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生犊牛胎粪难下怎么办

    初生犊牛有时发生胎粪难下的现象,也称初生犊牛便秘,产生原因为犊牛体弱,吃初乳过晚、过少。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不吃奶,肠音减弱或消失,卧地不起,努责,腹痛不安,24小时排少量栗色黏粪或不见排粪,即可认定为犊牛便秘。 治疗方法: 1.用温肥皂水给犊牛进行深部灌肠,可见大量胎粪排出,等所排出粪便变成黄色时,说明胎粪已全部排出,则结束灌肠。 2.肌肉注射安坦注射液10毫升,维生素B1用10毫升,安乃近10毫升,胃复安2毫升,使胃肠蠕动增强,促使肠道存留的粪便排出。 3.若有自体中毒表现可取10%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毫升,安那咖5毫升,维生素C10毫升,庆大霉素8毫克,混合后静脉输入。 4.严重便秘的犊牛,用上法治疗无效时,可施行剖腹隔肠注水按压法,使肠道通畅,消毒后闭合切口,肌注青霉素、链霉素每天2次,连用3天,7天拆除缝线。 预防措施: 1.犊牛出生能站立后,马上给予初乳500毫升,因为初乳中含有多量镁盐及抗体,可促进胃肠蠕动,还可防其它传染病。 2.在犊牛胎粪没见排出时,取开塞露1~2支,剪开封口挤入直肠,犊牛很快排出粪便。 3.弱犊可输入母血100~200毫升,有助于犊牛精神变好,开始吃奶,通畅排便。
  • 牛羊驱虫方法驱虫药物全解

    牛羊多采食粗饲料、牧草等食物易与细菌接触,消化道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病,影响肉牛羊生长效果。所以,为保证育肥牛羊效果的实现,最好在育肥前对其进行驱虫,做好驱虫应注意以下六点问题。 一、选对驱虫药 驱虫药物所对驱虫的效果最为关键,选用高效,低毒,经济、使用方便的驱虫药才能达到理想的驱虫效果。目前,寄生虫病种类繁多,驱虫药物也参差不齐,养殖户没有针对病种用好药物也是驱虫失败的主因;一般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为驱虫常用药物,对多种寄生虫病均有效,但对吸虫、绦虫等不适用。所以,驱虫应根据不同类型选用不同药物使用说明方能见效。 二、有目的和针对性 给牛羊驱虫时要明确所要驱除寄生虫的种类:一般牛常见的寄生虫有蛔虫、肝片吸虫、绦虫、牛虱、牛蜱、牛疥螨等;羊常见的体内、外寄生虫主要有肠结节虫、钩虫、鞭虫、肺丝虫、疥癣、羊鼻蝇、羊虱、蜱等;要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寄生虫的种类,做到见效、彻底。 三、定期进行驱虫 因季节、地区差异,一般驱虫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较好。可在每季度进行1 次预防性投药,对个别受寄生虫危害严重的再进行治疗性驱虫。 四、驱虫前先禁食 为便于驱虫药物的吸收,驱虫前应禁食12~18小时。群养的肉牛、肉羊,需先计算好用药量,再将驱虫药研碎,均匀捧入饲料中,晚上7~8点将药物与饲料拌匀,一次让其吃完。 五、驱虫后场舍的消毒 一般投喂驱虫药物后,动物排除的粪便应集中清理进行堆积发酵,圈舍、地面、墙壁和饲槽用石灰水消毒,确保驱虫后消毒的效果。 六、驱虫后要多观察 某些肉羊、肉牛投喂驱虫药物后若出现中毒,如呕吐、腹泻等症状,要立即让其饮服半熟的绿豆汤。对拉稀者,取木炭或锅底灰50克,拌入饲料中喂服,连服2~3天便可见效。
  • 春季如何催肥瘦牛?

