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给羊驱虫正当时,不过要注意八个误区!

    春季是羊群抓膘复壮的最佳季节,而且是体内、外寄生虫的高发季节,因此春季给羊驱虫十分有必要。不过许多养羊户在给羊驱虫时多存在一些误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驱虫效果及羊只健康等,今天小编则详细介绍一下给羊驱虫时容易出现的八个误区,希望对广大养羊户朋友能够有所帮助! 1、不可等有虫再驱 一些养羊户并没有制订羊群驱虫计划,可以说平时很少给羊群进行定期驱虫,只有羊出现脱毛、消瘦及粪便带虫等明显症状时才会予以驱虫,殊不知此时寄生虫已经对羊群生产、生长及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养羊户一定要制定科学有效的驱虫计划,赶在羊群寄生虫爆发前进行驱虫以防患于未然。一般春季驱虫应安排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也就是天气刚刚回暖时,此时寄生虫尚未进入爆发阶段,且驱虫对羊群越冬后抓膘复壮十分有帮助。 2、没有万能驱虫药 相当一部分养羊户都认为用一种驱虫药物给羊驱虫便可以,然而并没有万能驱虫药物,任何一种驱虫药物都不可能对所有种类的寄生虫都具有驱杀效果,因此在给羊驱虫时必须多种不同针对性的驱虫药物联合使用。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联合用药,伊维菌素对体外寄生虫和线虫具有较好的驱杀效果,而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则对蛔虫、钩虫、绦虫、蛲虫、鞭虫等体内寄生虫具有较好的驱杀效果,联合用药便可以对多数体内外寄生虫均有不错的驱杀效果。 3、不可擅自加大用量 不少养羊户为了取得良好的驱虫效果,往往会选择擅自加大甚至加倍驱虫药物用量,这种情况下极容易使羊群出现驱虫药物中毒,甚至会出现大量伤亡。驱虫药物含量达标的情况下,只需要按照说明用量使用即可取得不错的驱虫效果,因此养羊户完全没用必要擅自加大驱虫药物用量,即便考虑到一些影响驱虫效果的潜在因素,驱虫药物一般最高用量也不宜超过说明用量的1.2倍,或者严格按照兽医师的指导用量进行使用,养羊户一定切记一句话:宁可驱虫无效也不要超量中毒! 4、用药量计算不严格 驱虫药物的具体用量需要严格按照羊只体重进行计算,而有些养羊户为了图省事仅进行粗略计算甚至不计算,这样便容易造成驱虫药物用量不足难以取得良好的驱虫效果或者驱虫药物用量过多使羊出现驱虫药物中毒。另外为了避免驱虫药物用量计算错误,或者驱虫药物不合格等问题对羊群带来的危害,养羊户应最好先对小群用药实验,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对大群进行用药。 5、伊维菌素不可肌注 有关伊维菌素的用法问题经常给大家介绍,可仍有不少养羊户采用错误的用法,伊维菌素可外用、内服及皮下注射,但不可肌内或静脉注射,一般没有养羊户给羊静脉注射伊维菌素,不过却有不少养羊户给羊肌内注射伊维菌素,这样不仅难以产生良好的驱虫效果,而且会对注射部位造成严重刺激,例如疼痛、红肿及溃烂等。伊维菌素外用对体外寄生虫作用最直接,内服最为方便省事但吸收不稳定,皮下注射麻烦一些但吸收最稳定,这里建议有条件的养羊户应选择皮下注射。 6、内服驱虫药的用法 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驱虫药物一般多为内服,许多养羊户为了图省事会直接将内服驱虫药物拌在饲料中,不过这样做会使驱虫效果大打折扣。内服驱虫药物清晨羊只空腹时投喂效果最佳,且最好计算出用药量逐只喂服或灌服,尽量避免拌料让羊自由采食,拌料量太大的情况下驱虫效果会受影响,拌料量太小的情况下有的羊吃得多有的羊吃得少,吃得多的羊容易出现驱虫药物中毒,而吃得少的羊驱虫效果不明显。 7、怀孕母羊不要驱虫 怀孕母羊驱虫后流产的问题时有发生,有些驱虫药物明明标明孕畜可用,可为什么用药后怀孕母羊还会出现流产呢?首先是母羊妊娠前期(怀孕前45天)正是胚胎形成的关键时期,使用驱虫药物或其他药物均有可能造成流产;其次是给怀孕母羊驱虫时抓、赶等行为,也有可能使其出现流产;最后则是母羊临产前15天,使用驱虫药物容易使母羊出现早产。因此母羊最好在配种前安排驱虫,怀孕母羊应尽量不要进行驱虫,只有其受到寄生虫严重威胁是再予以驱虫。 8、驱虫后清理粪污 羊群驱虫后一定要加强羊舍环境的粪污清理及消毒工作等,因为很多驱虫药物的驱虫机理并不是杀死寄生虫,而是麻痹寄生虫后使其排出体外,如果驱虫后不清理环境中的粪污,那么粪污中的寄生虫或虫卵便有可能再次通过饲草、饮水等对羊群造成感染。驱虫期间的粪污应及时清扫干净并运送到距羊舍较远的地方进行堆积发酵,以杀灭粪污内的寄生虫及虫卵,另外可采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及新洁尔灭等消毒药物对羊舍环境进行全面消毒。
