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90后的养牛计划,说干就干

    一个90后的养牛计划,说干就干 2018-04-23 这事来自一个90后养牛小伙的分享: 自己是90年的,结婚了,目前有俩男孩,大儿子6岁上中班,小儿子3岁,自己平时收完麦子上小班。来自家庭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有点小存款,夫妻二人,打工一年能剩8万左右吧。但是,死工资,何时能出头? 目前大家族里面,有个养牛的,今年养了第3年,从刚开始的8头,到现在为止将近80头,全部是育肥牛。听他说,今年继续扩建! 我觉得里面有利润,所以打算养殖牛。 和父亲商量好了,计划收完麦子建设牛舍。 计划初步先养个10来头,育肥牛。选个好点的品种,计划收购200斤到300斤的牛犊,一头5000-6000元左右。大概需要个6万来块吧。 牛舍,初期搭建简易牛棚,200平米左右。预算3万元。 因为存款不是很多,去了解了一下养殖贷款,然后这边的农村银行可以提供贷款,计划贷款10万。后期可以有钱可以保持持续的投入。 计划和父亲两人在家管理,不知道忙的过来不?怕出现资金短缺,家庭的开支养牛的开支出现短路,从而夭折。 关于补贴,这边的政策都还算公开透明,按照规定的做好还是可以领取到的,养殖技术打算买几本书研究,父亲也比较喜欢研究。这些是后话,技术上的问题,因为村子里有养牛的了,而且是我们自己人,相信一般问题,他能帮解决。 育肥牛,从牛犊300斤,到出栏800-1000斤。大概10个月。算是能接受这么长时间的。一头牛的收益在2000以上,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期间也有不少反对意见,一个养牛同行和我说的话“养牛这行没有个三五年经验是不行的,你靠别人防病治病是靠不住的。奉劝你一下,不要看邻居挣钱了,百分之百他也是靠贷款的了!隔行不取利,你要想好,一步走错,十步也赶不上!”真的考虑了很久。 不过,现在已经开始了,牛舍也在建着了,牛也买回10头了,都还不错。一步一步的发展,相信还是可以有未来的。
  • 农村老话说,“七十二行,不如养猪放羊”,讲的是什么意思?

    农村老话说,“七十二行,不如养猪放羊”,讲的是什么意思? 2018-04-22 在旧时的市集上,有着许多走街串巷老买卖老行当,被人们记录为七十二行,这也是过去老一辈的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过去这七十二行和生活息息相关,也广为人知,村子里面不少人变从事着其中之一,像锯碗,织席,吹糖人,打铁,剃头等等。 在农村里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七十二行,不如养猪放羊”。按照过去的来说,人们以种地为主,在农闲的时候才会沿街的做买卖以补贴家用。但这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年当中也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做。并且过去交通并不发达,基本全靠肩挑担扛是一件及其辛苦的事情,还经常会有露宿街头的情况,也有了这样的说法。 对于农村养猪来说,平常时候只需要一些剩饭菜就可以了,还可以割草喂猪根本用不了太多的成本。并且猪粪还是农村里上好的肥料,用在地里面一点也不浪费。开春的时候买上两只猪秧子,到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卖来换钱,相对于出去做一些小生意也不差。 以前家里面也曾经养过羊,养羊的成本则更少,每天赶出去到荒地上吃草就成。家里面种的各种农作物的藤蔓也是上好的饲料,到了冬天的时候也不用发愁。羊肉价值也比较高,吃的是草到时候卖的是肉,有不错的经济价值。 过去人们都想着拥有一技之长,来保证自己不会饿到肚子。而过去的“七十二行”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也印证了这句老话。随着生活的发展逐渐的被取代了,有些民俗已经被时间所遗忘,成为了历史的印记。 农村的老话,“七十二行,不如养猪放羊”是当时生活条件有限,是当时的价值观,在如今来说早已经过时了。如今早不同以往,对于过去的老手艺我们还是要传承下去,这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 关岭普利乡:围绕“关岭牛”打造产业扶贫致富经

