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现在养羊有各种各样的羊病爆发?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不当包括饲养方法和营养搭配不当,如:密度过大,通风不好,断水,饲喂不均匀,饥一顿饱一顿,饮用冰碴和污水等,都是导致羊生病的诱因。另外,羊只受到惊吓,追赶过激,长途运输等也是诱发羊群生病的原因。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脂肪、糖等也会引起相应的缺乏症,反之营养过剩,微量元素过量,可以引起中毒等一系列的反应。 生活环境 羊的生活环境温度、湿度过高,会引起羊只中暑,高湿度环境易得皮肤病,低温易感冒,患风湿病,地势低洼、潮湿易患腐蹄病,长时间在低洼处放牧,会引起寄生虫病,而圈舍的空气污浊,氨气过大,会引起羊的呼吸道病,眼病的发生。 大家都知道羊是喜干厌潮湿的动物,较其他动物比较爱干净,羊的生活环境脏污往往是寄生虫喜欢的环境,就会给羊只带来很多寄生虫病,脏污的环境,恰恰是寄生虫孳生繁殖的最佳环境。长途运输也是羊发病的诱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激反应,对人来说,一般都是说水土不服。 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病 细菌,病毒,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和各种寄生虫都可以感染羊只,引起羊病的流行,如我们最常见的,羊痘,口蹄疫,梭菌病,弓形体病,吸虫病等都会给养羊业带来巨大损失,有的是对一个养殖场毁灭性的打击。 有的传染病虽然不会给羊造成大面积的死亡,但是会影响羊只生长,如副结核,伪结核,和一些慢性传染病,对我们养殖来说,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增加养殖成本的投入。所以预防寄生虫病和控制传染病是保证一个养殖场成败的关键。
  • 外出放羊遛秋茬的要注意

    很多养羊人喜欢在收秋后去玉米地等地里放养,但很容易导致胀气,所以在此郑重提醒大家注意! 一、病因 1、秋天在茬地放羊羊容易吃大量的谷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粮食都容易发病。 2、饲料突然变换,造成羊只贪食也易容易引发此病。 二、症状 病羊双目无神,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腹部渐次膨大,有鼓音,触诊胃部为食物充满有气体,肠内存在大量气体,因腹痛而发生哀叫。病羊呼吸困难,趴伏不动,常随着呼吸与循环机能的障碍而心动频速。可视黏膜潮红,继而发绀。 三、防治 1、发现羊食用大量玉米、豆渣等饲料以后,首先要给羊停止饮食,防止玉米、豆渣等遇水膨胀。 2、内服植物油。植物油不仅能疏通肠管,而且对泡沫性膨气有破坏作用。 3、及时应用制酵剂。如用大蒜6克捣烂,加醋15—30毫升,一次内服;醋30—60毫升,内服;水杨酸苯酯0.3克,内服;姜酊2毫升,大黄酊1毫升,加温水适量内服。 4、肌注促其反刍的药物。 5、为了缓解心肺机能障碍,可肌肉注射10%安钠咖注射液0.5毫升。
  • 养牛技术分享:什么品种的肉牛最抗病?

    大家在养牛时,都希望能选择一个抗病能力强的肉牛品种,这样便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时常有养牛户问我什么品种的肉牛最抗病?今天就这一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下详细介绍。 个人认为肉牛抗病能力与品种之间的直接关系并不大,当然依旧有一些间接关系。 1、体质 肉牛抗病能力与体质有较大关系,体质强的牛抗病能力自然强。肉牛体质的好坏,多与饲养方式有较大关系。在能保证肉牛营养需求的情况下,运动量越大体质便越强,放牧牛体质优于圈养牛,散养牛体质优于拴养牛。 多数良种肉牛均采取圈养甚至拴养,运动量较少体质自然差。这便给人一种错觉,改良程度越高的牛越不抗病。 2、疫区 处于疫区的牛,发病率自然高。比如吉林、山东以及山西等一些北方地区,牛口蹄疫(五号病)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疫)发病率较高,从这些地区引进的肉牛发病率自然高。然而南方地区养牛户到北方地区多引一些良种肉牛,回去之后出现伤亡便认为良种肉牛不如土种牛抗病。其实将土种牛放到疫区一段时间,发病率同样会比较高。 3、应激 应激反应越大牛发病率越高,不少牛发病均由应激引起。比如吉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比较严重,在当地可能不会发病,然而通过运输应且应激处理、加强防疫不到位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会发病。运输距离越远、应激反应越大,牛发病率越高。 4、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包含很多事项,比如饲喂、卫生、消毒、牛舍温度、湿度等问题。任何肉牛品种,在较差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都易发病。想养好牛必须掌握一定的饲养管理技术,并且能将这些技术在养牛过程中严格执行! 总结 并没有哪一个肉牛品种抗病能力明显高于另一个品种,主要与以上4点原因有较大关系。大家买牛时尽量采取就近原则,需要到外地或疫区购买的情况下,一定要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应激反应处理以及饲养过渡工作。同时在养牛过程中还应该加强饲养管理、增加肉牛运动量,以提高肉牛体质与抗病能力。只要将这些问题做好,无论养什么品种的肉牛都抗病,反之都不抗病!