  •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防治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环形泰勒焦虫引起的一种对牛危害严重的血液原虫病。该病病原体经蜱传给牛体后,在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内寄生,引起以高热、贫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该病发病季节为5~8月份;以6月龄到2岁的牛易感;外购牛易感染。   环形泰勒焦虫不能经蜱卵传递,也不能相互接触传递,只能经过主要终末宿主残缘璃眼蜱传递。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从5月份开始,6~7月份达到高峰,8月份逐渐平息,死亡率6%~60%。患过该病的幼牛带虫免疫可达2.5~6年,环境变劣时可再次发病。   一、症状   外购良种牛发病时症状较重,当地土种牛发病时症状较轻。潜伏期14~20天,病程多为急性发作。   轻型病例临床变化不明显,一般表观为体温呈稽留热,不超过41℃,3~5天内恢复正常;体表淋巴结轻度肿胀;鼻镜干燥,眼结膜充血;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常有便秘现象。本型病牛通常转归良好。   重型病例体温高达40.6~41.8℃,多呈稽留热。初期患牛精神欠佳,食欲减退,心跳和呼吸加快;2~5天后则病情加重,精神萎靡,反刍迟缓或停止,食欲大减或消失,咽部麻痹,磨牙流涎,放牧时离群落后;乳牛乳产量显著下降,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肩前淋巴结或腹股浅淋巴结常大如鸭蛋,初期变硬,有压痛,然后逐渐变软。   病畜初期便秘,后转下泻,粪中常带粘液或血丝,尿黄但无血尿;流泪,可视粘膜潮红,后变苍白,病情严重时,粘膜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血液稀薄,血凝不良,病牛迅速消瘦;胼部下陷,弓腰缩腹;神志不清,异常抑郁,行走摇摆,局部肌肉震颤,常卧地不起。生病后期,体质已到极度衰弱的境地;反刍完全停止,溢血点增多,濒死前体温下降到常温下,常在病后1~2周死亡。   二、病理变化   见尸体消瘦,血凝不良;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肿大2~3倍,脾髓软化;肝肿大;第三胃内容物干涸,第四胃粘膜肿胀;有出血点和大小不一的溃疡;肠系膜有大小不同的出血点及胶样浸润,重症者小肠大肠有大小不等的溃疡斑;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及病理剖检变化可作初步诊断,确诊要用血液涂片或淋巴结和脾的涂片染色中寻找和鉴定虫体,病的早期可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中找到石榴体。涂片染色时以姬姆萨氏染色效果较好。   四、治疗   1.贝尼尔溶液肌肉注射   每千克体重5~7毫克,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5%溶液,分多点深部肌肉注射,每24小时一次,连注3次为一疗程。   2.黄色素溶液静脉注射   按每千克体重3~4毫克,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必要时隔1~2天,可再注射一次。   在采用上述二种药物中的某一种作为主药治疗的同时,还应视患牛的具体临床症状给以对症辅助治疗。如强心、输液、舒肝健脾、改善贫血等。重症者可采用输血疗法,从健牛体内采血后加入柠檬酸钠,按100毫升血加入0.25克以防止凝固,然后输给患牛,每次输血500~1000毫升,效果良好。   五、预防   1.消灭牛体上及牛舍内的蜱   在蜱寄生于牛体时,用1∶400的螨净水溶液或1%~2%的溴氰菊酯水溶液喷浴牛体。也可发动人力随时摘除牛体上的蜱并处死。牛圈内外用1∶400的螨净水溶液或1%~2%的高效低毒驱虫水溶液进行喷洒,以消灭牛舍内的蜱。   3.避蜱放牧   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应尽量避免在有蜱草场、沼泽、苇湖地区放牧。   4.加强检疫   输入或外运牛必须进行检疫。调运牛在9~10月份无蜱寄生的季节进行,并进行一次灭蜱处理。   5.药物预防   在5~8月份,每隔15天,用贝尼尔对易感牛进行预防注射。按每千克体重3.5毫克,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5%水溶液分点深部肌肉注射。   6.疫苗预防   可用牛泰勒焦虫病细胞苗进行免疫。一般大牛肌注2毫升,牛犊肌注1毫升,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20天产生免疫力,保护率达95%以上。
  • 牛羊身上有虫子,该怎么处理是好?

