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生犊牛不得不防的三种病!

    犊牛出生后,由于某种原因,往往会出现窒息、便秘、假死以及脐炎等各种病状,直接威胁犊牛的存活率和健壮。因此,在犊牛出生后,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细心观察,发现病状及时正确地处理。 窒息 窒息一般在出现难产时,犊牛在母体中因黏液和羊水的长时间堵塞而出现窒息病状。窒息程度轻时,呼吸微弱而急促,时间稍长,可发现黏膜发绀,舌垂口外,口、鼻内充满羊水和黏液,心跳和脉搏快而弱,仅角膜存在反射;严重窒息时,犊牛呼吸停止,黏膜苍白,全身松软,反射消失,摸不到脉搏,只能听到心跳,呈假死状。 犊牛发生窒息时,可以将犊牛头部放低,后躯抬高,由一人握住两前肢,前后来回拉动,交替扩展和压迫胸腔,另一人用纱布或毛巾擦净鼻孔及口腔中的黏液和羊水。在做人工呼吸时,必须耐心,直至出现正常呼吸才能停止。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还可使用刺激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山梗茶碱5毫克~10毫克、尼可刹米25%油溶液1.5毫升等。 脐炎 脐炎是犊牛出生后脐带断端感染细菌而发生的一种炎症。触诊其脐部时犊牛表现疼痛,在脐带中央及其根部皮下,可以摸到如铅笔杆粗的索状物,流出带有臭味的浓稠脓汁。重症时,肿胀常波及周围腹部,犊牛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与脉搏加快、脐带局部增温等全身症状。 便秘 此症通常指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不排粪,且表现出不安、拱背、翘尾作排粪状等。严重时腹痛,食欲不振,脉搏快而弱,有时出汗。直肠检查,可以摸到干硬的粪块。 犊牛发生便秘后,要及时用肥皂水灌肠,使粪便软化,以便排出。直肠灌注植物油或石蜡油300毫升,也可热敷及按摩腹部,或用大毛巾等包扎犊牛腹部保暖以减轻腹痛。
  • 羊从发病到死亡就几个小时,是怎么回事?

    最近接到不少养羊朋友的电话,说是家里羊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我整理一下跟大家共同分享一下,羊突然死亡的羊病:无明显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或指发病症出状现到死亡不超过1天时间称为急性死亡。可引起羊发生急性死亡的疾病称为急性死亡羊病。如果羊群中发现有一只或几只羊发生急性死亡,羊友们一定要注意解剖,并判断出是何种疾病,以备全群做出预防和治疗! 急性死亡羊病一般都有示病信息: 肠毒血症——软肾病; 羔羊痢疾——红肠子病; 羊快疫——真胃出血或坏死性炎症; 羊猝狙-——死亡8h后尸检可见骨骼肌中气肿疽样病变; 羊黑疫——皮肤发黑,肝脏特殊坏死灶中可查到片形吸虫; 炭疽——死后尸僵不全、迅速腹胀,天然孔出血,血色黑,血凝不全; 肉毒梭菌中毒症——进行性骨骼肌麻痹,呼吸、吞咽困难,流涎; 破伤风——肌肉僵硬,牙关紧闭,两耳直竖,木马样姿势,有原发创伤 恶性水肿——去势、分娩等外伤相关,局部发生急剧炎症,气性水肿,并伴发热和全身性毒血症; 巴氏杆菌病——高热,呼吸困难,腹泻,大叶性肺炎,见黄豆或胡桃大小化脓灶。脾不大; 羔羊双球菌性肺炎——高热,呼吸困难,腹泻,大叶性肺炎。腕、跗关节发炎肿大,跛行。脾肿大; 羊支原体肺炎——铁锈色鼻液,呼吸困难,口腔糜烂。肺切面大理石样,纤维素性炎症,多单侧。胸腔内积液量大,遇空气凝固。 防治原则: 1. 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及其附属法规的相关条例。 2. 动物疾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建场设计开始考虑,包括软硬件两个方面的建设。 3.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注重采加取强饲管、卫生消毒、预防接种、检疫防疫等综合措施。 ⑴ 急性死亡羊病常常来不及治疗,应以预防为主。 ⑵ 应根据当地羊病流行情况和动物防疫部门的要求,定期接种疫苗。 ⑶ 提高免疫力,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微量元素盐砖)和定期驱虫。 ⑷ 圈舍消毒,交替使用消毒剂。消毒剂每次使用一种;隔离病羊;妥善处理病死羊的尸体(焚烧或深埋并加垫生石灰)。 ⑸ 加强饲养管理。划区轮牧,在沟塘放牧时避免羊只饮用坑中的不洁积水。在疫病的易感季节,选择高燥地区放牧,尽量避免在低洼湿地放牧。秋季避免过食结籽饲草和蔬菜等多汁饲料,避免采食过多精料。保暖。有霜期避免羊只采食霜冻牧草。 4. 在疾病处理过程中应慎重界定预防和治疗措施,尤其是抗感染用药。 5. 重视遵守国家颁布的兽药使用方面的相关法规。 6. 重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支持疗法。
  • 羊虱病怎么治疗?