    关岭普利乡:围绕“关岭牛”打造产业扶贫致富经 2018-04-21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大力实施“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饲草种植已然成为强大的生产链。2018年春风行动以来,普利乡紧紧围绕“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上下一心,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出一条以“关岭牛”养殖和饲草种植为主导的扶贫产业链,为全乡老百姓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大早,普利乡月霞村的黑麦草种植基地里就挤满了前来务工的村民们,大家正忙着采收这季的黑麦草,村民杨正敏也是其中之一。 “我们是七点过钟来割的,已经4个多小时了,70块钱一天,起码都要割个十多天,总的有1000多块钱。在这里挨倒家附近做活路,样样都方便,吃饭、做家务这些都可以。”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月霞村村民杨正敏说道。 月霞村在“春风行动”中,紧紧围绕“关岭牛”加牧草的模式来发展产业,本着宜草则草、宜药则药的原则,2018年,月霞村引进300头牛,为了保证“关岭牛”饲草需求,村支两委共流转土地3500亩,其中1500亩用于种植黑麦草和紫花苜蓿,2000亩用于种植青贮玉米 。牧草的自产自销不仅保障了“关岭牛”的养殖,同时也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月霞村驻村干部王波介绍道:目前我们正在组织老百姓进行牧草采收,平均每天有50多人参与牧草采收,其中贫困户就有30多个。在利益联结机制这块,老百姓有两个350元,即每年土地流转的流转费350元付给老百姓,另一个350元就是我们修机耕道的500块钱的75%用来作为老百姓入股的资金,等“关岭牛”养殖产生效益之后,就按老百姓的入股资金,以“1234”的模式量化分红给老百姓。 产业扶贫,产销结合是关键,养得起,有销路,也是能长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关键因素,月霞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在大力流转土地确保饲草来源的同时,还积极与商家联系,达成了“关岭牛”的产销协议,也为下一步继续养殖“关岭牛”和发展配套牧草种植树立了信心。 据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月霞村驻村干部王波介绍,产销对接上,月霞村与贵阳大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叫林记顺心牛肉馆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该公司的牛肉供应由月霞村养殖场长期供给。下一步,月霞村将主要围绕“关岭牛”这个主打产业逐步扩大牧草种植规模,把“关岭牛”发展起来带动全村318户1468人贫困户参与种草养牛,共同致富。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抱团发展,普利乡为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月霞村、东关村、长沖村成立了联村党委,进一步实现抱团发展,让产业链不断壮大。自成立联村党委以来,村支两委,驻村工作组围绕“关岭牛”,逐步壮大产业链,使构树、青贮玉米、桔梗等产业发展换发蓬勃生机。 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月霞村党支部书记肖军: 党员就要有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月霞村,除了发展产业能够让老百姓脱贫以外,还要把党组织建设这一块加强起来,带动老百姓共同发展,共同致富,让月霞村变成村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样围绕“关岭牛”发展扶贫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的还有普利乡普利村,记者在普利村万亩皇竹草种植基地现场看到,灼热的太阳底下,上百名工人正在忙着挖坑、施肥,抢种皇竹草。 “我们做这个比做庄稼划算,一天得八十块钱,十天得八百,我做一个多月就得了一千多块钱,在这儿还可以又管到家又做得钱。”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普利村村民梁文灰开心的说道。 近年来,普利村村支两委积极吸引关岭自治县盛世牧业有限公司与关岭自治县蓝天养殖有限公司入驻,坚持“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在全村大面积的荒山荒坡上大力发展“关岭牛”养殖和牧草种植产业,向荒山要发展,真正为老百姓搭建起脱贫致富的桥梁。 关岭自治县蓝天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刘开华:“关岭牛”现在发展越来越大,要的草越来越多,把这草栽起每天有两三百人来务工,只要能做到300天,天天有事情做的,能做到三百天就有两万多块钱的收入。现在我们牛圈的存栏量有将近400头,必须要抓紧把这10000亩的草种好,目前已经栽得5000来亩了。我们的牧草种起后,马上“关岭牛”增多,牧草不愁销不出去,利润绝对好得很。普利村的山上石漠化比较严重,把皇竹草栽上,到时候草一长起来,绿色全覆盖,对这里的生态也是很好的。 放眼望去,如今的普利村,草青牛肥,各色产业蓬勃发展。随着农村产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普利村村支两委行走于田间地头,围绕“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齐心协力打造配套产业,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强。 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普利村村支书徐景国: 我村合作社成立了关岭牛纯种保种场一个,计划养殖1500头左右,现已购牛420头,村合作社种植五星大枇杷是1700亩,计划种植花椒10000亩左右,已种了2800亩,大棚蔬菜74个,计划种植辣椒是300余亩,目前为止我村的产业发展已经达到全覆盖,我们将立足全村产业发展,带动全村老百姓与全县人民一道实现同步小康。 近年来,普利乡在产业扶贫工作规划中,依托辖区内山地综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气候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目前,全乡“关岭牛”存栏量为11366头,为保障“关岭牛”健康生长,普利乡全面抢抓春耕农忙时节,加大饲草种植力度。 关岭自治县普利乡乡长龙柏臣:春风行动以来,我们乡总共购进“关岭牛”595头。饲草年前种了2000多亩,目前我们在普利马马崖村种了一万亩,现在已经种下去了3000多亩。我们要抓住春季的这个好时机,牢记产业八要素,以党建引领加合作社加农户加基地加贫困户的模式,把饲草进一步扩大规模。 如今,普利乡围绕“关岭牛”养殖与饲草种植为主导打造的产业链逐渐壮大,核桃、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早熟蔬菜、光伏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带领普利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关岭自治县普利乡乡长龙柏臣介绍,下一步,普利乡的产业发展规划是上半山种植黑麦草加紫花木薯,下半山种植皇竹草加花椒,从而达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效果,确保全乡贫困群众能长期保持稳定的收入,早日脱贫致富。
  • 养牛场消灭蚊蝇正当时,现在灭一只等于灭几十万只!

