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殖母牛圈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繁殖母牛选择舍饲圈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1、母牛不可早配。母牛最早10月龄便可以出现初情,不过此时不宜配种,特别是舍饲圈养的情况下,最好等到18月龄以后且达到成年母牛体重的70%以上时再配种。另外不可配太好的种公牛或冻精,不然则较容易出现难产。 2、膘情不宜过肥。舍饲圈养的情况下母牛特别容易发胖,这样便容易出现难产或影响繁殖,一般情况下母牛能够达到7成膘情即可,过肥时应适当降低精料喂量,并适当增喂一些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 3、进行适当运动。繁殖母牛最好进行适当运动,不然则容易造成难产或犊牛体质弱的情况发生,可在母牛圈舍前留有一定的活动场地,白天可让其在活动场地进行自由活动。 4、营养全面均衡。舍饲圈养的繁殖母牛特别容易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饲料最好最好多元化搭配,粗饲料至少2~3种搭配到一起,精料则按照比例将玉米、豆粕、麦麸及预混料等搭配到一起。 5、做好疾病预防。牛舍内的粪污及时清理干净,并定期对牛舍内外进行全面消毒,以减少各类致病菌的滋生。根据当地疫病流行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疫驱虫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对牛群进行防疫和驱虫工作。母牛产后做好护理工作,特别是产后消炎,以降低产后炎症及屡配不孕的发生。
  • 多雨季节养羊防“羊瘟”

    近期雨水增多,晴天后湿热加重,养羊须多加注意。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羊瘟”,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口腔炎、结膜炎、肠胃炎和肺炎。小反刍兽疫会对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从而让养殖企业及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当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控措施,争取将疫情控制在未发之际。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提高动物防疫水平。外来人员和车辆应该在进入羊舍之前,进行彻底消毒。坚持自家羊群繁殖自家羊群的养殖原则。羊羔引种要选择非疫区的、经正规养殖场(户)引入;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和登记,获得原产地检疫证明;引进外来羊羔时要进行羊舍消毒,并保持隔离,以确保羊羔健康。 迅速控制疾病传染源 发现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无论是养殖户还是疫情控制技术人员,在发现疫情后要第一时间报告给当地有关部门,而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疫情防控方案,迅速、有序地开展疫情检测、隔离控制及消除等防控工作。 2、在疫情防控及传染源处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严、早、小、快”的原则,迅速隔离并捕杀染疫羊群,同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实施常规消毒。 全面实行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小反刍兽疫的有效手段。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引进外来动物时,应做好调查及检疫工作,禁止从疫病发生区域内引进动物。 2、做好免疫接种,从根本上加强疫病防控,多雨季节及寒冷干燥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雨季之前应对幼龄小反刍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最好是在2-6月龄进行;接种方法为使用小反刍兽疫疫苗对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颈部两侧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1头份/只。 3、通常注射疫苗7天后羊只便会产生抗体,但要注意的是,即便进行了免疫接种,也应当加强日常消毒和疫情检查工作,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 母牛产后为什么不发情,如何防治?