    选好催肥牛,对于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质量低劣或劳役过度等原因所致的牛可作为首选牛。切忌购买年龄过大、患有消化道疾病、传染病及体质极度衰弱的牛。 1、合理分组 将新购进的牛按年龄、性别及营养状况进行分组饲养,这样不但有利于管理,而且有利于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2、建好圈舍 为牛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反应。 3、矫正体质 对于新购进的牛要进行全面检查,及时驱除其体内外寄生虫,并使用一些健胃开胃的药物促进其消化。 4、配好饲料 配制的饲料不但要营养充足,而且适口性要好,易被消化吸收。麸皮、玉米、大豆精饲料最好焖熟;甘薯等块茎类饲料一定要洗净、切碎;秸秆类饲料最好进行氨化或微贮处理;青绿饲料则要干净、鲜嫩、长度适中;枯草季节适量补青绿饲料或青贮饲料。 5、供应充足的饮水 保证牛的饮水温度和清洁,饮水中可添加0.3%的食盐,切忌饮污水和冷水,防止久渴暴饮。 6、预防疾病 瘦牛由于体质较差,加之运动量减少极易患病。因此,应根据牛的食欲、精神等情况,适量调整日粮。同时,还应强化饲养管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杂物,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7、限制运动量 牛催肥期间应减少运动量,以降低能量消耗。同时要定期刷洗牛体,以保持清洁卫生。 8、合理使用添加剂 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添加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牛的催肥速度。 9、适时出栏 牛催肥后期要定期进行称重,当其膘情良好、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时即可考虑出栏。若市场价格看好,可迅速出栏。
  • 羊要这样喂才长得快!

    相信在不少人眼中养羊应算作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即便如此若对养羊一无所知同样不能养好羊,今天主要介绍养羊的一些常识,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1、日粮中应保证一定比例的粗纤维。 众所周知羊是反刍动物,其具有4个胃室(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及皱胃),采食后食物会率先进入瘤胃,而瘤胃就像一个天然发酵罐,在瘤胃微生物群的作用会对日粮进行发酵并合成羊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瘤胃在发酵食物的同时会产生大量酸性气体,正常情况下这些酸性气体会随反刍排出体外,我们将其称之为“嗳气”,不过当羊吃进的食物过细时(粗纤维含量低或粉碎过细)便不能刺激瘤胃进行反刍,这样羊便不能正常嗳气,瘤胃中的酸性气体不能正常排出体外便容易出现瘤胃鼓胀、急性瘤胃酸中毒等问题。因此,羊日粮中应保证一定比例的粗纤维,不可大量饲喂精料或粉碎过细的饲料,育肥期肉羊日粮中粗饲料比例不宜低于60%,繁殖母羊日粮中粗饲料比例不宜低于80%。 2、羊在饲喂时最好做到定时与定量。 羊一天饲喂2~3次即可,每次饲喂与上次饲喂应间隔6小时以上,以给羊留有充足的反刍、消化时间。饲喂时间应尽量固定,这样有助于羊群形成良好的采食条件反射,提高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及生长速度,不过可根据季节及温度变化等适当调整饲喂时间,例如夏季白天气温高会影响羊的采食可在早晨和晚上凉爽时喂羊。羊在饲喂时还需要做到定量,可根据羊的品种、用途、大小及饲料营养等因素制定合理喂量,一般日粮干物质量约占羊自身体重的2.8%~3.2%,即一只100斤重的羊一天需要吃掉2.8~3.2斤食物(干物质量)。 3、湿拌料要比干料适口性更好。 在饲喂前将粗饲料和精饲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进行拌湿,这样喂虽然麻烦一些但是好处多多。第一,湿拌料的适口性要明显优于干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羊的采食量,吃的多了长得自然快。第二,湿拌料更利于羊的消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利用率高了自然可以节省饲养成本。第三,羊在采食湿拌料时无粉尘进入呼吸道,从而可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当然湿拌料并非全是优点,其缺点也非常明显,不仅在拌料时麻烦,而且湿拌料在夏季更容易出现变质,不过小编仍然推荐有条件的养羊户采用湿拌料来喂羊。 4、羊采食后剩料应及时进行清理。 羊每次采食后都应对剩料进行及时清理,不要怕浪费、怕麻烦而留在饲槽中让羊继续吃,这样一来会影响羊下餐的食欲导致饲料越剩越多,二来则容易出现腐败变质导致羊出现消化问题。我们不仅要对剩料进行及时清理,更要分析羊剩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减少剩料,羊剩料常见的原因无非三种:一是饲料适口性差,例如粗纤维含量过高、饲料质量差等,对此我们可对粗饲料进行适当加工以提高适口性,一般加工方法有铡短、揉丝、氨化及青贮等;二是喂量过大,我们可根据羊的实际采食情况适当减少饲料喂量,尽量做到既可以满足羊的采食需求又不会出现剩料;三是羊消化问题,可定期给羊喂一些健胃药物让其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和采食欲望。 5、羊吃异物多是因为缺乏矿物质。 个别羊会吃土、沙子、塑料袋等异物,我们一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异食癖”,主要由于羊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所引起,在冬末春初青黄不接的季节羊异食癖最为普遍。要想避免异食癖的发生就要满足羊生长及生产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首先应对饲料进行多元化搭配,饲料种类越多其营养越均衡,其次可在饲料中加入羊专用预混料,可以较好的为羊提供所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最后可在羊舍内悬挂盐砖让其自由舔食,以为其补充盐分、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 6、羊干吃不长应考虑寄生虫病。 很多时候羊干吃不长都是寄生虫的原因,寄生虫会大量消耗羊体营养,甚至营养摄入都远远不能满足寄生虫对营养的消耗,这种情况下羊便会日渐消瘦,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多会因营养衰竭而亡。养羊户每年应给羊群驱虫2~4次,冬春交替之季夏秋交替之季必须进行驱虫,可采用内外驱虫净,这样便可以对绝大多数体内外寄生虫均有效果。除了采用药物驱虫外,还应保持羊舍环境和饲料干净卫生,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羊群出现寄生虫病。
  • 羊脸部、颈部长脓包,应该如何解决?