    养牛场消灭蚊蝇正当时,现在灭一只等于灭几十万只! 2018-04-20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沉寂了一整个冬季的蚊蝇开始露头活动,此时蚊蝇数量比较少并不能引起养殖户的注意,不过蚊蝇繁殖速度较快,短短几个月便可以完成数代的繁殖,一只蚊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能变成几十万只甚至更多,将会在牛群中间传播疫病,叮咬牛群使其不能安静休息、采食及反刍等,进而则会影响到牛群健康状态及效益产出。下面小编分享消灭蚊蝇的8个高招,既简单又高效,希望对广大养殖户能够有所帮助! 1、尽早开展灭蚊灭蝇工作 此时蚊蝇刚开始露头活动,数量较少并不会对牛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能引起多数养殖户的注意,然而此时却是消灭蚊蝇的最佳时机,蚊蝇繁殖速度较快此时灭一只便等于灭几十万只,所以应尽早开展灭蚊灭蝇工作。 2、做好牛场环境卫生工作 牛舍内的粪污应及时清理干净,并运到距养牛场较远的地方堆积发酵,养牛场内外尽量不留污水池(坑),必须留污水池(坑)的情况下可定期向里面撒入生石灰或农药以便杀死蚊蝇幼虫。另外养牛场内外的杂草应清理掉,避免蚊蝇藏匿在里面。 3、牛舍门窗安装纱窗网 在牛舍门窗安装纱窗网,防治蚊蝇进入到牛舍里面。 4、合理利用环丙氨嗪灭蝇 环丙氨嗪,又叫灭蝇胺,是一种低毒、安全、高效的抗蝇药物,可添加在饲料、饮水中,亦可气雾喷洒。混饲,每吨精料中加入本品8克,混合均匀,连喂4~6周后,停药4~6周,循环至苍蝇季结束;混饮,每吨饮水中加入本品2.5克,同样连饮4~6周,停药4~6周,循环至苍蝇季结束;气雾喷洒,5千克水加入本品2.5克,喷洒到粪污或其他可滋生苍蝇的地方。 5、农药驱杀蚊蝇 养牛场环境中蚊蝇较多的情况下,可采用敌百虫、双甲脒、氰戊菊酯以及氯氟氰菊酯等农药喷雾消灭蚊蝇,每天傍晚在牛舍内外环境、牛场四周墙体等区域喷药1次,切勿直接对牛体、饲槽、水槽及牛可舔食的地方喷药,以免使牛出现药物中毒。 6、种植驱赶蚊蝇的植物 可在养牛场内外种植一些薄荷、艾草、薰衣草、夜来香、七里香等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蚊蝇不太喜欢这些特殊气味闻到后便会远离,亦可种植一些猪笼草、食虫草等可以捕杀蚊蝇的植物。 7、安装灭蚊灯 可在养牛场内部安装紫外线灭蚊灯或光触灭蚊灯,其经济适用、绿色环保、安全实用,不过灭蚊灯的灯光对附近蚊蝇具有一定吸引作用,因此未安装纱窗网的牛舍内不可安装灭蚊灯。 8、沼液冲洗牛舍 蚊蝇对沼液中的特殊气味较为敏感,进入夏季后可采用沼液冲洗牛舍,这样可有效防止蚊蝇对牛的滋扰。 你还有什么消灭蚊蝇的高招,不妨说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 农村俗语:“春不盐,夏不饱;冬不盐,不吃草”你放盐了吗?

    农村俗语:“春不盐,夏不饱;冬不盐,不吃草”你放盐了吗? 2018-04-18 农村俗语:“春不盐,夏不饱;冬不盐,不吃草”,你放盐了吗? 农村里面有很多俗语,里面含有丰富的智慧,告诉我们农民朋友应该做什么,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主要是通过读书而不是跟着有经验的老人们做,这些俗语就丢了很可惜;   农村俗语:“春不盐,夏不饱;冬不盐,不吃草”,你放盐了吗?   1、“羊遇下雨天,毛须烘干”这是说羊特别的怕湿,淋雨后自己会一直抖身上的水,让毛干的快些;不过羊圈里面一定要注意,湿度大就不让让羊在这休息了,加上羊毛带着水湿度就会很大,要经常晒晒,另外养羊的都知道路上湿的尽量别走,肢体病受不了;   2、“春放阴坡,夏放东西,秋放近坡,冬放高坡”,说是放羊的一些技巧,春天要在阴坡放,夏天东西坡,而冬季的时候需要高坡,这样湿度更小,高坡上放羊也更容易观察到羊在哪里,小时候经常放羊,大的还能骑;   3、“春不盐,夏不饱;冬不盐,不吃草”,说的是饲料里面最好加点盐,维生素等能够明显促进采食量的增加,所以盐砖等养羊可不能少;实际上还有俗语说:“九月啖盐顶住风,伏天啖盐顶住雨”,也说说明了盐的重要性,对于风跟雨都能减少损失;   4、“山羊怕交九,绵羊怕打春”,说的是冬天冷羊就很容易得病,所以冬季时候一定要好好伺候着;   农村里面有很多养殖方面的俗语,话虽然很简短,但是里面都是经验;大家周围还有哪些欢迎分享,一起长知识。
  • 十年养羊,心中有感而发

    十年养羊,心中有感而发 2018-04-16 士气高昂羊舍建,满怀希望不嫌忙; 不骗不偷又不抢,家人反对没商量; 投身养羊大无畏,不管身衣臭服碎。 曾经几何羊病猖,大难临头情悲凉; 东奔西走买药忙,上蹿下跳心彷徨; 终于熬到羊出栏,价格跌落似财狼; 屠宰企业心肚明,肉贵羊贱猫腻藏。 政策补贴是好心,画蛇添足实不该; 事实证明规律在,不如留款去捐灾; 羊民弱势需关爱,不敢奢求赚外快; 草民一介人言微,大伙齐心显气概。 牛羊养殖,看牛羊之家
  • 羊价好了,大家疯狂入行养羊,“羊羊得意”还能坚持多久?