    母牛经过妊娠、分娩、生殖器官发生了迅速而剧烈的变化,到重新发情、配种、母牛生殖器有一个复原的过程。子宫复原的时间约需9 - 12 天。恶露排尽的时间为10 - 12 天,一般认为,恶露排尽,子宫已复原。母牛卵巢中的妊娠黄体于产后才被吸收,所以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出现较晚,一般在产后约40- 50 天发情时配种为宜.如产后45 - 60 天还没有发现发情,就要对母牛的健康、营养状况、卵巢和子宫进行检查和诊治、预防不孕。 引起母牛产后不发情的主要因素。 1、营养。饲料营养水平过高、过低或营养不平衡是影响母牛产后不发情的最主要因素。围产期能量供给不足会导致体况不能及时恢复,出现子宫复旧延迟。反之如果围产期能量过盛,产后会动用更多体脂用于泌乳需要,也会导致产后不发情及受胎率低下。 2、疾病。母牛在围产期发生的一些疾病也会导致产后长时间不发情,这些代谢病与营养、饲养管理直接相关,是母牛营养异常的表现形式。 3、激素分泌紊乱。 4、环境应激。母牛受到的不良应激越多,产生的负面影响越大。 防治措施: 1、对症治疗。母牛由于卵巢静止及萎缩而导致不发情,要先改善饲养管理水平,确保致病因素消除,用于促使体况恢复。同时,还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2、加强饲养管理。多种营养合理搭配,提高蛋白质、能量水平和质量。如使用预混料时购买能量饲料,如玉米、麸皮等原料时,要严把质量关,加强混合料加工的质量管理,确保混合精料含有适宜的能量水平以及其他各种营养物质。
  • 小牛犊断奶后,饲喂什么都长不快的原因

    一、断奶不合理:农户养牛多采取一次断奶法,断奶后立即上市,使犊牛原来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稳定舒适的生活条件突然发生改变,使其一时难以适应而影响增重。应当在断奶前5~6天,逐渐减少给子牛的哺乳次数,直至完全断奶。 二、补料不及时:犊牛在哺乳阶段没能及时补精料,断奶后不能很好进食,造成生长缓慢,发育停止。一般应在犊牛10日龄开始补料,开始以香、甜、脆、易消化的饲料为主,以后逐渐改喂正常饲料。 三、饲料及饲养方法不合理:断奶后,犊牛不仅吃不上母乳,且饲料质量也较哺乳期差,日喂次数也由断奶前的6~8次,急剧减少到日喂3次,这些剧烈变化使犊牛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因此,购牛时就要详细询问卖主对牛的饲养管理情况,做到饲料质量逐渐过渡,饲喂次数由多到少逐渐过渡。 四、环境条件变化太大:犊牛断奶前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断奶后,一般是一牛一圈,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孤独的生活,特别在冬季因寒冷天气而吃不好睡不好,容易生病甚至死亡。,在购牛时,要尽量的了解其原来的饲养情况,为犊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饲养条件的变化要逐渐进行。 五、管理粗放:现在农户养牛一般是一牛一圈,有的牛吃食、睡觉、排粪在同一地点,加之打扫、垫圈不勤,造成环境污秽,卫生条件极差,特别是在冬季,很容易引起牛感冒、下痢等一系列疾病,对其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提醒养牛户在实际养牛生产中,可根据牛吃食快慢、性情好坏分群,以3~6头为一圈,这样牛争吃食,生长快。另外,要做好调教工作,使其定点吃食、定点排粪、定点睡觉,保持环境卫生。 六、防疫、去势时间不正确:农户购牛多到集市,在购买的同时进行防疫与去势。这样断奶、防疫、去势三种不利因素一齐加到小牛身上,使小牛在很长一段时间体重恢复不过来,严重影响牛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其生长缓慢,形成僵牛。一般不留做种用的小公牛可在20日龄、小母牛可在30~40日龄进行去势,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可在牛30日龄前进行牛瘟疫苗注射,丹毒疫苗可在牛90日龄接种。
  • 多年经验干货,连绵的阴雨天,养羊户应该注意什么?