    羊虱是寄生的外寄生虫病,有严格的畜主特异性。绵羊、山羊虱病在各地普遍存在,是很难消除的羊体外寄生虫病,每年都给养畜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那么,羊虱病怎么治疗呢? 一、羊虱病病因 病原体为羊虱子,可分为两类:吸血虱和食毛虱。吸血虱嘴细长而尖,具有吸血口器,可刺激羊体皮肤,吸取血液;食毛虱嘴硬而扁阔,有咀嚼器,专食羊体的表皮组织、皮肤分泌物及毛、绒等。 二、羊虱病症状 羊虱寄生在羊体表,可引起皮肤发炎、剧痒、脱皮、脱毛、消瘦和贫血等。病羊皮肤发痒,精神不安,常用嘴咬或蹄踢患部,并喜靠近墙角或木柱擦痒。寄生羊虱久者,患部羊毛粗乱、易断或脱落,患部皮肤变粗糙起皮屑,久之因吃、睡不好而消瘦、贫血、抵抗力下降,并引起其他疾病,造成死亡。 三、羊虱病流行特点一是流行时间长,如果不采取防治措施,可全年带虫。但严重的发病时间在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6月份。二是传播速度快,最初只是发现几只羊有症状,一个多月时间就能扩散到全群。三是绵羊、山羊的颚虱和毛虱均为混合感染,山羊比绵羊易感染。四是母羊在接羔时发生虱病,虱子可迅速侵袭羔羊,感染率为,且感染强度大。五是深秋按操作规程选用有效药物药浴的羊或用驱杀内外寄生虫药的羊,羊虱病发生的时间要晚,否则相反。 四、羊虱病防治 经常保持圈舍卫生干燥,对羊舍及所接触的物体用0.5%~l%敌百虫溶液喷洒。由外地引进的羊必须先经检疫,确定健康再混群饲养。 治疗羊虱夏季可进行药浴,如天气较冷时可用药液洗刷羊身或局部涂抹。 晚秋药浴十分重要,一定要做好,同时要保持舍内的卫生和干燥,不准引入带病原的其他羊。驱虫药物均有一定的毒性,驱虫应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防止发生羊的中毒。 1、长效伊力佳注射液,按2毫克/10公斤体重剂量皮下注射。 2、碘硝酚(驱虫王),以0.5毫升/10公斤体重剂量皮下注射。 3、复方伊维菌素混悬液(双威),按2毫克/10公斤体重剂量口服。 4、灭虱粉,个体治疗可把药粉在全身涂擦,适用于治疗羔羊虱病。防治全群羊时,可把药物均匀地撒在羊体上,剂量为每只羊10克,能达到羊体和羊舍同时杀虫。 5、除癞灵,全身涂擦法,可用木棍前端缠上纱布,蘸取除癞灵原液,分部位在羊体上从后向前擦10余次,每只羊用药12毫升左右。 以上就是羊虱病怎么治疗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牛下巴肿是什么病

    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头、颈、颌下和舌出现放线菌肿为特征。治宜切开或切除硬结,处理创腔,抗菌消炎。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牛放线菌引起骨骼的放线菌病,林氏放线菌引起皮肤和软组织器官(如舌、乳腺、肺等)的放线菌病。 本病主要侵害牛,2-5岁的牛易感。细菌存在于土壤、饮水和饲料中,并寄生于动物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当皮肤、粘膜损伤时(如被禾本科植物的芒刺刺伤或划破),即可能引起发病。 