    羊价好了,大家疯狂入行养羊,“羊羊得意”还能坚持多久? 2018-04-14 羊价连涨过后逐渐趋于稳定,之前三年羊价低迷带来的愁云慢慢散去,让养羊户重新看到光明与希望,脸上多洋溢着喜悦之情。羊价好了,想着入行养羊的人自然多了起来,市场上种羊价格应声而涨,即便如此仍一羊难求,因为养羊户同样需求种羊来扩大规模,可以说现在看得上眼的母羊几乎全部留种了。大家疯狂入行养羊或扩大规模,不免让人担心“羊羊得意”还能坚持多久?养羊危机是否会再次到来? “羊羊得意”还能坚持多久? 羊价之所以会上涨,是因为活羊供不应求,羊价上涨之前的三年羊价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加之环保禁养带来的影响,导致超过一半的养羊户清栏退出,即便没有退出的养羊户也都在不断精简羊群苦苦坚持,可以说从2014年小贩兽疫爆发养羊危机开始至2017年冬季羊价迎来上涨,期间北方地区能繁母羊存栏量与育肥羊出栏量均在不断下降。 当前看得上眼的母羊虽然几乎全部留种了,但是量其实并不是太大。按照基础母羊平均年产3只羔羊计算,100只基础母羊年产300只羔羊,其中母羔约为150只,能留种的大约可以达到100只左右,羔羊养至配种还需要7~10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基础母羊存栏量才能增加一倍。加上母羊的妊娠期5个月,羔羊出生后育肥6~8个月,因此要2.5年以后育肥羊出栏量才能增加一倍。 根据当前羊肉需求量及增长速度来看,即便育肥羊出栏量增加一倍,也难对羊价造成大的冲击,因此可以说未来三年内羊价还是比较安全的。 养羊危机是否会再次到来? 当前大家虽然疯狂入行和扩大规模,但是真正的新手并没有多少,入行养羊的人多数是先前养羊而后因羊价低迷退出的人,拥有成熟的养羊经验,现成的羊舍,所以他们才能赶在羊价上涨之初重新入场。先前没有养过羊的人要想入行养羊并不容易,首先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学习一些基本知识才能入行,其次新建羊舍并不如头几年那么容易,最后高昂的种羊价格对会影响到他们入行的积极性。 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在先前退出的养羊户重新入场之后,基础母羊存栏量的增长速度便会有所减慢,加之基础母羊及其羔羊的饲养周期看来,未来3~5年内羊价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因此养羊危机在此期间内不会再次到来。不过羊价长时间坚挺的情况下,势必会激发行外人对养羊的热情,如果他们大举入行养羊,就像2010~2012年期间那样,那么在他们入行后2~3年育肥羊出栏量便会大幅增加,养羊危机便有可能再次到来。 大家认为,羊价能坚持多久?养羊危机会不会再次到来呢?