    1、圈舍消毒 下雨天,羊舍的湿度是会因此而上升的。在高湿的环境下,是非常重要滋生病毒病菌的,如果没有做好消毒工作的话,那么对羊的生长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所以为了避免细菌滋生与传播,在下雨天我们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对羊舍内外、饲养用具等都要做到位。而且为了加强预防,一般要7天左右消毒一次,消毒剂可使用百毒杀等。对于羊舍及运动场的话,那么半个与左右可进行一次火碱消毒。 2、加强管理 在下雨天,羊群本身的抵抗能力会因此下降,同样也极易受到病菌的入侵。因次我们要注意加强管理,增强羊的抗病能力。保证有着充分且营养全面的饲料。将饲料合理搭配,每天还要注意思维两次左右的高料。在喂料时,我们要遵循定时定量的原则。避免羊群因为营养物质过剩或者是不足,导致生长受阻。要特别注意绝不可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保证饮水干净,且还要做好防蚊蝇的工作。 3、注意风雨 下雨天的风雨对羊群造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雷阵雨比较多。我们要保证羊舍的牢固性,检查是否有漏风漏水的地方,如果有的话,要及时修补。受到风雨影响的羊群极易出现感冒、掉膘等现象。因此我们在遇到下雨天时,是不可放牧的。在放牧的时候,也要随身携带能够覆盖住羊群的纤维布,避免突然下雨。 4、环境卫生 下雨天的环境下,羊舍是非常容易出现潮湿现象的,羊群一般喜欢生活在干燥的环境,潮湿的羊舍对羊群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做好羊舍的环境卫生工作,提高羊舍的防潮性,做好通风。保持羊舍处于清洁干爽的环境下,然后还要做好各种寄生虫的防治工作。风雨大的时候,要加固羊舍,避免漏风漏雨,造成损失。 以上就是下雨天养羊要注意什么的简单介绍了。养羊在遇到下雨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保证羊群正常生长,保障养殖效益。 5、羊腐蹄病的高发期 如果平时饲喂不科学,使羊缺乏钙、磷等矿物质,或者是两者的比例达不到平衡,这种季节就很容易表现出来了。羊本身引缺乏微量元素,蹄部就会相应地变疏松,再加上长时间的阴雨与羊的排泄物、泥浆等物质混合在一起,对于羊蹄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致使羊蹄进一步软化,很容易被石头、硬木头等坚硬的物体划伤,导致发炎,就会引发腐蹄病。 6、羊淋雨易感冒发病期 天气骤变的时候也正是羊最脆弱的时候,可能大家在放牧的时候突降大雨,来不及找一个避雨的地方,羊就被淋透了;也可能因为天气闷热,羊本来就在大汗状态,突然来一股妖风或者暴雨;还有的羊友们,家里的羊比之前多了,但是圈舍还没有来得及扩建,导致一部分羊不得不淋雨。 以上三种情况都极易引起羊感冒甚至发烧。这几天一定要密切观察自己的羊是否有打喷嚏、擦鼻、发抖、磨牙打鼾现象等现象。 7、病菌肆虐频发期 阴雨导致的潮湿、加上太阳几天可能都见不到太阳公公一面,想利用天然的紫外线杀菌消毒已经不可能,大家一定要勤快一点是,特别是规模大的,或者准备向规模养羊发展的,一定要及早养成这个好习惯。小编建议大家进行定期消毒,每1个星期可用百毒杀消毒剂消一次毒,包括羊舍及其运动场地,每2个星期可用浓度为2%-4%的火碱溶液再消毒一次。连续阴雨的地区一定不要不在意这个事情。 8、饲养、消毒、蚊蝇问题 这几天羊的抵抗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大家要注意合理补饲、营养搭配,及时更换水槽中的饮水,饲料不要一次性买太多,容易发霉;中午让羊多休息会;圈舍的苍蝇这几天也一定会更加肆虐,小编身边有用心的养殖户,已经为羊圈弄上了纱窗,避免蚊蝇叮咬,看了人家养羊,真是自愧不如啊! 9、阴雨天气多,不利于饲草的保存 阴雨天气,牧草的水分的含量高,需晾晒的时间较长,使叶片大量损失,严重降低干草的营养价值。如晒制不好,水分含量高,不能保证干草质量,很容易腐败变质,羊采食后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晒制干草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要在连续有3个以上晴天时晒制,禾本科牧草揉搓草束发出沙沙声,叶卷曲,茎不易折断,豆科牧草叶、嫩枝易折断,弯曲茎易折断,不易用手指甲刮下表皮时,表明水分含量已降到18%左右可以储存。 