症状 年常见上、下颌骨肿大,有硬的结块,致引起呈咀嚼、吞咽困难。有时,硬结破溃、流脓,形成瘘管。舌组织感染时,活动不灵,称木舌,病牛流涎,咀嚼困难。乳房患病时,出现硬块或整个乳房肿大、变形,排出粘稠、混有脓的乳汁。 防治方法 防止皮肤、粘膜创伤,不用过长过硬的干草喂饲。手术切除硬结。内服碘化钾及用青霉素注射患部。 处方1 (1)10%碘仿醚或2%鲁戈氏液 适量用法:伤口周围分点注射,创腔涂碘酊。 (2)碘化钾 5-10g用法:成牛一次口服,犊牛用2-4g,每天1次,连用2-4周。说明:重症可用10%碘化钠50-100ml静脉注射,隔日1次,连用3-5次。如出现碘中毒现象,应停药6d。 (3)青霉素 240万IU链霉素300万IU用法:注射用水20ml溶解后,患部周围分点注射,每日1次,连用5d. 处方2 芒硝90g〔后冲〕 黄连45g 黄芩45g郁金45g 大黄45g 栀子 45g连翘45g 生地45g 玄参45g甘草24g用法:水煎,一次灌服。 处方3 砒霜15g 白矾60g 硼砂30g雄黄30g用法:共研细末,与黄蜡油混合,均匀地涂在纱布条上,塞入创口。 处方4 针灸穴位:通关。针法:放血。说明:也可火针肿胀周围或火烙创口及其深部放线菌肿。
  • 牛发烧、咳嗽、喘,是什么病?

    如果牛出现发烧、咳嗽、喘的,这就可能是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做好诊断,及时治疗才能降低牛死亡率,降低经济损失。 一、诊断   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42°C左右,持续3~4天。牛群食欲差,被毛粗乱,消瘦。病牛咳嗽,喘,清晨及半夜咳嗽加剧,有清亮或脓性鼻汁。有些牛继发腹泻,粪水样带血。可出现关节炎和角膜结膜炎。所有牛均可发病,但犊牛病情更为严重,死亡可高达50%。 二、治疗   “早诊断,早治疗”,推荐药物:   (1)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2)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   (3)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土霉素   (4)氯霉素类:氟苯尼考   (5)驱虫药物:考虑牛群泰勒虫感染率高,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加剧病性,建议使用咪唑苯脲或贝尼尔治疗泰勒虫感染。 三、预防   (1)做好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牛舍。   (2)及早发现病畜,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   (3)在引进牛的时候,尽量减少远距离运输,不从疫区引牛。   (4)提倡养殖朋友实行“自繁自养”,这是控制疫病流行的最好办法。
  • 羊眼红流泪 治疗很简单!

