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养羊需要预防三种常见病

    一、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俗称“红眼病”,由衣原体引起,一旦发病迅速传播给全群。该病的发生仅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病羊眼结膜和角膜有明显的炎症。尽管致死率很低,但传染性很高,经常造成地方性流行。患病羊怕光、经常流泪,眼角会有黏性或胶性分泌物流出,眼睑肿胀,眼结膜充血潮红,一般会呈现灰白色半透明或乳白色不透明的现象,从角膜边缘逐渐向眼中央发展,最后,可能会造成失明。该病多发生于温度高、湿度大、蚊蝇较多的夏秋季节。 1、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1周。病羊先是一只眼患病,然后另一只眼也患病。病初患眼流泪、怕光,眼睑肿胀、疼痛。其后结膜潮红,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一段时间后变成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炎症蔓延到角膜和虹膜,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角膜中央有灰白色小点,严重的角膜增厚、溃疡,角膜上出现白色或灰色斑点或浅蓝色云翳,甚至角膜破裂,晶状体脱出,造成永久性失明。病羊眼球化脓后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放牧时病羊觅食困难,行动不便。该病病程一般为25天,绝大多数病羊能够自愈,很少引起死亡。 2、传染性结膜角膜炎预防方法: 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主要是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保持圈舍要清洁卫生,及时清扫羊舍,减少蚊蝇量,并定期消毒;保持羊舍干燥、空气流通顺畅;发现病羊及时隔离。 3.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治疗方法: 将病羊立即隔离,早期治疗用淡盐水或2%~5%的硼酸水溶液冲洗患病的眼睛,擦干后可用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药膏涂入眼中,每日2—3次。也可用2%可的松药水滴入眼中;对于出现角膜混浊的病羊,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各50万单位溶于20毫升蒸馏水,10毫升进行眼部冲洗,10毫升进行眼睑皮下注射。 二、腐蹄病 腐蹄病是羊蹄受伤后感染了坏死杆菌等致病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每年夏季雨水多的季节高发。 1、症状 患病部位不同其表现症状也不同。病初,羊频繁用蹄刨地,一肢或双肢跛行,蹄抬起不敢落地,甚至站着不动。蹄间隙、蹄踵、蹄冠等部位红肿热痛,逐渐形成溃疡,挤压肿烂部位有腐臭脓样液体流出。重症病例可引起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坏死部位也可蔓延至腱、韧带和关节。病羊行走困难,或长期卧地不起,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治疗不及时会继发其他疾病,甚至死亡。 2、预防 该病的预防关键在避免蹄部损伤,经常保持圈舍及羊体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圈舍积存的粪水、脏水、草料等要及时清除;圈内密度要合理,防止过度拥挤产生外伤,发现蹄部有伤,要及时治疗;不要在低洼潮湿的地方长时间放牧。 3、治疗 将蹄部用碘酊消毒,除去坏死组织,如脓肿未破,应切开排脓,到出现干净的创面后,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在患部撒上磺胺粉或者涂抹青霉素鱼肝油乳剂。深度腐烂者用纱布包扎,严重者可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三、羊中暑 夏天,由于周围环境温度比较高、湿度比较大,羊自身的热量不能有效散发,致使体内积蓄过多的热量,造成神经机能障碍性的中暑,尤其在阳光直射下、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更易发生。 1、症状 中暑病羊经常表现为头部发热,精神萎靡,四肢抖动,呼吸急促,气息较弱,步态不稳,心跳加速,鼻孔扩张,鼻孔内有时会流出泡状液体,体温可达到40度以上。眼结膜开始发红并逐渐变为蓝紫色,瞳孔最初扩大,后来收缩,很快昏倒,昏倒时眼球闪动,如不及时抢救,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死亡。 2、预防 避免在高温天气放牧;避免阳光直射羊群;圈舍要通风;勤喂水,饲喂多汁的青草饲料。 3、治疗 羊发生中暑后,要及时将病羊转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并用冷水冲羊头或用凉水灌肠,也可直接将整只羊放于水中,以利于散热;静脉放血,根据羊的身体状况进行静脉放血,放血后要及时补液,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进行静脉注射。
  • 布鲁氏菌病?看完分享给大家吧

    一.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20世纪50-60年代,牧区(如内蒙古等)的一些老百姓不知什么是布病,他们理解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当然,这既是一种误解也是一种风趣的话。但说明当时人们对布病知道的太少了。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蔫巴病”等等。 那么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又为什么叫布病呢?因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类很小的细菌称为布鲁氏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就称为布鲁氏菌病,被简称为布病。哪么,引起这种病毒的菌为什么叫布鲁氏菌病呢? 二. 