10、阴雨天气多,对羊的放牧有影响 首先,下雨天太多,羊不能出去放牧,不能采食到新鲜的牧草,无法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直接影响羊的正常生长发育。 其次,雨后放牧,羊采食易拉稀、肚胀等疾病,影响羊的健康。所以平常应该储备半月左右的食用干草,已保证下雨时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雨停后等地面不潮湿,牧草被吹干后再放牧。 11、阴雨天,雨水多,羊传染病及其它疾病发病率高 雨天,卷舍泥泞,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病率高。所以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和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增加消毒和驱除寄生虫的次数,防治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 羊病越来越多了,究竟是为什么?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不当包括饲养方法和营养搭配不当,如:密度过大,通风不好,断水,饲喂不均匀,饥一顿饱一顿,饮用冰碴和污水等,都是导致羊生病的诱因。另外,羊只受到惊吓,追赶过激,长途运输等也是诱发羊群生病的原因。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脂肪、糖等也会引起相应的缺乏症,反之营养过剩,微量元素过量,可以引起中毒等一系列的反应。 生活环境 羊的生活环境温度、湿度过高,会引起羊只中暑,高湿度环境易得皮肤病,低温易感冒,患风湿病,地势低洼、潮湿易患腐蹄病,长时间在低洼处放牧,会引起寄生虫病,而圈舍的空气污浊,氨气过大,会引起羊的呼吸道病,眼病的发生。 大家都知道羊是喜干厌潮湿的动物,较其他动物比较爱干净,羊的生活环境脏污往往是寄生虫喜欢的环境,就会给羊只带来很多寄生虫病,脏污的环境,恰恰是寄生虫孳生繁殖的最佳环境。长途运输也是羊发病的诱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激反应,对人来说,一般都是说水土不服。 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病 细菌,病毒,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和各种寄生虫都可以感染羊只,引起羊病的流行,如我们最常见的,羊痘,口蹄疫,梭菌病,弓形体病,吸虫病等都会给养羊业带来巨大损失,有的是对一个养殖场毁灭性的打击。 有的传染病虽然不会给羊造成大面积的死亡,但是会影响羊只生长,如副结核,伪结核,和一些慢性传染病,对我们养殖来说,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增加养殖成本的投入。所以预防寄生虫病和控制传染病是保证一个养殖场成败的关键。
  • 影响西门塔尔牛发情的4大因素

    一、生产水平和管理方式 母牛的发情表现与生产性能有关,肉用牛性表现往往没有乳用牛明显,而产奶量高的奶牛个体,其发情表现有时也没有其它牛明显。其原因可能与高产奶牛产奶代谢功能的旺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与发情有关的生殖内分泌作用所致。 过度肥胖的牛,发情特征往往不明显,与激素分泌亦有关。因此,在生产上,应避免母牛产后恢复发情的时间间隔与牛饲养管理措施有关。例如,高产奶牛可较低产奶牛约延长9天才出现发情,每天挤奶或哺乳次数越多,间隔越长。 营养差、体质弱的母牛,其间隔时间也较长。肉牛产前、产后分别饲喂低、高能量饲料可以缩短第一次发情间隔,如产前喂以足够能量而产后喂以低能量,则第一次发情间隔延长,有一部分牛在配种季节不发情,这部分牛倘要提前配种,必须尽可能采取措施(提早断奶等),让牛提前发情。 二、品种 不同种的西门塔尔牛或相同品种不同的牛,初情期的早晚及发情的表现不同。一般情况下,大型品种初情年龄晚于小型品种的牛。如奶用小型品种娟姗牛初情年龄为8月龄,而更赛牛和荷斯坦牛为11月龄;肉用牛品种初情期的年龄往往比乳用品种为迟;母水牛初情期更迟,一般约为13-18个月;母牦牛的初情期平均为24个月。 三、自然因素 由于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不同的牛种或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各自的发情特征,虽然这种特征随着饲养方式的改变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自然的影响有时还能看出来。 