  • 育肥羊精饲料过多会产生结石引起排尿困难!

    育肥羊养殖户,主要以短期育肥绵羊为主。一般购买40~50斤绵羊羔,育肥3个月体重达到90~100斤出栏。可育肥2个月后,羊群会不断有羊出现排尿困难,一批育肥200只羊最少有10只这种情况。 育肥羊采用的饲料配方为青贮玉米秸秆30%,大豆秸秆20%,玉米25%,麦麸15%,豆粕6%,预混料2%,食盐1%,小苏打1%。 案例回答: 育肥羊排尿困难的现象,应该是结石引起。结石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精饲料过多、钙磷比例失衡、水质问题等原因造成,说白了这些都属于养羊不当。 预防 本病应该以预防为主,改善育肥羊饲养管理、营养以及水质等。 1、饲料。从你的饲料配方来看,主要存在精饲料过多(按照干物质量计算粗饲料最多占到35%,青贮玉米秸秆含水量一般为50~60%,添加30%的玉米秸秆干物质最多占到15%)、钙磷比例失调(麦麸15%豆粕仅6%,是其2.5倍,正常情况下豆粕为麦麸的1.5倍)、食盐稍多(正常情况下食盐占到精饲料的0.8%即可,占全部饲料的0.3~0.4%即可)。 推荐精饲料配方。玉米55%,豆粕23.2%,麦麸15%,肉羊专用预混料4%,小苏打2%,食盐0.8%。 饲喂时按照精饲料与粗饲料4:6的比例进行饲喂,强度育肥期比例也不宜超过5:5。另外要注意的是,青贮玉米秸秆由于含水量较大,干物质量仅为一半,也就是说2斤青贮玉米秸秆,干物质量仅为1斤。 2、饮水。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同时保证饮水清洁。有条件者最好采用自由饮水的方式,无条件者在饲喂完成后0.5~1小时一次给与充足饮水。值得注意的是,嘴拱式饮水碗不好用,由于水压、麻烦等问题,羊只有渴极了才会去喝,根本喝不足,不建议使用。 治疗 育肥羊结石病分为肾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治疗时保证饮水,注射或者服用利尿药物,必要时可以肌内注射适量阿托品,扩张尿道使结石排出。结石较大的情况下,或者伴有尿路感染是,则需要进行切开手术或膀胱切开手术,取出结石,后并注意消炎。 育肥羊患有严重肾结石的情况下,一般无治疗价值,建议养羊户直接淘汰。
  • 肉牛头、颈及下颌肿胀,养牛户你知道咋回事吗?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养牛户会偶尔发现肉牛头、颈及下颌等部位出现肿胀,然而自己却又不知道到底是咋回事,更不知道该如何去进行治疗,今天便介绍一下可引起肉牛头、颈及下颌等部位肿胀的三种疾病,希望广大养牛户看完能够有所帮助! 一、牛肝片吸虫病 牛肝片吸虫病,又被叫做“牛肝蛭病”,可以说是牛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特别是放牧牛感染率非常高。肝片吸虫对牛的危害特别大,主要寄生在牛肝脏和胆管内,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破坏肝脏功能,造成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使牛生长受阻,引发贫血等,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急性型患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偶尔腹泻,出现贫血,数日内死亡,或耐过后转为慢性。慢性型患牛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消瘦、下颌、胸前及腹下水肿,常出现腹泻、前胃迟缓或膨胀,严重的病牛会衰竭而亡。 牛肝片吸虫病出现的肿胀是水肿,也就是触摸比较软有波动感,且会伴随消瘦、贫血等症状。下面简单说一下牛肝片吸虫的防治方案: 1、预防 每年定期驱虫2次,第一次驱虫可在秋末冬初,主要防止牛冬季发病,第二次驱虫在冬末春初,主要为了牛在放牧时减少病原传播,驱虫可选择丙硫咪唑、硝氯酚、三氯苯唑、溴酚磷等具有针对性的驱虫药物; 应减少在低洼潮湿的地域进行放牧,牛采食了被肝片吸虫污染的牧草或饮用了被肝片吸虫污染的水源便会感染患病; 患牛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虫卵,污染了饲草或饮水便会感染健康牛,这是虫卵扩散的主要途径,因此应及时将牛舍内的粪污清理干净并进行堆积发酵,同时严格对牛舍进行消毒。 