发现布鲁氏菌的轶事(趣事) 布鲁氏菌实际上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这要回顾一段小故事。约在140多年前,大英帝国的远征军进驻到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及某些岛国,驻扎在马尔他岛上的英国军队突然出现了大批发热的病人。患病的士兵出现高烧、大汗、肝脾肿大等症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病,就按当地地名命名,称为“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等。在发病的士兵中还不断出现死亡。当时既不知病因,也不知如何治疗,更不知怎样预防。在英国士兵和当地老百姓中形成了恐怖情绪。 大约过了20多年(1886-1887年),一位英国随军医生布鲁氏(Bruce)剖检死于这种不明热的士兵脾脏时,不仅看到脾脏肿大,用显微镜 意外地看到有一种微小的细菌,他用培养基从脾脏中培养出很小的细菌。他将这种细菌命名为马尔他微球菌。以后又有人做很多试验、观察,并分到了更多的这类细菌,证明这些菌就是引起不明热的病因。为了纪念第一位看到并分离到这种细菌的布鲁氏,将这菌命名为布鲁氏菌(简称布病)。 又过了约10年(1904-1907年),英国一个专门委员会在马尔他岛讨论布病的流行和预防时,有人意外地发现当地山羊血清与布氏菌发生凝集。他们认为马尔他岛上的山羊也能患此病。不久从山羊奶中检出了布氏菌。他又将这种山羊奶给人和猿猴饮用,喝了这种奶的人和猿猴也得布病。这说明人患布病是因当地山羊有此病,传给人的方式是喝了这种山羊奶或吃了患病山羊奶的新鲜制品。因此,大英帝国当局宣布在马尔他驻军中禁止饮用山羊奶,其结果发病人数明显下降。这是最早对布病采取的控制布病流行的措施。 三. 人患布病的传染源 所谓传染源就是指患传染病的根源(或来源)。虽然,人患布病是因布氏菌侵入人体内造成的,但布氏菌从何而来呢?现在人们都知道了,不仅人能得布病,许多家畜最易得布病,尤其是羊、牛、猪、犬等。因此,布病不仅被我国列为人间的法定传染病,而且还是重要的人兽(畜)共患病。 人得布病就是因患布病的家畜国将布氏菌再传给人,人就得了此病。所以染疫(感染布氏菌)的家畜就是人患布病的传染源。因受布氏菌感染的羊(山羊或绵羊)、牛(黄牛、水牛、牦牛等)、猪等家畜可能出现症状,了民可能不出现症状(隐性感染),但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正产时或流产时排出大量布氏菌。人接触到这些物质时就可被感染。 在山西省吕梁山区一个农民家庭,几口人相继患了布病,追查原因时,才知道这个农民饲养了几只患布病的山羊,从山羊传给农民一家子。 人患布病的传染源是染疫的家畜。那么人患布病能不能传给其他人,或再传给家畜呢?在一般情况下,人患布病是不传给他人,也不能传给家畜。所以人得了布病一定要追查家中饲养的家畜或邻居的家畜及周围其他家畜。 四. 布病传播(感染)途径 所说的传播途径就是指布氏杆菌通过什么方式或称通过哪个途径进入人体的。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 例如,当染疫的怀孕母畜(羊、牛、猪等)分娩或流产时,人们用手帮助产仔或处理各种流产物时,因这些流产物上含大量布氏菌,它可以经擦伤皮肤进入体内使人感染,如果用带布氏菌的手拿东西吃,布氏菌就经口进入体内。含布氏菌的流产物落到地上,细菌可随尘土飞扬,被人们吸入体内发生感染。 现在人们经常到街上或饭店吃羊肉串、烤牛肉、涮羊肉等小吃,品尝各种风味,以饱口福。但是如果提供肉料的羊或牛是染病的动物,人们就可能因吃了这些小吃而感染布病。因吃涮羊肉时,人们总是喜食鲜嫩的,用筷子夹住的肉片不放,在沸汤中一涮,肉稍一变色就吃,吃起来味道很香,孰不知,筷子夹住的地方如果有布氏菌就不会死,吃入肚内,通过胃肠感染布病。吃烤肉时也是如此,谁也不愿意吃烤的很老(焦糊状)的肉,只要一烤出香味马上就吃,如果肉中含布氏菌,它不会在瞬间被烤死的,所以人们吃了后同样可能会感染布病。这类事例在内蒙古,大连,山西,新疆等地时有发生。 我们曾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某省一个叫瑟琶沟的小山村去调查布病。我们看到一位农妇手拉一头母羊,让一个5-6岁的男孩半伏在地上仰着头,咀噙着母羊的乳头,直接吃母羊奶,吃的津津有味。我们问这位农妇,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吃羊奶?她笑殷殷地告诉我们说,你们城里人讲营养,70-80岁的人还喝奶哪。我们生活好了,养几头奶羊,让孩子也增加点营养。我们告诉她,吃羊奶是可以的,但别这样吃。挤出后煮一煮再吃,防止得布病。后来我们调查后得知,这个村约400头羊中,有35%的羊感染了布氏菌,约有50多头羊发生过流产,约有30%的村民发生了布氏菌感染。 染疫家畜的皮毛也可以粘上布氏菌,也能成为传播布氏菌的感染因子,也应注意。 五、哪些人容易得布病(人群易感性) 所谓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指某些人对某种传染病比其他人容易得。例如,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在儿童中最易患此病,成年人几乎不得此病,这就是说儿童对灰质炎病毒易感性高。第二层意思是指某些人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接触机会多,患病者就多,不是人群易感性差别,而是决定接触机会多少,不是易感性高低。到底哪些人易得布病呢? 一百多年实践证明,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如,在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九。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所以,布病有一定职业性。 我们也看到有的资料说男的得布病者高于女的,青壮年患病人数高于儿童和老年人等。这也不是性别、年龄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同样是决定于与牲畜接触机会的多少。因为也有资料报告女的患病高于男的,有的地方、国家中儿童布病并不少见。 六、得了布病有哪些表现和如何诊断及治疗。 1.人的布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 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关节。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肿大等。