母牛发情持续时间长短亦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高温季节,母牛发情持续期要比其它季节短。在炎热的夏季,除卵巢黄体正常分泌孕酮外,还从母牛的肾上腺皮质部分泌孕酮,导致发情持续期缩短。草原放牧饲养的母牛,当饲料不足时,发情持续期也比农区饲养的西门塔尔母牛短。 四、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是影响家畜初情期和发情表现的非常重要因素,自然环境对母牛发情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亦是因营养水平的变化所致。一般情况下,良好的饲养水平可以增加牛的生长速度,提早牛的性成熟,也可以加强牛的发情表现。 牛的体重变化与初情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牛的健康生长,有利于牛的性成熟。试验表明,高营养水平的奶牛与低营养水平的比较,前者可以使牛的初情期提早6-9个月左右。秦川母牛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平均在9.3月龄(280天)即进入性成熟期,而在饲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初情期可能要晚3-6个月。
  • 羊夏季常发的6种疾病,有5种是跟吃草有关

    一、瘤胃鼓气 羊瘤胃臌气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一般春、夏季常见,多于食后不久发病。是由于瘤胃内产气过多或嗳气受阻而形成。 原因:采食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变质的饲草,过食带霜露雨水的牧草等,饲料或饲喂制度的突然改变也易诱发本病。 症状:病羊背拱起,不久腹部迅速胀大,左侧更为明显。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呼吸。 治疗:膨气严重的病羊要用胃管进行瘤胃放气。膨气不严重的用消气灵100毫升配合大黄苏打片50片进行治疗或者液体石蜡油100毫升 ,加水200毫升,灌服。病羊嘴巴横一根椿树棒子有助于治疗瘤胃鼓气。 二、瘤胃积食 病因:羊在饥饿后采食或者偷食了大量谷草、 玉米、大豆、精料等,或贪食大量的青草、红花草、胡萝卜等饲料,而大量饮水而引发积食。 症状:不食或者食欲减退,腹围膨大,触诊瘤胃呈面团状、用拳头压迫的压痕恢复较慢。病重的羊,食欲停止,鼻镜干燥,呼吸困难,体温一般正常。发病后期,体力衰弱,四肢无力,发生战栗,走路不稳,有时卧地呈昏睡状态。 治疗:1、泻剂硫酸镁100克~150克灌服 2、用5%碳酸氢钠溶液100毫升~300毫升,静脉注射 3、解除自体中毒症。可用10%氯化钙溶液50毫升、20%强心安钠5毫升~10毫升,静脉注射。 三、羊酸中毒 病因:喂的精料过多,本病一般在青草旺盛的季节多发,主要是青草里面含有大量的半纤维 容易消化 也容易发酵产酸。 症状:羊发生酸中毒一部分有发烧、瘤胃鼓气、瘤胃积食、前胃迟缓的病史,在这些疾病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症状。采食量和反刍减少或废绝,精神沉郁,低头呆立,急性型突然倒地,腹部胀气,前期吐草、严重的口流酸臭味清水或者泡沫,呼吸和心率加快, 呼出酸臭味的气体。 治疗:严重病例用10%葡萄糖混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按10:1的比例缓慢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根据病情和体重按0.25-1毫升/公斤体重,静脉缓慢推注,缓解全身性酸中毒的危害。 四、青草抽搐 原因:本病主要发生在放牧的春、夏和早秋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9月份高发,这个季节是青草的旺盛期,羊主要以采食青草为主,由于青草供应比较充足,很多养羊者基本不补充干草,由于这个季节青草含水分很大,蛋白、能量物质丰富,粗纤维尚未发育完善比较容易消化,极易引起发病。 症状:多在放牧时离群,突然表现吼叫,乱跑,步态不稳,像喝醉酒样,倒地并四肢强直,阵发性肌肉痉挛,牙关紧闭,口吐白沫, 1 ~ 2 分钟后症状消失, 病畜安静躺卧,但受外界的声响和触摸等刺激,可再次发作。 治疗:5%碳酸氢钠注射液50~300mL,生理盐水500~1000mL,维生素C10-20mL,维生素B1,10-20mL,混合静脉注射,每天2次,每次间隔8~10小时。