2、治疗 对于患牛可采用丙硫咪唑5~1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硝氯酚4~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或0.75~1毫克/千克体重深部肌内注射;三氯苯唑12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溴酚磷16毫克/千克体重口服;硫双二氯酚80~1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大家选择其中一种驱虫药物使用即可,但同时还应对严重患牛进行对症治疗,例如注射葡萄糖、维生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等为患牛补充营养、加快恢复。 二、牛放线菌病 牛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头、颈、颌下和舌出现放线菌肿为特征,本病的发生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呈零星发病,2~5岁的成年牛最易感。放线菌存在于土壤、饲料及饮水中,并寄生在牛的口腔及上呼吸道中,当牛口腔黏膜发生损伤时便会感染本病。 牛放线菌病引起的肿胀和牛肝片吸虫病引起的肿胀还是比较好区分的,牛放线菌病引起的肿胀多较硬,而牛肝片吸虫病引起的肿胀多较软,摸起来有波动感,另外牛肝片吸虫病除了头、颈及下颌肿胀外还会有其他一系列表现,例如贫血、黄疸、高烧及腹泻等,而牛放线菌病除了头、颈及下颌肿胀以及舌咽部肿胀引起的“木舌病”外基本上无其他症状。 1、预防 预防牛放线菌病最关键的防治牛皮肤、粘膜损伤,应尽量避免饲喂粗硬的饲草,饲喂前应对其粉碎、揉丝或软化处理才可以,以防治刺破口腔粘膜。当牛口腔或头颈部发生损伤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治感染。 2、治疗 症状轻微者可口服碘化钾5~10克,一次口服,小牛减半,每天1次,连用2~4周,严重者可用10%碘化钠溶液50~100毫升静脉注射,隔天1次,连用3~5次,当牛出现碘中毒时可停药5~7天; 青霉素32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用注射用无菌水20毫升进行溶解,然后在肿胀周围进行分点注射; 用烙铁对肿胀部位进行反复烙烫,对牛放线菌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发病初期肿胀部位较小时,也可以采用手术的方式将切除,发病后期可将肿胀部位切开进行引流。 治疗时可多种方法并用。 三、给牛打针不规范 给牛打针时消毒不严格,便有可能使针眼出现感染,继而周围出现肿胀或溃烂;肌内注射时一个点注射过多的药液肌肉不能吸收便会出现坏死,或者注射刺激性的药液,例如伊维菌素(肌内注射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也会出现肌肉坏死;静脉注射时药液流出血管,特别是具有刺激性的药液流出血管,例如氯化钙、浓盐等,便会使周围出现钙化、肿胀及坏死等。 1、预防 给牛打针时一定要对注射部位,以及注射器具进行严格消毒;肌内注射时一个注射点不可注射过多的药液,以不超过20毫升为宜,当需要注射较多的药液时可以进行分点注射;尽量不要使用对肌肉具有刺激性的药物;静脉注射时应要对针头进行固定,防止药液漏到血管外面。 2、治疗 当牛注射部位出现轻微肿胀时,可以采用热敷的方式消除肿胀;采用鱼石脂对肿胀处进行涂抹,以进行消肿或加快熟化;对于已熟化的肿胀部位可采用刀片切开,并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里面的脓物清理干净,然后撒入抗生素粉,较严重的情况下还应配合全身抗炎。
  • 买牛犊经验:做不好应激和选到病牛、差牛同等可怕!