  • 羊周期是什么?看懂羊的周期让我们稳操胜券

    羊周期是什么?看懂羊的周期让我们稳操胜券 2018-04-12 有些人,羊价下跌的时候,心里就没底了,恨不得马上全部出手,那结果就是亏到哭晕在厕所。然后埋怨冷库太黑心,埋怨政府不作为。其实在这个自由市场经济的环境,政府对价格的调控起不到多大作用。 下载牛羊之家 待到羊价上涨了,手中存栏的羊也没有多少了,也舍不得卖了。是不是有种被人幕后操纵耍了的感觉?为啥受伤的总是我们养殖人? 其实所有事物发展都是有周期性的,只有深入了解自己所处行业的周期,才能对行业发展趋势有个有效的判断。如果掌握了养殖业的价格周期,就能很好的对行情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至于抹黑跟风。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讲的就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羊价的起起落落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养羊户就要根据羊价周期,看清价格趋势,合理调整自己的存栏,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到目前为止,羊价还没有行形成一个稳定完整的周期。在2013年以前,羊价一直处在一个上升趋势中,2014到2017年才进入下降趋势,羊就经历了这么一个上升和下跌的过程,所以羊的周期还没有形成(意思就是羊价还没有形成一个规律的上升和下跌的过程),没有参考价值。 我们可以参考在养殖业中比较发达的猪和鸡,鸡的一个完整周期是一年。猪的一个完整周期是三年。 参考猪和鸡的周期,推测羊的周期应该是8年左右,三年处于低价区,五年处于高价区(这只是个人的推测)。三年的低价区就不用说了,三年怎么也能把过剩的羊消化掉。 那五年的高价区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羊的繁殖率低,市场缺口一下补不上来。 第二、羊涨价了,原来的养殖户为了增加收益,多养母畜,留下了许多小母糕,直接导致市场上的供应量减少。 第三、有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人需要用母畜来做繁殖,也导致了市场上小羔羊供应量的减少。 第四、生产母羊淘汰减缓,也会影响供应量。 今年很多养羊户还反应不过来,还在卖母羊母糕,等到明年,羊糕会更加紧张短缺,价格会让你想象不到高。 和大家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羊的周期",要及时的调整养殖量,不要随波逐流,要独立思考和决策! 更多养殖精彩,下载牛羊之家。
  • 最穷小伙逆袭口述农村养牛回乡创业的日子

    最穷小伙逆袭口述农村养牛回乡创业的日子 2018-04-10 告别外面的世界,回到故乡。返朴归真,过最简单的日子。 决定在老家长久的生活,就要有长远的打算,要盖房子,还有生活来源。反复考虑,决定养黄牛。很早以前,我就看上了村边的一块地方,是一个废弃的小型采石场,现在就去看看吧。 前几年回来看,还是荒芜的,现在被村里的人,开垦了,还种了树,这就算是有主的地了。想要这块地,得费劲了。这是集体土地,本来是只要和村里说好,承包就可以了,现在还要和村民商谈了。 好在父母在村里,名声还是很好的。和乡亲们商谈以后,大家开垦的土地,按每亩地很低的价格转让给我了。村里的领导来看了看,也同意承包了。 推土机在工作,先把土地平整一下,把路开出来,就可以开工了。 准备建筑材料,无非就是砖,黄沙,水泥,石子之类。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先拉院墙,因为一侧是陡直的石壁,所以只需要拉一半的院墙。平整土地,拉好院墙,这是第一步,已经开支超过10万了。来两张远景。 先盖人居住的房屋,因为找的是乡村的施工队,太复杂的的设计也做不了,就简单的来吧。房子分两层,一层停车和盛放杂物,二楼居住。 农村建房子,没有全包这一说,自己得备料,借工具,爸爸跑的脚都肿了,今天到县城里,给他老人家买一辆代步的摩托车。 养牛最重要的是草料。干草和青贮都需要的。我计划趁着基建这段时间,把牛场需要的机器买了。村里以前搞养殖失败的一位邻居,送过来一台小型的铡草机,说是随便多少钱。 为什么选择养牛,我也是仔细的考虑的,养牛的优点和缺点我都列出来,朋友们可以参考。 优点:1、牛是食草动物,消耗粮食相对比较少,不与人争食;2、现在农村的秸杆,要么烧掉,污染空气,要么放在地边烂掉,白白的浪费。养牛的话,利用植物剩余的营养,有利于保护环境,秸杆过腹,牛粪还田。节约环保。3、牛是大型动物,疫病相对较少。4、养牛周期比较长,所以牛价相对平稳,很难大起大落,经济利益有保障。5、养牛污染比较小,牛粪味道不是太难闻。6、国家扶持养牛,我们这里每生一头小牛有600元的补贴,而且没有任何税。 缺点:1、牛吃的比较多,需要备很多草料,占地也比较大;2、养牛周期比较长,一个周期大概5年左右,这5年是不能赢利的。3、投入比较大,利润比较小,如果是贷款的话,不可行,必须自己投资。 其他的没有再考虑,就这样决定了,朋友们有什么意见,都说来看看,有养牛的朋友,欢迎进来讨论。 从大山出去的我,一直有一个绿色的田园梦:秸杆养牛,增加农民收入,牛粪无害化处理,也就是沼气,沼气取暖做饭照明,沼气残渣做有机肥,还田,保持土壤肥力,种有机蔬菜,种草再养牛。如此循环。 万丈高楼平地起,梦想再大,也要从最平常做起,养牛第一步,贮存草料。买了几台小麦脱粒机,帮助乡亲们脱粒,小麦拉走,麦秸留下。 未完待续。。。。。。
  • 农业的利润都跑哪里去了?