  • 刚出生犊牛站不起来

    正常情况下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便会自行站立,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有养牛户反映新生犊牛无法站立的问题,患病犊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一周内站起来,那么成活的可能性将会变得非常低。今天小编便给大家介绍一下新手犊牛无法站立的原因,以及相关防治方案,希望对广大养牛户朋友能够有所帮助。 1、犊牛体弱 很多养牛户认为新生犊牛站不起来与初乳摄入量不足,挨饿有关系,可细细观察一下,几乎每一个犊牛都是先学会站立,然后才会寻找乳头吮吸初乳,所以说新生犊牛站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体弱而非挨饿。 新生犊牛体弱基本上全与母牛有关。第一,母牛妊娠期间营养摄入不足,特别是妊娠中后期营养摄入不足更容易影响犊牛体质,由于缺乏青绿多汁饲料母牛的饲养水平普遍较差,外加气温较低母牛御寒能量消耗较大,故而最近出生的犊牛体质可能会比较差;第二母牛患有一些慢性传染性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或寄生虫病等,也会犊牛体质造成较大的影响;第三,母牛妊娠期间大量饲喂青贮饲料、酒糟等酸性较大或含有酒精的饲料,亦或者饲喂霉变、冰冻饲料,都可能会使母牛出现流产、早产或产弱犊的现象;第四母牛长期圈养缺乏运动和光照,以及生活环境较差,也会增加产弱犊的几率。 对于体弱而不能站立的犊牛,应注意保温以免进一步消耗能量,可辅助其吃上初乳,对于不能自行吮吸的犊牛,可将初乳挤到手指上送入犊牛口中,让其形成吮吸条件反射,之后再将初乳挤到奶瓶中喂给犊牛,一般情况下犊牛只要吃上初乳便可以站立。对于一些体制特别差,连吮吸条件反射都不能形成的犊牛,可进行尝试性治疗,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50~100毫升,50%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辅酶A50单位(稀释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同时用针管喂奶(注意别呛到)。 加强母牛妊娠期间的饲养管理,对提高新生犊牛的体质十分有帮助。母牛妊娠期间要科学对饲料进行搭配,保重所需营养的摄入,并且需要注意饲料原料不要有霉变。母牛妊娠中后期最好采用散栏饲养或定期牵到外面进行运动、晒太阳。淘汰一些老弱及带病的母牛。 2、犊牛缺钙 犊牛出生后可能看着比较壮,但是由于母牛妊娠期间钙摄入量不足,导致犊牛缺钙,这种情况下同样会出现无法站立或站立困难的现象。这类犊牛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肌内注射维生素D3注射液,一般连续用药2~3天后犊牛便可以站立。同时还要给母牛进行补钙,因为新生犊牛缺乏是由母牛妊娠期间缺钙引进,母牛乳汁中钙含量肯定略低,这种情况下只有给母牛进行补钙,才能提高犊牛钙的摄入量。 母牛妊娠期间一定要注意钙磷的补充,可有效预防新生犊牛缺钙。 3、犊牛着凉 牛舍保温性能较差,而犊牛又恰巧在夜间出生,长期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犊牛消耗过多的能量,这种情况下犊牛同样会出现站立困难的现象。犊牛因着凉而无法站立的情况下,可将犊牛转移到温暖的环境中,并辅助其吃上、吃足初乳,犊牛很快便可以站立。 母牛一定要做好配种记录,进入预产期后一定要将其转移到相对温暖的牛舍内。养牛户加强对预产母牛的巡视,当犊牛出生后一定要及时将身上的黏液擦干,并用电暖风或烤火的方式为其取暖,直至犊牛可以正常站立并吃上初乳为止。 4、犊牛饥饿 犊牛出生后本来可以站立,但是由于母牛无奶、乳房炎或母性差不让犊牛吃奶,犊牛便会因为饥饿营养不良而出现站立困难的现象。对于本来可以站立几天后又不会站立的犊牛,一定要先看看母牛奶水是否充足,奶水不足的情况下可让其他母牛对犊牛进行代乳或人工哺乳,一般只要吃上奶犊牛便可以恢复站立。 母牛产后一定要每天进行挤奶,看奶水是否正常,若奶水较少则应适当增加豆粕、青绿多汁饲料喂量,以提高母牛的泌乳量。对于患乳房炎的母牛则要进行对症治疗,乳房炎严重情况下则要让犊牛停止哺乳。对于母性较差的母牛,则可以辅助犊牛进行吃奶,待一段时间后犊牛便可以自行吃奶。 5、其他问题 一些犊牛由于近亲繁殖或其他原因,导致先天性的肢体问题,这类犊牛一般多难以恢复。还有一些犊牛因为难产,在产道中过度挤压及人工助产不当等,导致肢体损伤,这类犊牛部分可以恢复。