    养殖户从市场购入黄牛尤其是犊牛后,在饲养过程中逐发现大多数牛只会出现慢草、腹泻、流弊流泪、咳嗽、倦怠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牛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伤风、拥挤、饥饿、惊吓、摇晃等应激因素导致的应激综合症。这种应激症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会对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  一、临床症状:   病牛普遍表现为精神倦怠,被毛粗乱、鼻镜汗珠时有时无且分布不匀,两眼无神,暖气反刍减少,采食大减,咀嚼无力,粪便减少。具体症状可分为轻重两种。 1、轻者 慢性干咳,粪便干燥成球,眼结膜潮红,两眼分泌物增多,鼻汁增多且稠,轻微磨牙流言。胃肠蠕动减弱,触诊瘤胃坚实充满内容物,蠕动次数为1次/min左右,手摸耳鼻温度比正常较高。多达95.8℃左右,舌苔增厚滑腻,口内气味较重甚至有臭味,舌体增大,且活动不灵活,舌面常有凸起的小红点。心跳加快,心率达80次,但强调减弱,第一、二心音间歇期明显缩短。肺部听诊打30次/min,听到较粗厉的肺泡音,气管呼吸音增强。叩诊肺部,肺区域增大,清音增强。 2、重者 毛焦歉吊,两眼紧闭,站少卧多,拒绝采食,反刍停止,磨牙增强,流鼻流泪,咳嗽不止,腹泻不停粪臭难闻,渴欲增加,呼吸急促,头抵腹部,卧地不起。瘤胃蠕动音尚有但蠕动力很弱,甚至3分钟才能听到1次,触压瘤胃面软无力,且患畜多有痛感,内容物大量减少,甲诊呈鼓音。肠音较平常增强,气泡音连绵不断,按压痛感更甚,欢迎关注:高效养牛,微信公众号。叩诊真胃常有鼓音。触摸皮肤及耳鼻常冰凉,鼻镜干燥,舌苔淡白少津,舌体僵硬,不舔食两鼻孔,体温正常或较低,通常为38.5℃左右。听诊心脏,心率加快,可达80次/分钟,跳动力弱,或间有轻微的摩擦杂音,第二心音消失,第一心音短而钝。肺部听诊肺泡呼吸音更粗厉,支气管有“哨”音。叩诊肺部浊音加强,有时呈腹式呼吸,呼吸次数达35次/分钟。   二、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着重改善饲养管理,加强护理,排除病因。兴奋瘤胃蠕动,促进食欲和反刍的恢复,通过增强神经体液调节机能,依照强脾,健胃,防腐、制酵,消导、强心、补液、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以消炎、祛痰止咳、抗过敏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2、症状轻者 采取青霉素8支×90万、链霉素2支×1克,30%安乃近3支×10毫升、容大胆素3支“10毫升、5毫克地塞松3支×5毫升(根据牛体大小加减)一次肌肉注射、一日两次;同时维生素c针3支×10毫升×1克、维生素B12支×10毫升×250毫克、肌苷针5支×2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一日两次;碳酸氢钠100片×0.3克、食母生300片×0.3克、多酶片50片×0.15克、穿心莲100片×0.3克、胃肠活8袋×25克一次灌服一日一次。饮水是加入口服补液盐30克,少给精料,多喂柔软的青干草,多晒太阳,勤刷拭体表,拴系干燥温暖处,多数病例1~2天就可治愈。 3、症状严重者 以液体为主。第一组0.9%盐水1瓶×500毫升、头孢西林钠2支×5克、地米3支×5毫升×5毫克、30%安乃4支×1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第二组10%葡萄糖1瓶×500毫升、维生素c针4支×10毫升×1克、欢迎关注:高效养牛,微信公众号。维生素B13支×10毫升×250毫克、肌苷针6支×2毫升×20毫克、ATP6支×2毫升×20毫克;第三组10%葡萄糖1瓶x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5~10支×20毫升。50%葡萄糖2支×20毫升。灌服用药同轻症者。多数病例1~2次输药、灌药就可痊愈。饲养管理方法同症状轻者。   三、病例介绍   4月份,从市场上购入1头8月龄公牛犊,主诉:在市场上他们也仔细观察了不像病牛,但购入后发现此牛慢草、慢水、还伴有咳嗽,过了三四天此牛就开始拉稀、流泪、流鼻、咳嗽加重,自己考虑是牛只不服水土,逐灌服过磺胺脒片、土霉素片等药,还注射了青霉素、安痛定、促反刍针等药,都不见效,今天此牛以有8天时间了,都站不起来。经过检查,诊断次牛症状属于上述重者,逐采取以上第二治疗方法,第二天牛就有了好转,食欲逐渐恢复,再用一天药,牛痊愈。 1、购入应激综合症的发生原因。 就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伤风、拥挤、饥饿、惊吓、摇晃、潮湿、寒冷、追赶等应激因素的刺激,致使牲畜的体液神经调节功能发生紊乱,使牲畜的消化、呼吸系统的功能受到最大的影响,故有胃肠弛缓、支气管肺炎的综合症状。 2、治疗时要注意胃肠、心脏功能的双重调节恢复,而不能只注重消化或呼吸系统的局部治疗。 