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2.如何诊断布病: 诊断人的布病主要根据三个方面:第一是布病的流行病学接触史,第二是病人临床表现,第三是对布病的特异性的试验检查。 (1) 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就是指病 是什么职业、与牲畜接触机会如何;所接触的牲畜有无流产或拐子畜、睾丸肿大否;到布病疫区去过否,如果去过停留多长时间;与牲畜皮毛接触机会多少,有无喝生奶吃生习惯等。 (2) 布病表现,参照上述的症状体征。 (3) 特异性试验检查:就是指只针对布病才能反应的某些特殊试验。如,抽病人血,用血清做布病的试管凝集试验(SAT)。病人血清稀释1:100时还出现++“以上的反应,判为阳性。还可以采用补体结合试验(CR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抗球蛋白试验(Coomb’s)等。做这些试验应参考有关操作手册进行,而且应到有关布病专业实验室进行。 另一类诊断布病的参考方法是皮肤过敏试验。其做法类似于医院给求诊者做青霉素过敏试验。但基本原理不同,检查布病的皮肤过敏试验是第Ⅳ型(迟发型)过敏反应。做此试验一是要到有布病专业实验室去进行。 以上三个方面综合一起方可诊断,一般说缺一不可。但在个别情况下,流行病学接触史问不清,此时布病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实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求医者只有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和特异性检查阳性,无临床表现,不能诊断为布病,只能说此求医者是布氏菌感染者。 3.对布病怎样治疗 由于布病症状多种多样,病期又长,治疗也较复杂,并有一定难度,应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症状体征性质调整治疗方案。大急性期时主要是采用抗菌疗不法,采用抗生素类药物。 (1) 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克,他两次肌肉注射。 (2) 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200毫克,连服6周。 (3) 磺胺治疗: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连服2周,以后每天2次。3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疗程间的间隔5-7天。用此类药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 (4) 对症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以对症治疗。如失眠者可服用镇静药,关节痛、头痛等可服镇痛药,高烧者可辅以物理降温或服解热药等。 对慢性布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一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状复杂,不同人表现不同。有的以过敏症状为主,有的以内分泌紊乱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医生应依不同情况予以适当治疗。 七、家庭治疗与护理。 布病有两个特点适宜在家庭治疗:一是病期长,长达数月,在医院长期住院费用太高,在家中治疗可以节省一些;二是布病虽是传染病,但人不传人,在家中治疗不必隔离,也不必担心被传染。但是在家中治疗也有不利一面,这就是布病病情复杂,家庭治疗不易掌握,另外有的治疗需注射等也不方便。 在急性期时最好在医院治疗,如果进入慢性期或康复期等可以在家庭中进行适当治疗与护理。 病人在家庭中主要应注意:(1)不同间隔时间到医院检查病情状态。 (2)注意适度休息与轻度活动,有利于康复。 (3)注意饮食调节与搭配。病人庆注意营养,但防止大吃大喝,大鱼大肉。多吃营养丰富又清淡的食品,如蛋类、豆类等。多吃一些蔬菜及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护理布病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增强患者信心,布病不但可以治愈,而且也不会影响寿命。 八、怎样控制和预防布病 我们国家对防治传染病的方针是预防为主,对布病也是如此。严格地说,没有发生布病流行时是以预防为主,主动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生了布病流行是被动地采取控制措施。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此一并叙述。 我们国家对布病防治(制)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管理,采取以检疫、淘汰疫畜和免疫健畜为主的综合措施。 1、淘汰疫畜或阳性畜:不管是为控制布病疫情或者为预防人间布病发生,淘汰疫畜(或阳性畜)都是最重要的。因为人布病是不传人的,人的布病来自于疫畜或阳性畜。所以为控制布病疫情或预防布病发生都必须执行淘汰措施。 在防制布病中淘汰疫畜不同于口蹄疫,不必将疫畜或阳性畜活埋或焚烧。可将应淘汰畜集中一处由专人屠宰(加强个人防护),皮毛经适当处理可以制革或纺线等;其肉经煮沸或腌制也可出售、食用;屠宰场地要严格消毒,其内脏经高压、充分煮沸处理,也可食用。 个体养殖户、集体、国家饲养牲畜均应如此处理,要依法防病。 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又称为特异性预防。这个措施既是预防措施,又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措施。在防制布病中预防接种分为人、畜预防接种。 (1)家畜免疫:免疫家畜既可保护牲畜不受布氏菌感染,也间接地保护了人群。我国免疫家畜最常用的畜用苗是猪2号苗(S2)。此苗用于免疫羊群(绵、山羊),免疫方法是口服饮水免疫。每头羊免疫剂量为100亿菌,按剂量计算后将苗与水混合,拌匀,免疫前一天不让羊喝水,第二天服苗;也可分两次服,头一天服半量,第二天再服半量。此苗免疫期后2年,保护力约在70-80%之间。 免疫牛群国外用牛19号苗(S19),我国也曾用过些苗,目前我国很少应用。在我国的牛群、猪群中基本上不免疫。还有羊5号苗(M5)、Rev-1苗,我国只在个别地区用于羊的免疫。 (2)人群预防接种: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用布氏菌苗给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我国采用104M苗给人皮上划痕达到免疫目的。将冻干菌苗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皮上划痕接种,在上肢三角肌处消毒后划痕。 每个人免疫量为50亿,在划痕处滴2滴苗液。此苗免疫期约9-12个月,保护力约为80%。 在此强调一点,此苗一定在高危人群中应用,就是在最危险情况下在最受威胁的人群中应用,而且不能年年复种。在接种前用布氏菌素进行检查,阴性者方可接种。此苗不可用于皮下注射。 3、其他措施:在综合性措施中还包括宣传教育群众,牲畜检疫(海关、各类牲畜市场、牲畜出入运输、屠宰前等)、加强个人防护、食品卫生监督、皮毛消毒、饮用奶的巴氏消毒、疫区消毒、畜围消毒、流产物的消毒处理等。 控制和预防布病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的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协调一致、统一措施,方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人畜布病。 九、控制、预防布病的消毒 为预防和控制布病做好各项消毒,首先必须了解布氏菌对各种物理、化学、射线等因子的抗力及在外界各种物质中的生存力方能执行好消毒措施。 1、布氏菌抗力及生存力 表1 布氏菌对物理、化学因子抗力 物理因子 生存时间 化学因子 生存时间 湿热 60℃ 60分钟 新洁尔灭(0.1%) 30秒 湿热 80℃ 30分钟 来苏儿(2%) 1-3分钟 湿热 100℃ 30秒 漂白粉(0.2-2.5%) 2分钟 干热 80℃ 60分钟 乳酸(0.5%) 1分钟 干热 100℃ 7分钟 过锰酸钾(0.1-0.27%) 7-15分钟 直射 日光 1-4小时 氢氧化钾(2%) 3分钟 散时 日光 7-8天 肥皂水(2%) 20分钟 表2 布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的生存生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水 5天-4天 牛奶 2天-18个月 土壤 4天-4个月 酸乳 2天-1个月 尘埃 21-72天 奶油 25-67天 粪 8天-4个月 奶酪 21-90天 尿 4天-5个月 冻肉 14-47天 畜舍 4天-5个月 腌肉 20-45天 衣物 30-80天 干烧胎膜 120天 皮毛 1.5-4个月 培养基 60天-10个月 从上述两个表中可见,布氏菌抗力及及生存力不是很强的。 2、消毒 (1)洗手消毒:对手的消毒处理适用于各类人员,包括专业实验人员、兽医、牧工、挤奶工、屠宰工等职业人员,也适用于一般老百姓。最常用的,也最普遍用的就是用肥皂水洗手,以及来苏儿、新吉尔灭等,洗手用的浓度见表1。 (2)食品消毒:饮用奶应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或直接煮沸后饮用;肉类应烹调后食用,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制品,更不能生食。 (3)皮毛消毒:皮毛可直接在日光下晾晒1-3天。环氧乙烷消毒:常作熏蒸消毒,300-400克/m3封闭空间。也可用钴60照射。 (4)流产物消毒: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消毒,如无高压设备可用化学消毒法,用来苏儿(3%),或新洁尔灭(0.3%),或漂白粉(3%)液浸泡24小时后处理。 (5)畜圈、污染场地消毒: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洒地,作用12小时后可达消毒目的。 (6)实验室、车间、厂房内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用乳酸熏蒸,也可用来苏儿喷雾消毒。 总之,布氏菌抵抗力并不强,常用消毒剂合理使用皆可达消毒目的。
  • 犊牛新蛔虫病

    犊牛新蛔虫病的病原体为牛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内,引起肠炎、腹泻、腹部膨大和腹痛等症状。本病多见于我国南方各省的犊牛。初生牛大量感染时可引起死亡,对发展养牛业危害甚大。 【病因】犊牛新蛔虫虫体粗大、淡黄色。雌虫在小肠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牛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逸出,经过一系列过程,进入怀孕母牛子宫内,并被胎牛吞入肠中或经过肺、肝,移行人肠中发育。小牛出生后,幼虫在小肠蜕化长大,经25~31天变为成虫。成虫在小肠中可生活2~5个月,并不断排出体外。 【症状】 犊牛受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出生2周后,其症状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炎,腹泻,血便,有特殊的臭味。腹部臌胀,有腹痛症状。病牛虚弱消瘦,精神不振或不安。臀部肌肉弛缓,后肢无力,站立不稳。若肠寄生多量虫体时,可造成肠阻塞或肠穿孔,并引起死亡。若幼虫侵入到肝脏时,除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外,还破坏肝组织。若移行到肺时,则破坏肺组织,造成点状出血并引起肺炎。临床上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口腔内有特殊酸臭味。有的眼结膜发炎。 【诊断】本病的诊断可依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有时混有血液,有特殊恶臭,病牛软弱无力、被毛粗乱等。本病主要发生于5个月以内的犊牛。确诊须在粪便中检出虫卵或虫体。 【防治措施】 1.定期驱虫 犊牛1月龄和5月龄各进行1次驱虫·常用的驱虫药物有哈乐松、四咪唑或六氯乙烷等。剂量分别为:六氯乙烷内服,每千克体重o.2~o.4克,每天1次,连服3天;哈乐松内服,每千克体重35~50毫克;磷酸哌嗪内服,每千克体重0.2克I四眯唑内服,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 2.预防 要注意牛合和牛场的清洁,垫草和粪便要勤清扫,并发酵处理。有条件时,将母牛和小牛隔离饲养,以减少感染。
  • 羊贫血怎么预防治疗?