    羊的红眼病,也叫眼瞎,眼结蒙,是人们对羊患眼病的一种俗称。正规一点的科学叫法是结膜炎,角膜炎,结膜炎是羊眼睛通红,流眼泪,眼睛有白点,严重的发展成角膜炎,也就是羊眼睛变白色,羊看不到任何东西。 通常情况下,炎热的夏天,刮风沙的日子,羊圈不通风,舍内氨气浓度高容易发生红眼病,而且容易传染,有时全群都患上红眼病。虽然羊有自愈功能,也就是说不用治疗,也会自己好起来,但是给养羊人造成很大的麻烦!下面小编给出一些药方,希望能帮到大家! 1.用淡盐水洗羊眼睛,红霉素软膏和清凉油搅拌在一起,然后涂羊眼晴,早晚各一次,三天就好了 2.青霉素,氯霉素,地塞米松,利巴韦林这四种药物混合起来,然后给羊点眼,每天两次以上! 3.氯霉素眼药水(氧氟沙星眼药水也行)点眼,口服清火栀麦片,牛黄解毒片。 4.淡盐水洗羊眼晴,肌注鱼腥草,穿心莲药物,一天一次,两天见效! 5.车前草,绿豆两种东西一起煮成汤,让羊自由引用,这种方法不用花钱!如果家中有石膏,也可以用石膏,麦麸,水三种东西一起煮汤,待冷却后饮羊,特别是过夜之后,效果更佳。
  • 现在羊病太多了最常见的是这四类病

    养羊有哪些常见的病,固然我国传统放牧少量圈养,没有什么羊病困扰,然则,若是圈养量加大,羊群扩展,就会碰到各类羊病!这就必要我们养羊人认识一下养羊疾病防治常识。 一、羊通俗病 1、羊口腔炎:原发性口炎常见于外伤性、霉菌性、中毒性。如采食尖利的植物枝、秸秆、误饮氨水,舔食强酸强碱等,以及核黄素、维生素C、锌等缺乏。继发性口炎多见于羊口疮、口蹄疫、羊痘、霉菌性口炎、过敏回响和羔羊营养不良等。 2、瘤胃积食:瘤胃积食是瘤胃布满大量饲料,跨越了正常容积,致使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食糜滞留在瘤胃造成的严重消化不良。该病首要见于贪吃了大量喜爱的易膨胀饲料,如苜蓿、青草、豆科牧草、谷物饲料、块根类、豆饼等,或吃了过多的质量不良、粗硬秸秆霉变饲料,或采食过量的粗饲,如玉米秸秆、干草以及霉败饲料等,或饮水不足,或倏忽变换饲料亦可诱发本病。 3、瘤胃鼓气:瘤胃鼓气通称气胀。本病是草料阻滞,瘤胃内容物发酵产气,使瘤胃内敏捷蕴蓄大量气体,而致臌胀的一种前胃疾病。本病多发于春冬两季。 4、肠痉挛:当羊热渴暴饮,活动后急饮冷水,或突淋暴雨,寒湿凝聚于小腹之中,形成肠管强力喜悦,不时鼓气,肠内气流欠亨,乃至造成收缩性激烈痛苦。 二、羊风行症 1、炭疽:羊炭疽病由炭疽杆菌造成。该病发生有一定的季候性,多发于吸血虫豸多、雨水多的6-8月份。病羊是本病的首要传染源。炭疽病的流传途径较多,如果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或由吸血虫豸叮咬经皮肤流传。炭疽芽孢具有较强的抗击力,当对病畜尸体处理欠妥,或其渗出物和渗出物未经彻底消毒,而污染了泥土、水源、饲料、器具和牧场时,尤其是被炭疽芽孢污染的泥土和草地,常可成为持久性的疫源地。 2、羊快疫:羊快疫的病原体是靡烂梭菌。首要经由消化道传染,低洼池沼区域多发生。初春、秋末天气倏忽转变,羊在冬季营养不良或采食霜草,患伤风等都能诱发本病。4-7月龄的断奶羔羊以及1周龄以内的羔羊最易传染此病。 3、羊肠毒血症:本病具有显着的季候性,多在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发生。羊喂高卵白精料过多会降低胃的酸度,导致病原体生长滋生快。多雨季候、天气骤变、地势低洼等,都易诱发本病。 4、羊猝疽:羊猝疽是C型魏氏梭菌所造成成年绵羊的一种非接触传染性、急性毒血症。临床特征以急性灭亡、剖检转变为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首要显示。 三、羊寄生虫病 1、血吸虫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以慢性为常见。