3、在治疗时不仅要重视药物的调理作用,更要配合消除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尤其是解除应激源的刺激。接近牲畜时要温和。 4、在治疗饲喂患畜应激综合症状的病畜时。不仅要注意改善饲养管理,减少或避免各种应激,还要配合饲喂富含维生素A及微量元素硒的全营养饲料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5、要减少此病的发生,就要求牲畜贩运户在贩运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装运密度要适宜,对性情暴烈的可先使用镇静剂等。 6、牛在动物中就属耐受能力非常强的,在贩运过程中都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应激综合症,各种动物都有应激反应,子畜、幼畜的反应就更强,表现出的症状更加明显,在饲养中更加需要注意。
  • 肉羊日常保健要做好,才能财源滚滚

    一、净环境 环境卫生的好坏与肉羊疫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要保证羊只所处环境的卫生。 ①圈舍器具。羊圈、羊舍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清扫掉圈舍内的粪便及污物,并堆积发酵,30天左右再用作肥料。②草料饮水。饲草和饮水要清洁,不让羊吃发霉饲草和腐烂谷物,不让羊饮用污水、冰冻水和低洼地咸水,避免饮用过夜水。③杀虫灭鼠。蚊、蝇、鼠等是病原体的宿主和携带者,能传播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应当清除羊舍周围杂物、垃圾及乱草堆等,填平死水坑,并采取杀虫灭鼠等措施。 二、勤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到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传播,应定期对羊舍用具、地面和粪便污水等进行消毒。 ①羊舍消毒。每年春秋各消毒一次。常用消毒药有10%-15%生石灰乳、3%来苏儿溶液或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可分两步,先清扫,后用消毒液按每平方米1升的量喷洒地面、墙壁和天花板。但产房应在产羔前、中、后期进行多次消毒;病羊舍入口应有消毒池或浸有消毒液(2%-4%氢氧化钠溶液等)的麻袋片或草垫。②运动场地面消毒。可用含2.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4%福尔马林或10%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③粪便污水。粪便采用生物热消毒法,即离羊舍100米以外把粪便堆积起来,上面覆盖10厘米厚的沙土,发酵1个月后即可。污水应引入污水处理池,加入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消毒。 三、促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肉羊的新陈代谢,增进体质,提高抗病力。 ①适当运动的好处。哺乳期羔羊加强运动,可使其食量增、消化吸收好,增进机体的代谢水平,防止腹泻,有利于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青年羊加强运动,有助于骨骼的发育。运动充足的青年羊,胸部开阔,心肺发育好,消化器官发达,体格高大。母羊适当运动,则性欲旺盛,受胎率提高。母羊妊娠前期加强运动,可以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妊娠后期坚持运动,可以预防难产;产后适当运动,可以促进子宫提前复位。②运动方法。无放牧条件的羊群可进行驱赶运动,每日运动2-4小时。羔羊最好在高低不平的土丘上运动。但羊的运动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若运动过量,体能消耗严重,不利于生长增膘,剧烈运动可致羊死亡。酷暑、严寒和大风沙的天气要减少或停止运动。 四、勤修蹄 羊蹄是其肌体的衍生物,不断生长,所以需要经常修剪。 ①长期不修蹄的影响。长期不修剪,不仅影响羊行走,而且会引起蹄病,使蹄尖上卷、蹄壁裂开、四肢变形,不便采食。严重时,公羊不能配种;母羊妊娠后期行动困难,常呈躺卧姿势,影响采食,也影响腹内胎儿的正常发育。②修蹄时间。舍饲羊每2-3个月就要修蹄1次。修蹄最好在雨后进行,这时蹄质变软,容易修理。③修蹄方法。修蹄时,需将羊保定好,用修蹄刀切削,当看到微血管时立即停止。一旦出血,可用烧烙法止血。修好的蹄,底部应平整,形状方圆,站立端正。变形蹄,需经过几次修理才能矫正。 五、常刷拭 经常刷拭可使羊体清洁,促进新陈代谢和皮肤健康,有利于人、畜亲近,便于管理。