    农业的利润都跑哪里去了? 2018-04-09 除过大宗的粮油农产品外,多数的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测算出来的利润率并不低,这也是农业吸引众多资本竞相投入的重要原因。比如说,大棚菜年毛利率可达40%以上,特色水果毛利率可能超过100%,但一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好多投资农业的亏得一塌糊涂,还搞不明白怎么“死”的。 农业的利润跑哪里去了?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毛利率会骗人 纸面上算出来的利润对于二三产业可能是可靠的,但对于农业就不一定行。比如,超市的一般毛利率得保持在20%-25%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净利润在3%-5%左右。那么农业需要多少的毛利率才能保证挣钱?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种测算也只能是起一点参考作用,根本不适用,农业的市场波动大而且不好预测,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撞大运,“蒜你狠”“姜你军”就是这样。 以养猪为例,行内的基本都知道“一年挣、一年平、一年亏”这个三年一轮的猪周期,而且第一年必须把后两年的钱挣回来。但生猪产业投资时的利润是怎样测算的?是按每头生猪挣100元测算的,在实践中哪有吻合的时候!到现在更要命,因为从去年底开始,“猪周期”也无情地被打破了,去年下半年重资杀入抢谷底的全部套牢,2014年春节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逆市下跌,将节日必涨的规律也打破了,在这种情况下,算好的利润基本上是一种讽刺。 其次,农产品不是完全市场定价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因为牵涉到民以食为天这个治国理政的根本稳定问题,所以每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市场化,而是强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供给的数量有保障,而且价格比较平稳。有经济学家开玩笑说,“一头猪就绑架了CPI”,现实情况也差不多。由于中国居民膳食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种,且近年价格波动十分剧烈,对整个物价指数的影响确实不小。 所以,只要猪价一露头就得打压,又是生产领域补贴,又是投放储备肉,又是进口补充,非得把价格拉下来不可。而生产一旦下来了,取消补贴,开始冻猪肉收储,但扩大出口却难。收储冻猪肉来托市可以理解,但取消补贴则让生产者雪上加霜。所以,农产品的利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三,人工是个大成本 农民能做的事,企业不一定能做,因为农民不向自己讨要工资,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好多产业的利润率在去除人工费以前,看上去很美。典型的就是肉牛产业,市场牛肉价格那么高还十分紧俏,想起来肯定利润不错,但却少有企业问津,根本的原因还是不挣钱。因为养牛周期太长,一般得两年以上,企业养殖成本太高,只有山区的农民可以养,场地不用建,草料主要靠山上的草来解决,人力成本也很低,最终利润还不错。如果企业养,则场地、草料、人工、资金等成本高企,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也难挣钱。 再看市场上那些节节攀升的农产品价格,基本有一条规律,凡是能够工业化的、机械化的,就涨得慢甚至比较便宜;凡是无法工业化、机械化的,肯定比较贵,而且一年贵似一年。过去嘲笑发达国家水比奶贵,菜比肉贵,如今在中国也差不多了。今年的肉价便宜得连消费者都有些受不了,但菜价总体依然在涨,如今菜市场哪里还有几毛钱的菜?