    羊的脸部和颈部长脓包,很多人会误以为是“传染性脓包病”,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养羊技术较差,对羊病的认知薄弱;二是压根就没养过羊,只是在网上搜索“羊脓包病”,于是乎就会跳出“传染性脓包病”,便以为是正确的。 在长期养羊的过程中,对羊的脸部和颈部长脓包病症非常熟悉,也为很多养羊户诊疗过该病。这种羊病的正确名字是“羊链球菌病”,是羊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所谓溶血性,就是该菌会融入羊的血液中,让羊最终出现败血症,在羊脸淋巴结和喉咙血管内繁殖并发生肿大,这就是题主说的“羊脸部和颈部长脓包”。 但是,羊链球菌病远远不是只在羊脸部和颈部长脓包这么简单,它会侵袭羊血管所致的所有脏器,包括羊心脏、脾脏、胆囊、肺等,羊链球菌的溶血性让脏器受损并发生出血现象,如果解剖病羊,会观察到羊有明显的出血性肺炎,胆囊遍布出血点并有明显的膨化涨大状。 羊链球菌是不是很厉害?是的非常厉害。它最最厉害的是无论是有氧的环境还是无氧的环境都能快速的繁殖和生长,这是大多数细菌做不到的,这就是通常说的厌氧菌或者喜氧菌。可是羊链球菌却是不分有无都很喜欢。 尤其要注意的是,羊链球菌病是传染性非常强的一种疾病。无论是羊呼出的空气,还是相互磨蹭,病羊都会把链球菌传染给健康羊。所以,一但我们发现羊有脸部或者颈部肿大,必须立即隔离。因为毫无疑问的是羊已经患上了溶血性链球菌病了。 简要的描述了羊链球菌病的症状和危害后,现就题主最关心的“如何解决”给出如下解决方案。 1、发现病羊对症治疗。 对病羊注射药物抑制羊链球菌的繁殖和生长。因为羊链球菌是革兰氏阳性,所以药物的选择应选择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建议选择磺胺类窄谱药物。 2、羊场有病羊,如何保护健康羊不受传染。 在隔离病羊并严格消毒后,对健康羊全群注射青霉素预防,效果相当不错。大家一定要记得青霉素是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千万不要任何细菌性感染都注射青霉素哦。 3、羊场未出现链球菌病,如何预防。 注射疫苗是最好的方式,可在当地购买专门预防羊链球菌的疫苗并全群防疫。 总之,羊脸和颈部肿大一定不是传染性脓包病,养羊人务必牢记,千万不要被错误的信息误导,带来经济损失。
  • 春季让乏羊尽快复壮要做到这几点