  • 育肥牛如何催肥,如何让牛快速育肥

    经常遇到养殖户问肉牛吃什么上膘最快?牛吃什么饲料上膘快?育肥牛为什么总是不上膘?其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比如不合理的饲料配方,蛋白能量饲料质量不过关,草料选的不对等等。如果发现育肥牛不上膘或继续瘦弱,这就说明出现了这些问题,怎么才能避免这些问题让肉牛上膘快呢。首先我们分析下牛光吃饲料不上膘的原因: 1、肉牛品种没选好 品种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牛的增重量、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众多试验表明,喂养优良品种的牛,可使牛增重量增加1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以上。 2、饲料搭配不合理 饲料是养牛的基础,是养牛成败的关键因素。通常饲料费用占养牛成本的70%-80%,所以怎样合理地选择、利用、开发饲料,提高饲料报酬率,降低耗料率,对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牛病防治不到位 牛的传染病,其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不易治愈而危害大,尤其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农村养牛业一定要切实抓好春秋两季预防注射,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是至关重要的。 4、牛场管理不科学 饲养管理好的牛场,可以节约饲料,避免饲料浪费,使投入的饲料大限度转化为牛的增重量;饲养管理好的牛场,牛瘟发生的少,既可以节省疫苗购罝费用,又可以节约常规预防用药费用和治疗用药费用。 同时圈舍卫生、消毒、湿度、通风问题也要做好,由于以前多长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 瘦牛催肥的农业技术关键在于发现瘦牛是否具有催肥潜力,这是瘦牛催肥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因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质量低劣或劳役繁重等原因所致的瘦牛可作为首选对象;身体稍有残疾、不影响催肥效果或因体内外普通寄生虫等原因所致的瘦牛,在售价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作为选择对象。这类瘦牛经过精心饲养,给予充足的优质牛预混料,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勿购买那些因年龄过大或因顽固性腹泻等疾病所致的体质衰弱的瘦牛。 建好牛舍。为牛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清洁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反应,特别是要做到冬季能防寒保暖,夏季有防暑降温,没有蚊蝇骚扰。 合理分组。将新购进的牛按年龄、性别及营养状况等指标进行分组饲养,这样不但有利于管理,还有利于及时调整牛预混料配方。 矫正体质。牛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结合实际及时驱除其体内外的寄生虫,并使用一定量的健胃开胃类药物,促使其消化系统正常机能的形成。 配好饲料。配制牛预混料不但要做到营养充足全面,还要做到适口性好,容易消化吸收。 供足饮水。始终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供应,酌情添加食盐或者小苏打。冬春季节最好饮用温水,切勿饮用混在泥沙的污水或混有冻雪的冷水,严防久渴暴饮。预防疾病。要及时消除粪便和杂物,定期严格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适时出栏。在催肥后期,要注意观察牛的生长情况,当发现其膘情良好、生长速度明显减缓时,即可考虑出栏。 牛运到家,适应环境以后,做好防疫工作,必打针(口蹄疫就是5号病),这个疫苗针是免费的,可以去当地畜牧局领取!1年2次,初春和秋季! 买小喂大跟买瘦育肥,那个生长体重快,觉得是买瘦育肥体重长势快,适应能力更强。买小的,一般都是刚刚断奶拉回家中一般需要半月时间去适应环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