    牛身上的寄生虫被称为体外寄生虫,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疥螨、牛虱、跳蚤、蜱虫及皮蝇蛆等,下面我们便详细介绍一下牛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牛体外寄生虫比较容易治疗,可采用0.1%敌百虫溶液、0.1%双甲脒溶液或0.3%伊维菌素溶液喷洗患处,间隔7天可再次喷洗一次,一般喷洗2~3次便可以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也可采用伊维菌素进行皮下注射,用量可按照0.2毫克/千克体重,每个注射部位最多不可超过50毫克,另外需要注意一定要注射到皮下,不可注射到肌内,不然不仅会产生较强烈的疼痛感而且还会严重影响驱虫效果,可于第一次注射后间隔7天再次注射加强驱虫效果,皮下注射伊维菌素见效要比外用见效慢,但是驱虫要更彻底,且对牛的保护期更长。 牛体内寄生虫类别相对较多,包括但不限于绦虫、吸虫、线虫、钩虫、鞭虫及血液原虫等,治疗难度要高于体外寄生虫。对于一般胃肠道寄生虫可给牛口服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具体用量参考说明,一般最好早晨空腹喂药,喂药1~2天后便可以见牛排出寄生虫,为了加强驱虫效果可于喂药后7~10天再次喂药一次。对于肺线虫、肠道线虫等则可以采用伊维菌素进行治疗,可皮下注射,亦可口服给药。若牛患有焦虫病可采用贝尼尔或黄色素等药物治疗,牛患有球虫病(多发生于牛犊)可以采用莫能菌素或磺胺二甲嘧啶等药物治疗。 最后说一下牛场驱虫计划供大家参考,3~4月份采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阿苯达唑内服联合驱虫,5~10月份可多次采用0.1%敌百虫溶液、0.1%双甲脒溶液或0.3%伊维菌素溶液给牛喷洗驱虫,8~9月份给牛注射贝尼尔或黄色素驱虫(仅焦虫病高发地区),9~10月份采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左旋咪唑内服联合驱虫。驱虫期间一定要注意牛舍卫生及消毒工作,粪污及时清理并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以免粪污中的虫卵对牛造成二次感染。
  • 常用药治羊病汇总

    1、土霉素:我用的最多的应该是土霉素了,归纳起来有两个用途:一,羔羊出生后前三天一天一个羔羊一片,作用预防拉稀帮助羔羊排出毒素,二,治疗羔羊拉稀,根据情况可以配合大黄苏打片健胃消食片陈香路白露庆大霉素等药,大家给补充补充啊…… 2、大黄苏打片:这个药也是我的必备药品,羊积食了,拉稀了,肚涨了,羊食欲不振时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药的剂量,一百斤的羊我最多时候用过一百片一次,效果不错,积食了肚涨了,有时候用量小了没用,呵呵,自己经验而已,望指正…… 3、黄安甲恶唑片:这个药我是买一瓶打碎成粉保存,用它有以下几点:止血消炎,不敢是人或羊出血了有外伤了,撒点这个粉末,能止血消炎,效果不错,二:不管是人或是羊,有口疮口腔溃疡时,用这个粉末含在嘴里,慢慢咽下,或吐出来,用几次就好了,三,有时候羊咳嗽不发烧喂一点这个粉末给羊,喂几次羊也会好,四:羊拉稀有时候喂这个也会好,大家再补充补充啊! 4、庆大霉素:这个药呢我常备但是一直不太会用,我主要是用于,一羊拉稀,轻微的灌上它一般就好了,不行了再配合连霉素,一般的腹泻这样可以搞定,积食的不行啊!呵呵,二:疮扬腐蹄脓泡之类外科病,用高锰酸钾碘酒之类消毒后在抹点庆大,效果也不错,至于其他我少用,希望大家补充补充…… 5、青霉素:这个药我一般治疗羊的感冒配合复方氨林巴比妥效果不错,感冒比较严重的再配合一些地塞米松,一般的发烧一两次搞定,当然青霉素用途很广,大家来总结一下啊! 6、地塞米松:对于羊急重症用它不错,严重感冒,严重发烧,急性感染,配合其他药效果好,一般小病我不用它,不过我发现羊发烧用退烧针加几支地米效果立竿见影,不过孕羊不要用它,大家指正补充啊…… 7、连霉素,这个药我不会用,我买它就是感觉它口服治疗拉稀蛮好的,其他的方面我没敢用,我们这儿听说有用它在孕妇身上致使胎儿耳聋的,不知道真假,具体作用大家补充一下。 8、二甲圭油片,羊肚涨时经常用到它,也是我的备用药。只要是有气体的积气都有效,但对非气体性胃肠膨胀感(如消化不良)无效。 考虑用其他办法,如促进胃肠道蠕动的吗丁啉等。 9、左旋米咗阿本达唑:这两个药我作为打虫常用药,混合用药,效果可以,关键是三四月份的孕羊我也用它打虫,没出过意外,感觉安全,大家给点意见啊…… 10、乳酸菌素片,孝母片儿,肝胃气痛片儿,藿香正气片儿,食母生,助消化,防积食。
  • 肉牛蹄部健康:肉牛常见肢蹄病及处理