刷拭可用鬃刷或草根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按照毛丛方向有顺序地进行。 六、保免疫 免疫接种疫苗可激发动物机体对某种传染病发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其从易感转为不易感的一种手段。在平时常发生某种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潜在危险的地区,有计划地对健康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地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各异,而可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又不尽相同,免疫期长短不一,因此,羊场往往需用多种疫(菌)苗来预防不同的羊传染病,这就要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和本地区的发病情况,合理安排疫苗种类,免疫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如防羊梭菌病用“羊四防”苗;重点预防羔羊痢疾时,应在母羊配种前1~2个月或配种后1个月左右进行预防注射。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羊免疫程序,只能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本羊场具体情况的免疫程序。 七、药防病 药物预防疾病是养羊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虽然使用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羊病,但目前不少病尚无疫苗;而有些病虽有疫苗,但在实际应用时仍有问题。羊的生产中,最早大规模使用的是药浴(预防疥癣病为主),其次,是将安全而价廉的药物加入饲料或饮水中进行群体药物预防。 定期驱虫。在羊的寄生虫病发季节到来之前,用药物给羊群进行预防性驱虫,能有效的预防寄生虫病,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但在肉羊生产中,在羊进入正式育肥之前驱虫,能提高育肥效果。 ①驱除内寄生虫:常用的驱虫药物有四咪唑、驱虫净、丙硫咪唑等。其中丙硫咪唑又称抗蠕敏,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优点,对羊常见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肝片吸虫和绦虫均有效,可同时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寄生虫,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使用驱虫药时,注意剂量应准确,最好是先做小群驱虫试验,取得经验后再进行全群驱虫。②驱除外寄生虫:当羊体局部出现疥癣等皮肤病时,可采用局部涂抹法治疗;但当羊体普遍发生疥癣病或用于预防疥螨病时,可采用药浴法。药浴法主要有池浴、大锅或大缸浴、喷淋式浴等,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羊只数量和场内设施条件而定。药浴液的配制可选用0.1%-0.2%的杀虫脒水溶液,或1%的敌百虫水溶液,或0.05%的辛硫磷溶液,或按每千克水含80-200毫克速灭菊酯的水溶液。现以辛硫磷溶液配制方法为例说明操作方法,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50克,加水100千克,其有效浓度为0.05%;在水温25-30℃条件下,药浴1-2分钟即可;一般此药液量可洗羊14只。为提高药浴效果,应注意隔7-8天再药浴一次;每次的残液要泼撒到羊舍内;羊只入浴前8小时停止放牧或饲喂,提前2-3小时给羊饮足水;药浴后6-8小时方可喂料或放牧。
  • 6种常见的羊传染性疾病,学会预防就是避免了羊场的大灾难

    羊的传染性疾病杀伤力非常之大,甚至能让羊场一夜回到解放前。而有的传染性疾病不好治疗,疾病来了束手无策,看着羊只一个一个倒下,这对养殖人的信心大家是非常巨大的。传染性疾病重在预防,不要存侥幸心理,别想着治疗,因为以大部分的疾病治疗水平是难以控制的,即便能控制也会造成不少的损失! 一、羊流感 能够通过牲畜传染给人类,慢性“羊流感”则有可能置人于死地,该流感还有可能引起呼吸及心肺系统的疾病。 症状:耳尖、鼻端和四肢末端发凉,继而体温升高到40-42℃,呼吸加快,眼结膜红肿,咳嗽,流浆液性鼻涕。咳嗽,呼吸困难症状,羊流感由于造成消化道的功能降低反刍减少或者停止多数在病的后期出现瘤胃酸中毒或者机体酸中毒情况,这也是流感造成羊死亡的主要原因。 治疗:以解热解毒、镇痛消炎为主,小柴胡冲剂配合清热解毒冲剂灌服。 