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牛血尿病的方法!
2017-10-16
血尿病就是尿中混有血液或红血球的疾病。故俗称红尿病。炎热的夏季发病较多。引起牛排红尿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草料供应不足,饲养管理不善,引起牛的泌尿器官发生血管破裂,使排出的尿液中混有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此外,还有牛患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以及泌尿系统 损伤、肿瘤、息肉和结石等均能引起血尿。细菌性梭菌感染,牛钩端螺旋体病、焦虫病、中毒等均可引起牛排红尿。
【症状】
病牛排尿时努责弓腰,尿液呈棕红色或紫红色,随着时间的延长,牛的尿量越来越少,颜色由红逐渐变为棕褐色、酱油色以至黑红色。病初食欲、精神正常,体温不增高,而且排尿次数增多,各次尿量却减少,随后出现贫血,粘膜及皮肤淡红色或苍白,皮薄毛稀的地方尤为明显;当病情严重时,食欲减少, 呼吸脉搏增加,病程约10天,死亡率达5%左右,如能及时治疗一般都能治好。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减少,贫血,粘膜及皮肤苍白。犊牛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表现为排红尿、拉稀粪、身发抖,严重者口流红色泡沫,因贫血造成缺氧。细菌性血红蛋白尿症因溶血性梭菌感染所致,病牛有拉红尿、高热和肠出血等症状。牛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多发,病牛有发热、黄疸、红尿、皮肤和粘膜坏死等症。 诊断牛血尿病必须查明原因,确定出血部位。一般可将病牛排出的血尿液分前、中、后三部分,分别盛接于三个玻璃杯中,进行肉眼观察。若血尿仅在第一杯中(最初部分)出现,血色鲜红,与尿液不呈均质性混合,血可能来自尿道,为尿道源性血尿,见于尿道炎或尿道损伤;若血尿仅在第三杯(终末部分)中出现,血色发暗,血液与尿液不呈均质性混合,血可能来自膀胱,为膀胱源性血尿,为膀胱炎或膀胱结石的固有症状;如果前中后三杯中都出现血液,血液与尿液呈均质性混合,则血可能来自肾脏,为肾脏性血尿,见于肾炎、肾盂肾炎等病。另外,以高热,血尿为主要病状的病牛,应考虑是否是焦虫病,确诊时以镜检发现虫体为准。
【疗法】
1.一时未确诊病因的血尿:用以下中药方治疗:(1)车前草500克,侧柏叶(炒焦)250克,灯心草120克,煎水去渣,加童便2碗,一次灌服。(2)石苇60克,竹叶10克,共研细末,开水冲服。(3)侧柏叶(炒)150克,大蓟15克,豆腐150克,空腹灌服,隔日一剂。(4)川黄连、地龙(蚯蚓)各30克,共研细末,加黄酒250毫升,开水调成糊状一次灌服。 (5)海金沙(缠在茶树上的海金沙最好)250克,铁箍散 250克,细叶香薷60克,煎水一次灌服。
(6)黄柏、黄芩、大黄各50克,蒲黄100克,瞿麦150克,煎水一次灌服。
(7)用丹参40克,党参50克,黄芪50克,侧柏叶炭沫40克,地榆炭沫40克,槐花炭沫40克,橄杭炭沫40克,共碾成面,冲开水灌服。
(8)十黑散:知母30克,黄柏、地榆、蒲黄各25克,枝子、槐花、柏叶、血余、杜仲各15克,棕皮15克,以上各药都炒黑焦为度,共研细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2.对症疗法:通常用以下中药方治疗:
(1)治疗肾炎性血尿:用土牛膝250克,生甘草60克水煎服;或用清茅根250克煎水加童便一碗内服;也可用韭菜根(烧炭)50克,血余炭30克共研末,加好墨15克开水冲服。选用其中一方,日服1~2次,连服3~5剂。
(2)膀胱炎性血尿:用石苇40克,蒲黄120克,当归30克水煎服,连服3~5剂。
(3)尿道炎性血尿,用仙人掌150克,木通、黄柏、车前子各100克,共研末,开水调和加蜂蜜250克灌服,连服4剂。
(4)西药对症选用止血药和钙剂治疗。如用1%仙鹤草素肌注或静脉注射20~60毫升(视病牛大小而定)每天2~3
次。如用10%氯化钙100~15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数天。水牛血红尿白尿有条件用静脉注射20%磷酸二氢钠
300~500毫升,重者还可同时皮下注射,每日1~2次,连用2~3日有效。如病牛卧地不起,可改用3%次磷酸钙1000毫升,一次静脉即可。
【预防】
预防本病首先从管理上着手,不要让牛使役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炎热季节用后迅速给予降温,及时做好牛圈防寒保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