      蹄部的损伤和疾病会造成肉牛跛足,从而造成移动困难不便饮水吃料,进而导致增重损失。所以要尽早处理蹄病,在陷入这种不利境遇前采取治疗措施。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ndrew Niehaus博士认为,环境条件和遗传是造成蹄病隐患的最大因素。有些牛蹄部、腿部的结构存在先天缺陷,会在蹄部或者相对更脆弱的蹄角质层上施加过大的压力。这些个体与其他的牛相比,可能永远都不会拥有健康强壮的牛蹄。   “营养条件也会影响蹄部健康状况。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蹄部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Niehaus说,“它们的缺乏会让蹄角质脆弱、生长迟缓。能量代谢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比如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易造成蹄叶炎。”   尽管牛可能不会像马一样呈现十分严重的临床症状,但是蹄叶的炎症也还是会让牛感到疼痛。患病肉牛会有轻微的跛行,蹄角质生长情况变差,于是就导致了白线病、蹄底溃疡和脓肿等症状的出现。   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混凝土、沙石这种粗糙、尖锐的地面会让蹄部受伤或磨损过度。同时泥泞的地面也是有害的,过度潮湿的环境会软化蹄角质,让牛蹄更容易受伤。 腐蹄病   “温暖湿润的环境给细菌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条件,泥土中可能会有坏死梭形杆菌和利氏卟啉单胞菌这类易导致腐蹄病发生的厌氧致病菌。在柔软的容易擦伤的皮肤和蹄角质上,细菌很容易增殖。” Niehaus说。 腐蹄病 在两片蹄掌间产生肿胀坏死组织   感染和炎症会造成组织发热和膨胀,坏死梭形杆菌会造成炎症周围的组织坏死或濒死,带来疼痛和跛行。坏死的组织是非常适合这些致病菌继续生长的厌氧环境。   关于腐蹄病也有乐观的一面:它对药物治疗反应灵敏。有一些症状虽然猛烈,但是如果能够尽早治疗,可以迅速治愈。青霉素对厌氧菌的效果很显著,土霉素这种广谱抗生素通常也都很有效,它们都可以系统的或局部的杀灭致病菌。   然而如果不进行治疗,感染会扩散至腱鞘和关节,此时治疗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 白线病   白线区域是蹄底与蹄壁的交界处。白线是一个易受伤的部位,比蹄部其他位置都要柔软,容易被刺伤,在潮湿的环境中更甚。 出现在蹄冠部位的白线病   白线病频发于采食很多精料的牛中(比如试验公牛或者展览动物),它们的白线会相比常规饮食结构的牛更软。“其实白线本身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它的存在会让蹄底逐渐磨损。这又会继发导致脓肿,若脓疮破裂则会产生蹄部溃疡,也有可能造成关节感染。”Niehaus说道。 白线病通常从蹄底部位开始发生   如果在修蹄或者检查时发现了白线病,应该立即用修蹄刀将其去除,否则它将会成为一些严重蹄病的开端。 为治疗白线病,将患病处角质和被感染的组织被移除 并在患病蹄掌下用胶粘连一个垫块分担患病处受到的压力 蹄疣   “我们认为这种疾病是螺旋菌造成的。它具有传染性,可以造成严重的跛行。这种损害一般出现在蹄踵部,它可以影响很大的面积,也可以仅仅有一枚硬币那么小,但对肉牛的伤害都很大,都会导致严重的跛腿。”Niehaus说。   “我曾见过影响到整个蹄面上的案例。有时它们只是一些小小的损伤,有些则增生的面积很大,看起来像一块粗糙的组织像肉瘤一样从蹄背上突出来。”   “这种疾病对抗生素治疗的反应很敏感。通常只要局部用土霉素喷涂就可以治疗,也可以用蹄浴的方法。或者将涂有土霉素的绷带绑在蹄部,让药物保持和患处的接触,持续治疗几日即可。” 脓毒性关节炎   “在我们医院,我们治疗过很多例深度脓毒性关节炎,都是由于蹄部腐烂感染继发或者蹄底溃疡扩散至关节出现的。这些病例除了采用外科手术之外,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治疗。治疗成本会很高,但是治疗方式是根据牧场主的需求来选择的”   “对于有价值的种畜,建议采用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它并不会像蹄腐病和蹄疣那样经过几天的治疗就能快速好转。关节融合通常需要3-4个月来康复。”   “这种方法采用了在关节处钻孔、清理感染区域、固定关节这样一系列手段。我们通常在治疗完成后在患病位置打固定,让蹄部或者腿部保持僵直状态不弯曲。等到痊愈后拆除固定,骨头接合,种畜就不会再受到脓毒性关节炎的困扰了。”   “对于一头患病的繁殖母牛,只要截去患病蹄趾即可让它继续能够完成带犊任务。虽然比较粗暴,但这是相比关节融合的治疗方式快且成本低的办法。”Niehaus说。但是截断一部分蹄趾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会让蹄部受力面积变小,以致要承受更大的压强。所以长远来看,关节融合术是更好的方案。 蹄裂病   洛瓦州立大学的Jan Shearer博士发现蹄纵裂在肉牛身上出现频率比奶牛更高,而蹄横裂则没有差异。“更多的蹄纵裂的出现于前蹄的外掌,但是很少造成跛行。可一旦因此导致了跛行,就很难治愈。”Shearer博士说。 前蹄出现蹄横裂   “如果蹄纵裂从底部贯穿至蹄冠位置(蹄爪整个裂成两半),分裂开的两部分间会出现松动,蹄壁会变得不牢固,很难固定。在裂开的蹄掌下打上一个薄的垫块让它们固定在一起,同时在健康的蹄下打一个厚一点的垫块以分担体重压力。”Shearer说。   另一个策略就是将裂开的两部分粘在一起。我们可以用蹄胶来固定分裂的蹄爪。