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患畜跛行,蹄尖着地,或四肢交替负重。蹄底球结合部红肿。蹄底球结合部炎性肿胀、化脓性蹄皮炎、深部化脓性炎症或蹄冠蜂窝织炎等。
2.预防
加强管理,合理配合粗精饲料。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清除运动场内石块、异物,减少蹄部外伤和细菌感染。科学削蹄、蹄浴。
3.治疗
⑴ 止血麻醉,事先装上止血带。为避免疼痛,可神经传导麻醉。消毒液清洗患蹄,除去蹄底坏死组织,切除坏死的角质或过度生长的溃烂肉,涂药(松馏油、鱼石脂碘仿醚、或蹄炎膏等),包扎,2天换药1次。
⑵ 二趾分开较重时,可固定趾尖,两指(趾)间用金属丝固定在一起,侧(趾)下粘一木块,减轻患部负担。
⑶ 抗生素疗法,当全身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类、林可胺类、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等)、喹诺酮类或磺胺类进行全身治疗。
4.诊疗注意事项
⑴ 诊断时,蹄底溃疡(一般只有在检查蹄底时才被发现)应与蹄糜烂、蹄底刺伤、挫伤等进行鉴别诊断。
⑵ 治疗时,在清除蹄底坏死组织时要尽量保留蹄壁外层,以利于支撑。
⑶ 抗菌治疗时,注意药物的休药期,或在用药期间所产的奶不能供人类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