    羊贫血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其病因是什么?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据了解羊贫血是一种看似小病,实则危害极大的疾病。下面全面介绍羊贫血的症状、病因及羊贫血怎么预防治疗。希望对养羊的朋友有所帮助。 羊贫血的症状及死亡率 该病多呈慢性经过,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紧促、困难,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呆立不动,咳嗽,流鼻液。常发生于夏季闷热天气,幼羊、孕羊及营养不良的羊只多发,幼羊常不显症状突然死亡,死亡率达30%左右。死羊剖检多呈肺炎或胸膜炎症状,有脓性分泌物或脓性病灶。 病初鼻液为大量浆液性分泌物,后期变为浓稠,有时鼻液呈脓性或带血丝;反刍停止,食欲废绝,眼睑浮肿,结膜苍白;最后极度消瘦,心力衰竭而死。病程约2周左右。听诊心声增强,肺部为啰音,胸壁叩诊在肘头后方有明显的大片浊音区。 严重者站立困难或卧地不起,眼结膜、口黏膜、皮肤均苍白,部分病羊发生腹泻,拉恶臭水样粪便,导致脱水,消瘦,最后衰竭而亡。 羊贫血的病因 一是营养不全面。农区养羊的饲草多是农作物秸秆,比较单一,极易造成羊只的营养不足或不平衡,使羊只逐渐饥饿而消瘦,以至发生贫血,这种因素导致羊只经常发生贫血。 二是急性或慢性出血造成的贫血。如外伤、手术及消化道、产道出血等。 三是由于饲料单一,缺乏铜、铁、钴等微量元素,影响造血机能的正常进行而造成贫血。 四是寄生虫所引起。羊的体内外寄生虫,尤其是钩虫、捻转胃虫以及肝片吸虫,常造成贫血。 五是继发于各类疾病,这是羊贫血的主要病因,如一些传染病、慢性病等。 六是羊舍环境恶劣、气候突变、多雨潮湿、长途运输等应激诱因引起疾病,继发贫血。 如何判断羊群是否发生羊贫血? 羊只衰弱无力,结膜苍白,阴门、乳房及口腔黏膜显著发白,消瘦,低头,无精打采。运动后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不食,拉稀、下痢这些症状可初诊,进一步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检查红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是否减少,最好进行细菌培养。 羊贫血怎么预防治疗? 贫血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要根据病羊的其他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因病施治。 首先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养殖理念,坚持以预防为主,炎热季节注意防暑、通风,保持圈舍干燥,定期消毒。 对新购入的羊只,隔离观察正常后首先进行驱虫,对要选用不同的驱虫药物彻底驱虫。病羊应及时隔离,细心照顾,加强营养。 呼吸困难的可选用林可霉素(30 mg/kg体重)、丁胺卡那霉素(10 mg/kg体重)或恩诺沙星和头孢类药物肌注治疗,每日2次,连用3 d,也可配合用链霉素稀释(每克对100 mL纯净水)了后喷雾呼吸道; 体温高的可用阿司匹林(0.5 mg/kg体重)灌服,食欲不振的配合维生素B1、B12、维生素C效果更好,脱水者辅以口服补盐液或人工盐加葡萄糖饮用,疗效会更佳。 输液时要缓慢,避免引起肺水肿或加重肺水肿的症状。
  • 肉牛常见的几种消化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在肉牛生产中由于缺乏运动,导致体能下降,疾病的发生在所难免,现将常见的几种消化类疾病归纳如下: 1、瘤胃积食 病因:由于精料饲喂过多,饮水不足,造成胃液分泌不足,食物滞于胃内,造成胃部坚硬如石。 治疗:急性时行瘤胃切开术。慢性时,停饲2~3天,用健胃药灌服2~3次,并用健胃针肌注。 2、瘤胃臌气 病因:由于吃食易发酵的饲草或饲料,且粗纤维含量过大,造成肠内发生便秘阻碍气体的排出,致使胃内臌气。 治疗:用套管针穿刺放气,排除肠道阻物。 3、腹泻 病因: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有饮水过多、传染病等。 症状:粪便稀薄如水,大肠音增强,肠内产气过多。 治疗:夏季控制饮水,不饮用地表水,用痢菌净饮水或氟派酸饮水,肌注乙酰喹注射液。 对于用酒糟饲喂用量不当造成的酸中毒腹泻。 治疗:在饲喂酒糟的同时,加足小苏打用量,缓解中毒。同时,用健胃散+止痢散拌料饲喂病牛,量要足。
  • 羊反复拉稀,怎么办?