当蹄纵裂与白线病相遇,通常都会对蹄部真皮层有极大的伤害,之后我们就再也无法让这头牛的蹄角质恢复如初了,会变成长期的慢性病。 蹄纵裂被修除后的蹄   处理蹄裂时,修蹄是比较有用的。“有一些病变蹄需要被修整至正常的形状,特别是受螺旋蹄影响的牛。”Shearer说。 螺旋蹄   “蹄尖的异常生长和蹄掌的扭曲会造成肉牛蹄部承重向侧边偏移,而不再是蹄底整体均匀承重。由此,蹄侧壁会向蹄底方向弯曲生长。”Shearer说。   这种病似乎有遗传倾向,所以使用有严重的相关疾病的牛继续繁育是不明智的行为。造成螺旋蹄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蹄叶炎的反复发作、体重过重、牛舍环境状况和年龄的增长。   当该症状在肉牛生长早期出现时,一般都和遗传因素有关。螺旋蹄频发于后蹄的外侧掌,有时也会在前蹄的内侧掌出现。   (译自Progressive Cattleman)
  • 这篇文章让您彻底掌握怎么给羊驱虫

    经多个养殖户咨询小编:母山羊生完羔羊1个月,能否对母羊进行驱虫?如可以,对羔羊是否有影响?如不可以,何时对母羊进行驱虫? 小编认为驱虫是养羊管理的内容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绝对化”。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这个问题的描述,我认为有4种情况: 1.如果当地没有出现寄生虫病或当地的寄生虫病处于散发程度,建议这只母羊不必要现在进行驱虫,最好等哺乳期结束后再进行驱虫。 2.如果山羊的奶用于人的食用,那么,严禁在山羊的哺乳期进行驱虫。 3.如果当地的寄生虫病处于地方性流行或更高程度,同时,这只母羊在分娩前几天没有进行驱虫,那么,这只母羊现在就需要进行驱虫。不仅如此,正在哺乳的羔羊亦要进行驱虫。 4.如果当地的寄生虫病处于地方性流行或更高程度,同时,这只母羊在分娩前几天已经进行了驱虫,此时,亦要立即对母羊和羔羊进行驱虫。 在给羊驱虫的同时,必须做好隔离。 那么,母羊在分娩前几天为什么需要进行驱虫呢?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在羔羊出生后,母羊的排泄物中出现蠕虫卵的“产后升高”现象,以免对羔羊形成寄生虫病的威胁。 驱虫原则: 1.妊娠期的母羊原则上不宜进行驱虫,尤为怀孕2个月以上的母羊。 2.哺乳期的母羊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进行驱虫。 3.在正常情况下,羊的驱虫时间为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各驱虫一次。如有必要,在夏天再进行一次药浴。 4.在给羊驱虫前,仔细阅读不同的驱虫药物的使用说明。 羊驱虫的最佳时间 在羊的饲养过程中,养殖户或多或少会遇到寄生虫的困扰,为了提高养殖效益需要采取一定的驱虫措施,在对羊只进行驱虫时要掌握最佳的驱虫时间。 一、 母羊驱虫 1、在对母羊进行驱虫时,需要在配种前25d进行1次驱虫,间隔7d后再进行1次驱虫。 2、最好不要对已怀孕的母羊进行驱虫,驱虫需要在分娩后20d左右进行。 二、 种公羊驱虫 种公羊一般1年内需要驱虫2次,分别是在春秋二个季节,每次驱虫10d后可以再进行一次补驱,加强驱虫效果。 三、羔羊的驱虫 在对羔羊进行驱虫时,第1次驱虫一般选择在50日龄,第2次驱虫是在90日龄,以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驱虫。 四、育成羊群驱虫 1、由于3-4月份是寄生虫较为活跃的时期,因此育成群羊一般在3-4月份进行1次驱虫,间隔10d后再进行1次驱虫。 2、在秋季的9-10月份可进行第2次驱虫,间隔7d~10d后可再驱1次。 3、在寄生虫虫害严重地区,可以在6-7月份增加一次驱虫。 如何给怀孕母羊驱虫呢? 一、推荐药物 市场上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阿力佳、阿福丁、克虫星等商品名的低毒驱虫药,其特点是抗虫谱广,对绝大多数线虫,体外寄生虫及其它节肢动物都有很强的驱杀效果(虫卵无效),用于给孕羊驱虫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等特点。 二、使用 推荐平时春秋两季各给母羊驱虫一次,在接近分娩时进行产前驱虫,在寄生虫污染严重地区必须在产后3-4周进行驱虫。 三、使用剂型与剂量 阿维菌素有针剂、粉剂、片剂等剂型。针剂,皮下注射(切勿肌注、静脉注射)每5 千克体重用0.7毫克;粉剂,灌服或拌料,每5千克体重1毫克;片剂,内服每5千克体重用1毫克。 四、注意事项 ⑴在临床应用中,孕羊用药应严格控制制剂量。其他未怀孕羊也应同时进行驱虫,用药量可在孕羊用药量的基础上增大1/2-1/3。 ⑵为慎重起见,对育肥羊用药后,14日方可宰杀食用,对奶羊用药21日内羊奶不得人用。 ⑶如羊群有体外寄生虫,可在7-10日后重复用药一次,以巩固疗效。 ⑷为保证驱虫效果,防止环境中寄生虫卵的重复感染,发挥驱虫药最大经济效益,驱虫时必须注意环境卫生,妥善处理羊群排泄物。 (5)友情提醒广大养殖朋友在给羊群驱虫(特别是内服使用驱虫药物)时,最好是在早上羊群空腹时进行,且在羊群使用驱虫之后,应让羊群禁食空腹 3~4小时,以利于驱虫药物在羊的体内充分发挥作用。羊群使用药物驱虫后,最好间隔1周左右再重复给予驱虫1次,以提高其驱虫效果。 (6)驱虫后一个星期之内要把羊圈的粪便清理干净,堆积发酵,妥善处理,以免造成寄生虫二次传播。