再像花椒,大家抱怨花椒20多元一斤太贵,其实一斤花椒里仅采摘环节的人工费就在二三元,更不算平时的田间管理、生产投入等费用,平均下来一亩也就挣个千把元,价格看似不错,农民放弃的还是不少。 现下不断上涨的苹果价格也与人工费有关,现在疏花、疏果、套袋、除袋、采摘等环节,人工费一天就上百元;还有平常的施肥、喷药,哪一样不是靠人工,如今在果区,开着私家车送农工上果园绝非什么稀奇事,没有这样的条件,连农工都招不来。像蔬菜、水果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算好了人工费,利润肯定大打折扣。 第四,要看到底烂了多少 农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的最大特征是鲜活性,保鲜储藏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一般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长途贩运再到菜市场再到消费者手里,到底要损耗多少?比如,大家常见的大白菜,从地头到消费者手里这个过程中究竟要被扒掉多少层皮?还有失水,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运输过程中失水是常事,不仅重量下降,而且品相变坏。 上面说的还是正常损耗,一般就在30%左右。现在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初期的生鲜电商都倒掉了?因为他们天真地与菜市场较上了劲,以为淘宝模式能照搬到农产品上来,其不知菜市场这种批发零售模式恰恰是农产品销售环节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再傻的卖菜者也知道,千万不能让当天的新鲜蔬菜过夜,而网售的生鲜农产品竟然要几天时间才能到消费者手里,这样能有好结果吗? 至于最惨的情形就是卖不出去了,对于工业品而言,市场不好,大不了减价处理,可农产品一旦过剩起来,只能眼争争地看着烂在库里、烂在地里,因为远距离运输,运费比菜贵。而且时节一过,马上要种下一茬作物,只能机械翻耕入土,做了绿肥,一季心血全白费了,还搭进去肥料、农药、人工、机械等费用。碰上这种情况,还谈什么利润? 第五,能挣得起,赔不起 农业挣钱不容易,但赔起来却容易得多。算好的利润根本经不起风险的冲击。农业的风险真的不好控,全国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大约占1/6,主要的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害等,防不胜防,算好的利润一次自然灾害可能就没有了。 比如,春季一场倒春寒可能导致核桃、苹果、花椒等经济树木花芽冻死,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严重的可导致绝收。再比如,一次冰雹,可以让本来能卖三块钱一斤的苹果一夜间伤痕累累,最后只能以几毛钱的价格处理给果汁厂。 2014年春节前后的禽流感(注意,后来纠正不是禽流感,是其他流感)传闻导致全国家禽业受到重创,价格下跌,销售不畅,广大家禽养殖场户损失惨重,但这个损失谁来赔?目前农业保险的覆盖度还很有限,大多数遭灾的情况下是没有保险来赔付的,这个风险只能自己扛。风险面前哪有利润可言! 第六,和利息在PK 农业的融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能像联想那样钱多,也就会安下心来,做好十年不挣钱的准备,放长线吊大鱼,但大多数投资农业的经营主体没有这个实力,只能在资金的问题上苦苦挣扎。在农地无法抵押、担保困难等情况下,关键农时季节也就只有靠民间融资了,光高昂的利息成本就能吞噬掉大量的利润,一旦市场行情没有达到预期,便只有上演《多收了三五斗》的现代版故事。而投资周期又那么长,于是倒在黎明前便成为农业投资一个重要的现象。 同时,还有一些说不清的没名堂的东西。这个东西也可以算作一般投资上所说的“不可预见”费用,做农业与相关方面特别是农村的方方面面打交道多,交点费,拉点赞助,类似的没有名堂的东西不仅常见,而且开销不少,也是硬性的成本支出,但好多估计不足,也影响了利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