急性型见有体温升高达40℃以上,显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动作迟缓,站立艰巨,贫血,瘦削,腹泻,甚则衰竭灭亡。慢性型显示消化障碍,极端瘦削,腹泻频频发生,脱毛,母羊发生不孕或堕胎。传染虫体羔羊生长和发育受阻。 2、肝片吸虫病:患羊常造成肝炎和胆囊炎。临床常见急性型,多发生在夏末和秋季,严重传染者,体温升高,废食,腹胀,腹泻,贫血,几日内灭亡。慢性型,多发生瘦削,黏膜苍白,贫血,被毛粗乱,眼睑、颔下、腹下产生水肿。普遍经1-2个月后,成长成恶病质,敏捷灭亡。亦见有拖到次年春季,豢养前提改善后慢慢恢复,形成带虫者。 3、前后盘吸虫病:传染严重者,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削弱,反刍削减,消化杂乱,瘦削贫血,眼结膜苍白并黄染,呈顽固性腹泻。颌下及胸前皮下水肿,不肯活动,喜卧地,有时见有腹痛。有时虫体进入肺脏,显示异物性肺炎症状,而至灭亡。 4、脑多头蚴病:多头绦虫幼虫寄生于羊、牛等动物的脑和脊髓中所造成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亦可传染。是风险羔羊的首要寄生虫病。脑多头蚴的成虫是寄生于犬小肠的多头绦虫。原头蚴直径为2-3mm.数目100一250个,中绦期为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由豌豆到鸡蛋大,囊内布满透亮液体,囊内膜附有很多原头蚴。 四、羊常见中毒症状 1、毒草中毒:多因误食毒草,或有毒的植物叶子,如夹竹桃叶、苦杏树叶、霜后大麻子叶、高梁再生苗、黑斑病番薯等而造成中毒。 2、氢氰酸中毒:该病常因羊采食过量的亚麻苗、高梁苗、玉米苗等而倏忽发生。饲喂机榨亚麻饼,因含氰苷最多,也易发生中毒。 3、棉籽饼中毒:棉籽和棉叶里含有毒物质棉酚,当长久用大量棉籽饼、皮、仁饲喂时可造成中毒。反刍动物对棉酚的解毒能力较强,棉酚在体内有蓄积作用。当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青绿饲料缺乏时、怀胎母菌及幼畜对棉酚相对敏感。
  • 春季羊虱病可有效防治!

    绵羊、山羊虱病普遍存在是一个很难消除的体外寄生虫病。 一、羊虱病流行情况:羊虱病有五个特点: 一是流行时间长,如果不采取防治措施,可全年带虫。但严重的发病时间在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6月份。 二是传播速度快,最初只是发现几只羊有症状,一个多月时间就能扩散到全群。 三是绵羊、山羊的颚虱和毛虱均为混合感染,山羊比绵羊易感染。 四是母羊在接羔时发生虱病,虱子可迅速侵袭羔羊,感染率为100%,且感染强度大。 五是深秋按操作规程选用有效药物药浴的羊或用驱杀内外寄生虫药的羊,羊虱病发生的时间要晚,否则相反。 二、羊虱病病原 目前流行的羊虱有两类,一是绵羊颚虱和山羊颚虱,二是绵羊毛虱和山羊毛虱。 三、羊虱病症状与危害 发病羊有痒感,表现不安,用嘴啃、蹄弹、角划解痒;在木桩、墙壁等处擦痒。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羊脱毛、消瘦、发育不良。使其产毛、产绒、产肉、产奶等生产性能降低。羔羊感染时毛色不亮泽,毛不顺,生长发育不良。由于羔羊经常舐吮患部和食入舍内的羊毛,可发生毛球病。 四、羊虱病防治方法 1.复方伊维菌素混悬液,按2毫克/10公斤体重剂量口服。 2.碘硝酚,以0.5毫升/10公斤体重剂量皮下注射。 3.除癞灵,全身涂擦法,可用木棍前端缠上纱布,蘸取除癞灵原液,分部位在羊体上从后向前擦10余次,每只羊用药12毫升左右。 4.灭虱粉,个体治疗可把药粉在全身涂擦,适用于治疗羔羊虱病。防治全群羊时,可把药物均匀地撒在羊体上,剂量为每只羊10克,能达到羊体和羊舍同时杀虫。
  • 肉牛口蹄疫疫苗你用对了吗?