  • 养牛四季常见十种疾病的预防治疗,人畜共患病要谨慎

    1、牛布氏杆菌病 牛布氏杆菌病属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养牛人员一定要注意防范,主要特征是流产、不孕,公畜表现为睾丸炎。 预防 养殖人员定期对检疫牛群血清,阳性病牛及时捕杀,定期饮服、喂服或注射“猪型二号菌苗”。接生人员穿戴工作服、胶靴、口罩、胶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避免病菌感染。被污染栏舍、用具要彻底消毒,可用2%~3%来苏儿、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消毒。粪便要堆积发酵,对流产胎儿、胎衣、阴道排出物进行深埋处理。 治疗 本病目前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应以预防为主。可试用土霉素、链霉素进行防治。 牛病中有几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要注意预防。 2、牛犊大肠杆菌病 牛犊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白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初生犊牛。临床上表现有两种类型:败血型和肠型。 症状 腹泻,粪呈淡黄色或灰白色、恶臭。 预防 加强对怀孕母牛的日常管理,补喂骨粉、胡萝卜、青草、食盐,做好新生犊牛断脐消毒工作,让犊牛吃足吃好初乳,保持栏舍干燥清洁,并及时给出生犊牛注射母牛血液100毫升~150毫升。 治疗 氯霉素0.01克~0.03克每公斤体重肌注,每日两次,或硫酸黄连霉2毫升~4毫升肌注,6小时一次,连用两天。 3、瘤胃积食 主要是由于肉牛采食了大量劣质难消化的饲料或易膨胀的饲料而引起。 症状 是病牛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粪便干黑,病牛经常用后蹄踢腹部。 治疗 可用硫酸镁500克、鱼石脂30克、石蜡油1000毫升加水灌服,同时静脉注射10%的氯化钠溶液500毫升。当病牛出现中毒、脱水等症状时,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毫升、5%的碳酸氢钠500毫升、25%的葡萄糖500毫升混合静脉注射。 冬季和人一样,都要注意防寒保暖。 4、瘤胃臌气 主要是由于病牛采食了大量易发酵的饲料或发霉腐败的饲料而引起。 症状 采食后不久腹部急剧膨胀、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视黏膜发绀、食欲废绝。 治疗 可用穿刺法,将16号封闭针垂直穿透胃壁刺入瘤胃内,使气体徐徐排出。也可给病牛灌服缓泻剂如人工盐、硫酸镁、鱼石脂、松节油等。 5、牛黏膜病 习惯称之为“牛病毒性腹泻”。2月龄到2岁的牛易感。患病牛的口腔及消化道黏膜糜烂或溃疡,并发生腹泻。 预防 我们对奶牛试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接种,效果很好。生产奶年每头肌肉接种4头份(猪用量)、发育牛3头份、犊牛两头份。 治疗 在精、粗饲料中全面按2‰拌入“强力益生素”,同时可试用“抗病1号”。 6、破伤风 该病又叫直症,俗名“顺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牛肌肉强直,吞咽困难,流涎成线状,不愿走动,站立如木马状。 预防 常发地区定期进行皮下注射破伤风明矾类毒素,发现外伤立即处理,彻底清洁伤口,并涂上5%碘酊。对大而深的外伤,可皮下注射抗破伤风血清1万国际单位~2万国际单位。清除舍内外铁钉、铁丝、玻璃片等尖锐硬物。 治疗 将病牛置于干燥、清洁、安静的栏舍,喂给稀粥或青草,多给饮水,及时处理伤口。早期可使用抗破伤风血清,成年牛每次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30万单位~40万单位,以后每隔3天~5天注射10万单位,共注射2次~3次,小牛用量为5万单位~10万单位。病牛出现强烈兴奋、强直性痉挛,不能采食、饮水,心脏衰弱、牙关紧闭时,可采用相应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7、日本血吸虫病 本病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牛主要表现生长发育不良、腹泻、粪便带血、母牛不孕或流产,通过粪便虫卵检查法或粪便毛蚴孵化法以及环卵沉淀反应法,可以观察到虫卵或毛蚴,便可确定牛是否感染了日本血吸虫病。 预防 严格粪便管理,搞好饮水卫生,消灭钉螺。 治疗 硝硫氰胺每公斤体重60毫克一次内服,极量:黄牛18克、水牛24克。 牛舍要注意通风 8、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和牛布氏杆菌病一样,均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奶牛多见,该病的特征是在器官和组织中形成结核结节。 