感冒后期如果出现酸中毒症状用大黄苏打片或者小苏打配合健胃药治疗、严重的要用10%葡萄糖、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注射。 大群预防用清瘟败毒散、双黄连口服液、荆黄败毒散等清热解毒中药配合过瘤胃抗菌素,可有效控制病情蔓延。 二、小反刍兽疫(羊瘟) 发病急,体温升高到41℃以上,病羊精神沉部,食欲减退,鼻镜干燥。口鼻腔分泌物逐步变成脓性黏液,这种症状可持续14天。发热开始4天内,齿龈充血,进一步发展到口腔黏膜弥漫性溃疡和大量流涎,这种病变可能转变成坏死。在疾病后期,咳嗽、胸部啰音以及腹式呼吸,病羊常排血样或者水样粪便。 防治: 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初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可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 定期接种小反疫苗,对外来羊只进行隔离接种后21天在混合。从外地引进羊只必须经过检疫。 三、 传染性脓包疹(羊口疮) 羊口疮分为头型、蹄型、乳房炎型、外阴型、皮肤型和增生性。 症状:主要症状是出现散在的小红斑,很快形成丘疹和小结节,进而形成水泡疱或脓疱,破溃后形成棕黄或者棕褐色的疣状硬痂,牢固的附着在真皮的红色乳头状增生物上,呈“桑葚”样外观。在唇内侧、齿龈、颊内侧、舌和软腭上,发生灰白色水疱,其外绕以红晕,继而变成脓疱和烂斑。 预防:1、在流行地区可以接种弱毒疫苗,以黏膜内注射或者皮肤划痕接种方法效果最好。 2、防止粘膜和皮肤发生损伤 治疗: 方法一、1%的龙胆紫溶液或者碘伏一天2~3次涂拌患部,然后用蜂蜜+甲硝唑或者喉症丸碾碎涂抹。 方法二、霉毒清涂抹,体温升高者配合林可霉素和黄芪多糖注射 四、羊痘 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性的丘疹和疱疹,病羊体温升高(41-42℃)且致死率较高。 恶性型的山羊痘 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萎顿,食欲消失,呼吸困难,喘息。结膜潮红充血,眼睑肿胀。鼻腔流出浆液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的表面出现扁平的突起,黄豆、绿豆或蚕豆大的红色斑疹(痘疹)。这些斑疹经过2~3天形成水痘(痘泡)。由斑疹过渡到泡疹约持续5~6天。 预防: 每年定期预防接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山羊可以用山羊痘细胞化弱毒冻干苗,大、小羊一律尾部皮下注射 0.5 毫升,免疫期为一年。 局部治疗:病羊可用 0.1%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患部,干后涂以碘酒、紫药水、硼砂软膏、四环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对继发感染的羊只: (1)肌肉注射青霉素 160-320 万单位或者头孢菌素2-3克,每日 2 次; (2)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按5公斤体重1毫升毫升,肌注,2次/天,连用 3天。 (3)羊血清 0.1-0.2ml/kg 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1 次/天,连用两天。 五、口蹄疫(烂舌症,烂蹄瘟) 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跛行。乳头出现水泡,口腔的水泡多发生在口粘膜,舌上水泡少见。山羊口腔病变比绵羊多见,哺乳母羊乳房可见水泡,水泡多发生在硬腭和舌面上。母羊常流产。蹄子的水泡小,不象牛那么明显。 预防:1、定期接种疫苗 2、不从疫区引种 治疗: 蹄部患病:用3%煤酚皂溶液、1%福尔马林或3%~5%硫酸铜浸泡蹄子。也可以用消毒软膏(如1:1的木焦油凡士林)或10%碘酒涂抹,然后用绷带包裹起来。 六、羊布氏杆菌病 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 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预防:定期检疫
  • 入秋秋草凉,易发牛肚胀

    牛肚胀也叫“瘤胃鼓气”,多发生在入秋前后。由于气温降低,秋草较凉,牛突然一次性吃了大量幼嫩多汁的凉青草,尤其是苜蓿等豆科牧草。这些因过量而不能顺利下移的青草,在瘤胃内贮留,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牛瘤胃急剧膨胀,引发此病。 突出的表现是病牛腹部增大,尤其是左肷部明显突出,严重时可高过脊背,按压有弹性,叩打呈鼓音。病牛精神苦闷,反刍停止,心音亢进,呼吸困难,回头望腹,疝痛不安,如不及时抢救,很可能最后瘤胃破裂而死亡。 秋季用幼嫩青草喂牛时要掺些优质的干草。该病的救治重点是要及时,方法正确,否则造成急性死亡。
  • 牛群脱毛是什么疾病?