    牛口蹄疫是一项传播速度快、起病急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控制重点应当加强防治工作。为了减少牛口蹄疫带来的损失,关键在于预防。而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是最快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那么,牛口蹄疫疫苗有哪些?怎么使用? 牛口蹄疫疫苗有哪些? 目前牛使用的疫苗主要有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和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 牛口蹄疫疫苗怎么使用? 生产实践中现行的免疫程序为,初生犊牛90日龄左右注射牛O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联苗,间隔一定时间后注射A型口蹄疫疫苗;初免后,间隔1个月再用这两种疫苗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1.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对于同一批次疫苗有条件的可以首先进行小规模注射实验,确定使用安全后,再进行大范围的免疫注射。 2.怀孕母牛必须进行免疫时。为减轻免疫副反应,可将疫苗多点多次进行免疫,并避免动物剧烈活动。 3.注射口蹄疫疫苗时应注意严格按照疫苗要求的操作规程和剂量进行,对患病牛、瘦弱牛、临产前二个月怀孕牛、吃奶的犊牛、不足月龄的早产牛以及经过长途运输的牛不予注射,待病牛康复,母牛产后或犊牛断奶以及恢复正常后再按规程补注。 4.疫苗注射前要充分摇均,瓶口消毒后再启封。启封后的疫苗应于2小时内用完。 5.注射口蹄疫疫苗的人员要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等药品,以防发生过敏反应。免疫接种后,要注意观察畜体的变化,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牲畜可能出现短时间精神不振、减食,呕吐,轻度体温反应,这为正常现象,一般2~3天便可自愈;出现注射部位肿块、皮肤丘疹、瘙痒等症状属局部严重反应,采用消炎、消肿、止痒等药物治疗;出现震颤、抽搐、休克等神经症状属过敏反应,应立即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毫升等脱敏药物救治,治愈后补注疫苗。 6.注射疫苗要保证注到肌肉内,不要过浅。若注射剂量大,最好分点注射,要一畜一个针头。需要注意的是注射口蹄疫疫苗同时,不能注射其他疫苗。
  • 羊一到清晨和夜间咳嗽是怎么回事?

    症状: 感染初期,幼虫移行引起肠粘膜血管壁和淋巴管的损伤。成虫寄生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引起发炎,炎症可扩散到支气管周围组织,并引起肺组织萎缩。大量的虫体及其炎性产物可阻塞细支气管,从而引起肺膨胀不全。 患病羊表现咳嗽,尤其是清晨和夜间明显,多为阵发性,常咳出粘液性团快。患畜常以鼻孔中排出脓性分泌物,干燥后在鼻孔周围形成痂皮。贫血,头胸部和四肢水肿。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羔羊症状明显,严重者死亡。成年羊症状轻微。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贫血。支气管中有粘液性、粘液脓性混有血丝的分泌物团块,团块中有成虫、幼虫和虫卵。支气管粘膜混浊、肿胀、充血,并有小出血点。支气管周围发炎,有不同程度的肺膨胀不全和肺气肿。在有虫体寄生的部位,肺表面稍有隆起,并呈灰白色,触诊时有坚硬感,切开时可见到虫体。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做粪便劝虫检查,发现大量幼虫即可确诊。死后剖检在支气管和气管中发现一定量的虫体和相应的病变时,也可确诊。 治疗方法: 丙硫咪唑:羊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内服,效果很好。 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羊每千克体重0.2mg,1次口服或皮下注射。 左旋咪唑,羊每千克体重8~10mg,1次口服。 预防方法: 本病流行地区,一年要进行两次驱虫,春秋各一次。不要在潮湿的沼泽地区放牧。注意饮水卫生,不要饮死水,要饮流水或井水。对粪便用生物热处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