预防 每年春、秋两季用结核菌素对牛群进行接种(点眼及皮下注射),发现阳性病牛,隔离治疗或捕杀。严格消毒牛栏,可用20%石灰乳或20%漂白粉或5%来苏儿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对其产品(牛奶)应经70℃~80℃消毒30分钟后方可饮用; 治疗 病初每日用异烟肼3克~4克分3次~4次混在精料中饲喂,3个月为一个疗程,症状严重的每日口服异烟肼1克~2克,同时肌肉注射链霉素,每次3克~5克,隔日一次。 9、乳房炎 该病是乳牛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挤奶技术不熟练或其他原因致使乳房受损伤、感染细菌所致。病牛乳房肿胀、发热,触压表现疼痛;泌乳减少,乳汁变质混有灰白絮状物,有时带有血丝,甚至有褐色脓液,味臭。 预防 掌握挤奶技术,用电机挤奶必须掌握时间,避免挤出血奶。用人工挤奶,每分钟挤压80次~120次,不能中断,一次完全挤干。无论用什么方法挤奶,都必须在挤奶前进行热敷、按摩乳房。保持栏舍干燥清洁,不使乳房受外伤感染。 治疗 先用3%克辽林溶液洗净乳房,挤净乳汁,然后用乳导管注入青霉素20万单位~4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溶于25毫升~50毫升蒸馏水中)。在乳房硬结处涂鱼石脂软膏,同时内服磺胺制剂,并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100万单位。 10、牛放线菌病和牛放线杆菌病 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变多在颊部、下颔骨、舌头、颈部、皮肤。患部初期硬肿、疼痛,后化脓溃烂,并形成瘘管。骨发病时膨大、松脆。舌发病时肿大、硬实、伸缩不灵。 预防 注意清除饲料中的尖锐硬物和谷物芒刺,或将饲料浸软后喂牛。 治疗 切除界限明显的肿块,然后用5%碘酊纱布或2%碘甘油纱布填塞创口,24小时~48小时更换一次,并在创口周围注射卢戈氏液。内服碘化钾,成年牛每天5克~6克,犊牛2克~4克,连用2周~4周,或静注10%碘化钠溶液,每天50毫升~100毫升,隔日一次,共3次~5次。发现碘中毒现象,应停药5天~6天或减少药量。
  • 羊歪脖,是啥病?

    羊歪脖,有可能得了羊鼻蝇蛆病!羊鼻蝇蛆病是羊鼻蝇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或额突里,并引起慢性鼻炎的一种寄生虫病。 症状: 患羊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可视粘膜淡红,鼻孔有分泌物,摇头、打喷嚏,运动失调,头弯向一侧旋转或发生痉挛、麻痹,听、视力降低,后肢举步困难,有时站立不稳,跌倒而死亡。 原因: 羊鼻蝇成虫多在春、夏、秋出现,尤以夏季为多。成虫在6、7月份开始接触羊群,雌虫在牧地、圈舍等处飞翔,钻入羊鼻孔内产幼虫。经3期幼虫阶段发育成熟后,幼虫从深部逐渐爬向鼻腔,当患羊打喷嚏时,幼虫被喷出,落于地面,钻入土中或羊粪堆内化为蛹,经1~2个月后成蝇。雌雄交配后,雌虫又侵袭羊群再产幼虫。 治疗: (1)用镊子或锐匙除去蝇蛆和腐烂组织,用3%~5%来苏儿溶液冲洗干净,最后用脱脂棉蘸上松节油、四氯化碳或碘溶液填塞伤口。对于包皮腔或阴道前庭也可以用来苏儿溶液治疗,但浓度应低一些。从伤口除去的蝇蛆应加以深埋或焚毁,以免变为成虫。也可给伤口涂擦薄荷油,可使蝇蛆从伤口迅速掉下,1小时以后即完全无蛆。 (2)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2毫克,一次皮下注射,能杀死鼻腔内或鼻窦内的各期幼虫。 (3)配制敌百虫酒精水溶液肌内注射取精制敌百虫60克,95%医用酒精31毫升,蒸馏水31毫升,混溶。绵羊体重20千克以下用0.5毫升,20~40千克用1~1.5毫升,40~50千克用2毫升,50千克以上的用2.5毫升。 (4)药液喷鼻可选0.15%辛硫磷、0.012%氯氰菊酯用注射器每鼻孔内喷药15毫升,两侧间隔15分钟。 (5)敌敌畏烟雾驱杀法将羊群赶至烟熏室内,用40%敌敌畏乳剂,按每立方米1毫升给药,将药液倒在烤热但又不发红的铁板上,让其产生烟雾,让羊吸雾15分钟。此法可100%驱除羊鼻蝇蛆一期幼虫。 (6)用20%碘硝酚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皮下注射,经2天后,对1、2、3期幼虫有很好的驱杀效果。 (7)碘醚柳胺,每千克体重60毫克,配成悬浮液1次口服,可杀灭98%以上的羊狂蝇各期幼虫。