    牛脱毛情况非常讨厌,既影响美观,又是牛身体不健康或患病的标志,所以大家必须要多加注意,下面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么处理? 1、营养性脱毛 多发生于冬季,由于这时青草枯萎,养殖牛多靠作物秸秆、稻草、麦秆、豆秸等充饥,营养缺乏,饮水不足,可出现清瘦脱毛,身上被毛稀拉脱落,但很少成片脱落,皮肤无炎症,一般不痒。患犊肠胃功能减退,易发生便秘。 2、蛔虫病脱毛 多发生于90日龄内的犊牛,尤其是30~40日龄的小牛更为严重。脱毛的部位多在耆胛两侧,有手掌大小、圆形、光滑、平整的秃斑,无出血现象,其他部位很少脱毛。 3、类圆线虫病脱毛 多发生于4月龄左右的犊牛。脱毛部位集中在下腹部和腹侧。由于患犊舌舐和擦痒,使被毛成片脱落;如擦伤出血,则形成硬块。病犊常伴有持续性拉稀。 4、线癣脱毛 脱毛位置多局限于颜面部,周围边缘明显,常形成水疱,痂皮很厚,发痒。 5、疥螨、痒螨症脱毛 前者脱毛多在头、颈部,后者脱毛多出现于肩、颈及尾根部,患处极痒,病犊常挨近木桩、树干或墙壁擦痒,出血后形成痂皮,皮肤出现皱褶或龟裂,被毛脱落。 6、防治方法 防治脱毛,养殖牛必须注意添喂精料,补喂玉米、麦糠、甘薯或青贮饲料等;喂给盐水,每1000毫升水中加入食盐2~3克。或每牛每次灌服复合维生素B液10~20毫升,或口服复合维生素B5~10片,每天2~3次,连用3~4天。 对患蛔虫和类圆线虫症的犊牛,按每千克体重一次内服磷酸左咪唑8毫克。患钱癣的犊牛,应用3%来苏儿洗去痂块后,涂擦5%碘酒,每天1~2次,连用3~4天。 牛脱毛严格来说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临床上多种疾病 都可表现出这一症状,治疗上应区别不同的原因而采取相应的方法。 ①犊牛脱毛症及犊牛遗传性角化不全症。其症状表 现特点为犊牛出生时正常,但到1-2月龄时表现腋下、腹胁 部、膝部、飞节及肘部、颌下、颈部等部位无毛区,且局部皮肤 呈现鳞片状或厚痂皮形式的角化不全,生长缓研究显示 与锌代谢有关,补锌(氧化锌每天0.5克口服)有较好治疗效 果。但停止治疗后易复发,用药剂量应随体重增加而增加。 此外,还有发生于荷斯坦牛的致死性稀毛症(通常生后数小时 死亡),发生于娟姗牛、荷斯坦牛的非致死性稀毛症等(表现出生时即被毛稀少,为先天性遗传因素所致,尚无有效治疗方 法)。 ②因肺炎、败血症、严重腹泻而发高烧等的重病牛在患 病期间、病后数天内或病后2~3个月内,偶尔会出现颈、躯 干、四肢等部位大面积脱毛、脱毛后裸露健康皮肤;另外一种 情况由于疾病衰弱等原因,长期卧地,粪尿污物持久浸泽皮肤 而引起的局部脱毛,同时皮肤因受刺激而呈粉红色或红色。 对该种类型脱毛的治疗,首先用温肥皂水清洗患部,使患部保 持干燥,勤换垫草并使垫草保持清洁干爽,皮肤裸露区域可外 用氧化锌软脊,同时注意治疗原发性疾病,如原发性疾病治 愈,局部脱毛可逐步完全恢复。 ③由外寄生虫病(如疥癣)引 起的脱毛,除有局部脱毛症状外,另有原发性疾病的特征性症 状。对此类脱毛的治疗,应针对病因,重点治疗原发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