    腹泻分为羔羊腹泻和大羊腹泻,不同年龄羊的腹泻其原因不一样,先说大羊的。 引起腹泻的原因: 1 细菌感染,比如各种传染病,吃了不干净的饲草(长期有水浸的地方生长的草,被粪便污染过的草等等)。 2各种应激情况,比如刚刚引种回来,淋雨,寒冷,尤其是突然变冷。 3 肠道寄生虫,比如绦虫,捻转胃矛虫。 4 突然吃了过多精饲料以及饲料配比不适当。 5 圈养的,羊舍潮湿或者没有适当的室外运动,羊也要晒太阳。 6 突然由吃干草转为青草,此情况在春季常见。 7 羊的体质弱,肠胃功能差,这种羊在吃了露水草后容易发生。 腹泻的种类大致分为单纯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如何通过症状辨别腹泻的性质,首先看是单纯的腹泻还是伴有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然后看粪便的颜色,是否和正常粪便颜色相似,是不是只是变稀了而已,稀的程度如何,是否变成黄色,绿色,红色,黑色,是否混有血块和组织碎片,有没有黏液,臭不臭,量多不多。 下列疾病和饲养管理不到位都可以有腹泻的表现:羊肠毒血症,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副结核,球虫病等等致病微生物,毛圆线虫,绦虫,捻转胃矛虫等等各类肠道寄生虫;吃太多青绿多汁饲草,圈养的突然改变饲料配方,中毒,铜缺乏症,钴缺乏症,矿物质不平衡等等。 治疗措施:一般情况下,自己判断不是烈性传染病的话,则只需要口服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盐酸小檗碱,复方黄连素,呋喃类等等的其中一种,个人认为环丙沙星效果最好,一般一到两次即可。如果病情严重,配合肌肉注射头孢噻肟,(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自己看说明书,一般人用剂量是指六十公斤体重的成年人,用到羊身上 自己根据羊的体重换算,适当的可以剂量大一点,到人用的药店购买,兽药店的质 量没保证,特别是那些什么中药提取的,不要相信它盒子上说得天花乱坠的那些这也能治,那也能治)。喂药后灌服适量的温水,一次不要灌太多,要少量,多次。此时不要口服葡萄糖,蔗糖等一切糖类物质。同时暂停饲喂精饲料,如果腹泻严重,青绿饲草也停掉。甚至可以使用一些缓泻药,帮助排空胃肠道。要知道有一种治病的方法叫做:饥饿疗法,有些时候很管用。 寄生虫引起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表现很严重的水样稀粪,大部分时候是一坨坨的牛粪状,有些会粘附黏液,而且一般会时好时坏,间断性的稀粪。口服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左旋咪唑一般可以解决。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不要偷懒,如果没把握是不是传染的,则隔离病羊,并及时全部羊群带体喷雾消毒,并给健康羊群做预防性的服药 小羊的腹泻还有另外几个原因:母羊体弱所产羔羊肠胃自然不好;没有及时吃到初乳,在污染,脏乱的环境下产羔,母羊奶水不足时补充喂了牛奶 对于羔羊腹泻,如果不是细菌感染引起,推荐服用乳酸菌素片,整肠生,胃蛋白酶,乳酶生。如果是细菌性的,治疗同大羊,首选盐酸小檗碱,复方黄连素,无效再用环丙沙星。 新出生的羔羊,每日喂一粒土霉素,连续三天,可以增强胃肠道功能,长大后也不容易腹泻。 腹泻补充说一下,很多药物的常见和主要不良反应就是对消化道的影响,出现腹痛,腹泻。比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等。另外,如果是不吃食,肚子不瘪下去,一两天后出现腹泻,应该将这种腹泻考虑是酸中毒的其中一个症状-----腹泻,而不应该简单的当做肠道感染治疗。 再简单说一下: 一般的腹泻,大羊用环丙沙星片剂或者胶囊口服,60日龄以下的羔羊用复方黄连素或者土霉素。如果不是细菌性的腹泻,用整肠生。严重的腹泻,需要禁食,特别是不能喂精饲料,葡萄糖,蔗糖。在口服的同时,肌肉注射头孢噻肟。也就是说,口服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打针,基本都能解决问题。
  • 如何预防治疗牛腐蹄病?

    预防方法:平时要注意蹄部的护理和修整,保持厩舍、运动场的清洁干燥,清除各种尖锐物,必要时可设消毒槽,槽中放入1%-3%硫酸铜溶液。对病牛隔离饲养,彻底消毒污染场所,可有效减少发病。 治疗方法:除去坏死组织,彻底消毒,修削坏蹄,扩大蹄底腐败孔,排尽孔内渗出液,彻底挖除腐败坏死组织,须挖到流出鲜血为止。然后应用饱和硫酸铜或5%碘酊消毒,再撒布高锰酸钾粉、硫酸铜粉末。在清创后,于患部撒布青霉素鱼肝油乳剂(青霉素20万单位溶于5毫升蒸馏水中,再加50毫升鱼肝油,混合),或磺胺粉。深部腐烂者,在彻底挖除坏死组织后,可用松馏油纱布堵塞,外系蹄绷带,1-2周更换绷带一次,到孔口愈合。病情严重者,可结合全身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 肉牛口炎(肉牛口腔黏膜溃烂或溃疡)的防治方法

    1、肉牛口腔黏膜溃烂或溃疡,洗口后可用碘甘油(5%碘酒1份,甘油9份)或10%磺胺甘油涂抹,每日2次。也可用青霉素1000国际单位加适量蜂蜜混匀后,涂患部。已化脓出血的,将兽用冰硼散用纸筒吹入患处,每天1~2次3天可以治愈。 2、用1%食盐水,或2%~3%硼酸液,或2%~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口腔,一日2~3次。口腔有恶臭的,用0.1%高锰酸钾液洗口,唾液分泌旺盛,用1%明矾溶液或鞣酸溶液防治。 3、经常观察肉牛体温,如果体温升高,不能采食时,静脉注射10%~25%葡萄糖液l000~1500毫升,结合青霉素或磺胺制剂即可,每天两次。