  • 犊牛下痢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犊牛下痢是奶犊牛多发疾病,发病率较高,有些奶牛场的发病率按头次计算可超过100%。 犊牛下痢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犊牛生后没有及时吃初乳,胎便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犊牛发生轻度肠阻塞。二是犊牛圈舍条件差,环境温度低,犊牛长时间爬卧于冰凉的水泥地面上,胃肠受到寒冷刺激,蠕动加强。三是喂给犊牛品质不良乳汁(如乳房炎乳),或乳汁温度不适宜。四是饲养环境卫生不佳,饮食用具不清洁,消毒不严,导致犊牛吃食时将大量病原微生物吃进消化道,引起发病。五是断奶犊牛没有科学补饲,饲料添加没有逐渐过渡,犊牛消化机能不能适应断奶饲料。六是防疫措施不完善,病原微生物扩散传染引发。 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病初期没有前期症状而突然发生下痢。全身症状无大变化,腹围轻度膨胀。排水样酸臭粪便,粪便中混有消化不完全的凝乳块,粪便呈乳黄、黄绿色或淡绿色,排便次数较频。发生腹泻后不久,迅速出现脱水和内中毒症状。时间久则出现体温下降,有的可达35℃以下,末梢冰凉。最后昏睡,终因机体脱水、中毒、心力衰竭而死亡。 主要采取恢复消化功能,防止继发感染,配合收敛和补液。恢复消化机能可投喂酵母片0.8~1.2克,胃蛋白酶2克,陈皮町20毫升,次硝酸铋3克,混合后内服,每日1~3次,同时应用土霉素等抗生素。补液应用糖盐水或林格尔液。 病毒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顿,厌食,排黄色或淡黄绿色液状稀便,严重时呈喷射状水样,有轻度腹痛。长时间腹泻会导致严重脱水和酸中毒致死。1~7日龄犊牛容易发生轮状病毒感染,2~3周龄则多发冠状病毒感染。 可内服抗菌药,可用氯霉素、土霉素、痢特灵和链霉素等。内服0.5%高锰酸钾水有良好的疗效,每次高锰酸钾用量为4~8克,每日2~3次;下痢不止的内服次硝酸铋5~10克或活性炭10~20克;饮欲良好的可口服补液盐,饮欲不良的可用5%糖盐水或林格尔液静脉补液。
  • 奶牛细菌性传染病――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和关节,引起子宫、胎膜、关节、睾丸及附睾的炎症,母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流产、早产、胎衣停滞,常伴发子宫内膜炎;公牛发生睾丸、附睾、前列腺和精囊的炎症。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也不例外,对牛的繁殖性能造成严重伤害。   一、临床症状   布氏杆菌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牛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妊娠母牛表现为流产,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6——8个月,流产胎儿可能是死胎、弱特;母牛流产前多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的流产前2——3日会出现阴唇和阴道 黏膜潮红肿胀,从阴道流出淡红色透明恶臭的分泌物,流产后常伴发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从阴道内流出红褐色污秽恶臭的分泌物,可持续2——3周。流产后经治愈可发情受孕,也可能出现屡配不孕可不育。   乳房炎也是牛布氏杆菌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初期表现产奶量下降,乳汁品质差,可能出现乳房局部增温、肿胀、疼痛和变硬。   有时因腕关节、跗关节及膝关节的炎症,出现关节肿痛、跛行。公牛发生睾丸及附睾炎症,睾丸肿大,触之疼痛。   二、诊断   临床上,在排除母牛发生机械性流产的基础上,如妊娠母牛流产并出现产后胎衣滞留、不孕及公牛发生睾丸肿大时,应怀疑是本病,但不能据此作出最后诊断,还应与毛滴虫和胎儿弯杆菌引起的传染性流产进行鉴别诊断。毛滴虫流产多发于怀孕后的1——3个月,弯杆菌性流产多发于5——6个月,而本病引起的流产多发于6——8个月。可利用胎儿的真胃胃液、肺、肝、脾及病牛乳汁、关节液作为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或采用凝集试验检测乳汁、血清中的抗体,最终达到确诊的目的。   三、治疗与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和严格防疫制度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对未发病地区或未发病牛场,则应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牛群中引种;对疫区和发病牛群,应定期进行检疫,隔离阳性感染牛,用消毒奶喂犊牛,在犊牛6月g时应用布氏杆菌19号疫苗接种,对失去饲养价值的阳性牛应及时淘汰;定期对牛场的环境、饲槽、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尤其是对流产和分娩胎儿、羊水、胎膜等要进行妥善处理。   本病的治疗药物主要选用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可采取以下方法:   长效土霉素2000毫克,稀释后分点皮下注射,结合使用硫酸链霉素,用量为2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静脉注射。   四环素2~3克,一次内服,每日4次,或链霉素1克,一次肌肉注射,连用3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