驱虫效果。牛羊寄生虫病种类繁多,其特征也多种多样,如单一用药、没有针对病种用好药物也是驱虫失败的主因;如伊维菌素,对多种寄生虫病均有效,但对吸虫、绦虫无效。所以,驱虫应根据不同类型选用不同药物使用说明方能见效。一般建议联合用药,如四位一体驱虫方案。 三、不清楚使用量 常用的方法有注射、混饲(饮)、喷洒(药浴)等,据市场经验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顿服或混饲5-7天,再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效果不错;很多驱虫药推荐用量和中毒量接近,市场上驱虫药物参差不齐,三无产品也非常多,建议选择正规药厂的产品,按推荐量使用。 四、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 根据寄生的不同部位分体内寄生虫(蠕虫、焦虫、绦虫、吸虫等)、体外寄生虫(牛皮蝇、羊鼻蝇、硬蜱、软蜱、痒螨、疥螨、毛虱等)和血液原虫(焦虫、附红细胞体),因季节、地区差异,一般建议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驱虫。由于牛羊多采食粗饲料、牧草等食物易与细菌接触,消化道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病,育肥牛羊每季度甚至一两个月进行1 次预防性驱虫,对个别受寄生虫危害严重的再进行针对性性驱虫。 五、对消毒不重视 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和病原物质均应集中清理进行堆积焚烧、发酵(杀灭虫卵),圈舍、地面、墙壁和饲槽用绿典1:200消毒,以杀灭寄生虫虫卵,以免圈舍墙壁、地面、畜栏、料槽、套具等物品对牛羊造成二次感染的机会。 六、驱虫前后未禁食 为便于驱虫药物的吸收,顿服给药驱虫前应禁食12~18小时,群养的肉牛、肉羊,需先计算好用药量,均匀拌入少量草料中,让快速均匀吃完;如果注射给药,为减少应激反应,用药后建议禁食12小时以上。 七、重视圈舍、饮水卫生 圈舍要通风向阳,保持干燥,粪便要勤清除;最好饮井水、流动的水,防止湖、河、湾、塘、沟水的虫卵、幼虫、囊蚴以及一些中间宿主(PD水蚤等)的感染;饲喂的饲料(草)要确保其清洁无污染,使用饲槽或草架放饲草,而不是随意堆在地上。 八、重视媒介传播 养殖场内应禁养猫、狗及其它动物,避免其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同时做好灭鼠、灭蚊蝇工作,防止这些传播媒介传播寄生虫等病原体。 单纯的药物驱虫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容易造成畜产品药物残留,影响畜产品品质。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重视每个细节,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牛羊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