  • 羔羊软瘫综合症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近几年来 在河南、安徽、山东、湖南、湖北 四川、广东、广西、陕西、山西等地发生一种以瘫软症状为主要特征的山羊羔羊疾病,该病近两年发病率明显增多,特别是在较大的规模养羊场、户中羔羊发病率较高,严重的死亡率高达40-60%不等,给养羊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仅采取治疗低血糖、缺钙的救治方案,效果不甚明显。为了查清该病的发病原因,我们对其发病情况、发生规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从病原学、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临床症状调查、病例解剖、临床治疗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基本查清了该病的发生原因,对临床症状、解剖病变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大量预防和治疗试验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发病情况与原因 本病主要发生于山羊羔羊,其他羔羊发病极低,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多发生在上一年9月份以后怀孕,第二年2-6月份生的羔羊,特别是圈养母羊所生羔羊发病率较高。冬季羊群活动量小,阳光照射少,补饲跟不上,是冬春羔羊发病率高主要原因。本地山羊属地方品种的羔羊,由于初生重较轻,需乳量小,经长期风土驯化对当地条件比较适应,发病率较低,而近年来由于进行波尔山羊或者其他国外引进品种羊的杂交,杂交羔羊,初生羔羊体重增大,代谢快,随着杂交代次的增多羔羊体重的增加营养缺乏越来越明显,适应能力较差,发病率较高。 二、临床症状 新生羔羊3—15天内发病最多,绝大部分突然发病,发病早期体温正常或者稍高,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不能吮乳,前期呼吸加快、心率加快,后期心跳迟缓,反应迟钝, 黏膜苍白或者发绀, 发病时常发出尖叫声。 而后,耳、鼻冰凉,四肢无力,有时两前肢跪地或者呈八字型,两后肢拖地行走,吮乳困难,强力驱赶步态不稳,似醉酒样四处乱撞,继而表现为卧地不起,全身瘫软 ,如面叶状,腹部发胀(90%),部分羔羊胃内积聚有液体,晃动有水响。严重时病羊有空口咀嚼现象,眼球、肌肉震颤,角弓反张, 四肢挛缩,有的呈阵发性痉。 前期不见大小便或者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后期大便失禁,60—80%发病羔羊排出黄色带粘液粪球或粘液性稀便。24-48小时后,体温下降至36℃以下或者不能测出体温,最后在昏迷中死亡。病程2--5天不等,早发现、早治疗一般绝大部分能迅速康复;救治不及时,到后期因羔羊不能吮乳或者管理失当多数转归死亡 。 三、解剖病变 对病死羔羊进行解剖可见肺脏水肿 、肺脏有出血点 ,肺部尖叶和心叶实变 ,心肌松弛,左右心室扩张,严重的心肌坏死呈灰白色,肝脏轻度肿大、色深有坏死点、脾脏出血坏死 ,肾脏水肿 ,死亡羔羊脱水明显 。 急性死亡羔羊可见胃内有大量未消化的乳凝块 ,胃内容物酸臭,中期胃内容物有乳凝块和混浊液体,胃内膜脱落,胃壁有条形出血,严重的出现胃坏死,慢性的胃壁变薄 ,后期胃内容物水样或者空虚,胃壁菲薄呈空气球样 ,部分病死羔羊小肠粘膜出血,大肠及直肠内有黄色或灰白色球型或乳状粘液性物。 四、预防 1、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母羊在怀孕中、后期营养需要量大,必须满足胎儿和自身的营养需要,但这个时候由于胎儿的增大,母羊腹腔内压高,由于胎儿的压迫胃肠道的容积减少,蠕动减弱,容易出现营养缺乏,所以母羊在怀孕中后期要饲喂优质草料,特别是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能量 以及一些常量元素的补充。 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各地发病羊场的采样化验测定结果配制了一种健康多维(牛羊母子康),通过大量的临床预防试验,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母羊产前产后瘫痪、流产、弱胎和羔羊软瘫的发病率(试验结果是减少93.6%),并且可以完全替代预混料。 2、母羊在怀孕中后期要让怀孕羊多活动,每天让他活动不少于3-4小时,冬季让怀孕母羊多晒太阳以增强母羊的抵抗力。 3、注意羔羊的保温、产房温度要不低于25℃,让羔羊有充足的活动场地。 4、做好消毒工作,做好产房的消毒,对产房每天消毒一次,用2-3种消毒药交替使用,接生人员注意手和接生物品的消毒,严防接生过程中细菌感染小羊口腔,母羊在产前和吃初乳前要对乳头清洗消毒2-3次,尽量减少羔羊吃初乳时候的感染。 5、羔羊生后第1-3天用亚稀酸钠维生素E1-2毫升、右旋糖酐铁1-2毫升注射,同时口服土霉素或者磺胺药物进行预防。用本课题组研制的软瘫灵预防效果更好。 五、治疗 对本病的治疗原来没有比较好的办法,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治疗这个病关键是时间问题,如果在出现症状的当天治疗,治愈率是很高的,时间长了由于机体的神经和组织功能严重丧失,治疗效果不好。 对发病羔羊轻型病例用鱼肝油、大黄苏打片、果糖酸钙、参麦注射液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转载自中国养羊网
  • 影响母牛发情、配种的第一杀手---子宫内膜炎

    母牛子宫内膜炎为子宫粘膜急性发炎,如不及时,炎症易于扩散,引起子宫肌炎、子宫浆膜炎或子宫周围炎,并常转化为慢性炎症,导致母牛不孕。子宫内膜炎是造成母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母牛的繁殖与受胎率,而且增加饲料消耗和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养牛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 母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1、病因分析 疾病因素。传染病,如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牛黏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结核病等,往往会引起子宫内膜炎。感染条件致病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等。通常是母牛进行分娩、人工授精、难产、难产手术、助产以及产褥期没有严格消毒或者操作不当形成损伤或者抵抗力降低,就会导致以上条件致病菌开始大量增殖,从而导致子宫内膜炎。另外,母牛产后发生乳房炎、阴道炎、阴道脱、子宫脱等,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也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 饲养管理不当。母牛采取粗放饲养管理,饲喂单一饲料,摄取维生素、钙盐及其他矿物质不足,或者矿物质、维生素和有机物质比例不合理,缺乏营养,或者体况过于肥胖,缺乏运动,以及发生应激等导致机体全身张力下降,使其产后容易发生子宫弛缓,蓄积恶露,从而引起子宫内感染。牛舍环境卫生较差、潮湿阴冷,也会使母牛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母牛泌乳期过度催奶,如饲喂大量的精料或者添加催奶类药物,使其大量泌乳,导致生殖系统无法及时得到足够的营养,也能够引起子宫内膜炎。 2、临床症状及诊断 隐性子宫内膜炎。病牛在外观上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即使进行阴道检查和直肠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变化.且能够发情正常,非常容易被忽视,但进行多次配种依旧无法妊娠。微信搜索关注:高效养牛,每日发布养牛技术,疾病防治方法,牛肉、活牛价格,希望大家把咱们平台推荐到更多的养牛群。发情时或者配种前进行直肠检查按摩子宫时,发现有较多的分泌物排出,有时会排出不清亮透明的分泌物,略微浑浊。需要对冲洗回流液进行检查才能够确诊,即根据液体静置后出现沉淀,或者存在絮状物就能够做出诊断。 卡他性子宫内膜炎。病牛通常不会表现出全身反应,大部分具有正常的发情周期,但是进行多次配种依旧无法妊娠,或者妊娠后容易发生早期胚胎死亡,子宫颈往往处于松弛状态,即使在没有发情时也略微张开,阴道内积聚有浑浊的黏液,并经常从阴门流出,卧地时比较明显。通过直肠检查,发现子宫颈肿胀、变硬,子宫角肥厚粗大,弹性较差,发情时会流出更多的阴道分泌物,往往是铁锈色、白色或者灰白色的絮状物。冲洗子宫的回流液轻度混浊,类似淘米水。 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通常会表现出轻微的全身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机体日渐消瘦,体温升高等,发情周期异常,阴道及子宫往往有铁锈色、白色或者灰白色的黏稠脓性分泌物或者稀薄脓液排出,且阴门上形成3-5cm大小的黑红色干痂。 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减少采食,产奶量降低,发情周期异常,有灰铁锈色或者黄褐色的黏液或者豆腐渣样恶露从阴门流出,且往往在尾根内侧附着,频繁努责,屡配不孕或者长时间不发情等。通过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及宫口松弛开张并发生充血红肿,且流出较多的白色脓性分泌物;通过直肠检查,发现子宫无法完全收缩,触感坚硬,如果没有积聚分泌物会具有波动感。 3、治疗措施 子宫冲洗。对于急性型、慢性型病牛,一般使用5000-10000mLl%温生理盐水对子宫进行多次冲洗,直到清洗液透明时停止。排净液体后,将20-30mL添加有50万IU青霉素及50万IU链霉素的生理盐水注入到子宫内,每天1次,连续使用2-4次,治疗效果良好。对于隐性病牛,在配种前1-2h对子宫使用250-500mL生理盐水或者苏打溶液(即由1000mL温水、3g碳酸氢钠、9g葡萄糖、lg氯化钠组成)进行冲洗,有助于受精。对于黏液脓性及脓性病牛,可对子宫使用3000-5000mL碘盐水(即按每1000mLl%盐水添加20mL2%碘酊)进行冲洗,也可使用O.l%高锰酸钾溶液或者O.l%雷佛奴尔进行冲洗。对于病程持续时间较久的慢性病牛,可先对子宫使用250-500mL3%双氧水进行冲洗,1-1.5h之后再用1%盐水冲洗干净,最后再注入适量的抗菌素,该法通常只需要进行1次,如有需要可采取2次。如果子宫内分泌物发生腐败并发发恶臭味时,适宜使用o.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o.5%来苏儿进行冲洗,但注意冲洗次数不能过多。 子宫给药。母牛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适宜采取该法治疗。如果病牛有脓性分泌物从阴门流出,可取Sg红霉素或者土霉素纯粉,添加在50-100mL10%的浓盐水或者25%葡萄糖溶液中,完全溶解后加热到40℃,将其一次性灌注到子宫内,分成两等份各注入到一侧子宫角,之后对子宫角进行5min按摩,每3天使用1次,直到从阴门流出清亮透明的分泌物或者没有流出分泌物停止。如果母牛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且多次配种不孕,可取20mL碘甘油或碘伏原液,加热到40℃,将其一次性灌注到子宫内,接着对子宫角进行5min按摩即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