    春季气候多变,青黄不接,是羊一年最困难的时期,即俗话所说的“三月羊,靠倒墙”。经过漫长冬季的羊,营养消耗大,如果补饲不够,就会体质瘦弱。因此,必须使羊尽快恢复体况。 定期驱虫每年3~4月春季产羔后的羊群,要普遍驱虫一次,消除羊体内外的寄生虫,使营养能100%用于自身的增膘复壮。现在大多使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新型制剂伊维菌素,不但能驱除体内多种线虫和体外寄生虫,还能替代药浴治疗疥癣病。 补硒补镁羔羊缺硒,易患白肌病,死亡率高;母羊缺硒易造成胎衣不下。因为硒有助于羊体对VE的利用,硒和VE同时使用,效果更好。补硒时常用亚硒酸钠VE注射液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只0.5~1.0ml。镁是构成骨质所必需的物质,供给不足,易发生神经性震颤,即低镁血症,俗称青草搐搦症。春季牧草含镁量低,可用硫酸镁或醋酸镁2~5克加入水中饮服。其它季节可不必补镁。 饮水补盐羊长期饮水不足,不利于消化,代谢物的排出也要受阻。一般羊每吃1公斤干料,约需水2~3公斤。所以,务必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每天保证饮水2~3次。但不能饮用沟塘水和地沟水,以免寄生虫的侵害和中毒。羊吃的牧草中含钾很多,会增加盐的排泄量,所以,羊很贪吃盐。缺盐羊就不爱吃草,就会掉膘,幼羊的生长就会停滞。因此,每周要补盐2~3次,每次10~15克,单独喂拌料喂,或加在水中饮用均可。 防止跑青春牧最要紧的是防止跑青。因为冬季青饲料缺乏,熬过一冬不见青的羊群,一见青草就贪吃。但青草幼小,不解饿,就会往远处跑,不仅体力没有恢复,反而乏上加乏。所以,不要急于放青,应先放牧阴坡的干草,过一段时间,待阳坡草长高再转场放牧。 补草补料春季羊的体质差,而嫩草水分大,容易胀肚。所以,还应照常补草补料。 防止中毒春牧羊群要注意远离刚播过种的地边,荒草地,防止羊误食包衣种子和被农药化肥污染的草及玉米、高粱苗等而中毒。
  • 提升犊牛成活率的几个技术措施

    养牛各日龄阶段,犊牛最难养。这与其免疫能力低、体温调节能力差、外界适应能力差、神经反应不足等等,有着很大的关系。犊牛作为牛群基础,处在牛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犊牛成活率的高低对养牛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由此,掌握提升犊牛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母牛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工作 犊牛的初生重、活力和断奶重和犊牛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有着重要的关系。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尤其是母牛在分娩前后的一个月,不仅是母牛分娩、泌乳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影响犊牛初生重、断奶重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为在母牛的妊娠后期是胎儿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同时也为分娩后泌乳性能的正常发挥进行营养的储备。因此要加强妊娠母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给其提供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的日粮,保证母牛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要给母牛提供优质的干草以及青草,以保证犊牛正常的生长。 2、加强犊牛的接产与护理工作 做好犊牛的接产与护理工作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关键性工作。母牛在分娩时要尽量让其自行生产,如果发生难产则要根据引发难产的原因采取科学的助产措施。犊牛在出生后要及时的将其口、鼻内的黏液清理干净,同时让母牛将犊牛的全身舔舐干净。如果犊牛出现假死的现象,则要做好抢救工作,帮助犊牛恢复正常的自主呼吸。一般犊牛的脐带会自然扯断,如果没有自然扯断则要进行人工断脐,在断脐后要注意防止犊牛受凉。因犊牛的各项器官与功能的发育还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较差,抵抗力不强,极易感染病菌而患病死亡,因此为了确保犊牛的健康,要让其尽早的吃上初乳,以获得被动免疫,增强抵抗力。 3、完善犊牛的营养结构 犊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要比成年牛复杂,因犊牛的生长发育迅速,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种类较多,但是消化机能较差,如果犊牛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身体各器官以及各系统机能的发育就会受阻,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死亡。因此要根据犊牛的生理特点完善犊牛的营养结构。 虽然牛奶中含有大量犊牛所需的营养物质,但是随着犊牛的生长,其中的营养物质并不能完全满足犊牛的生长发育,此时要就进行补饲工作,如适当的饲喂一些植物性饲料。可在犊牛出生1周后训练犊牛采食优质干草,2周后训练采食精料,以锻炼犊牛消化系统和对精、粗饲料的适应性,以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为早期的断奶打下良好的基础。 犊牛在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后就要对其进行断奶,让其完全采食饲料。犊牛在断奶后的饲料要求优质且易于消化,并且饲料中各营养成分的配比要科学合理,以保证犊牛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4、给犊牛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犊牛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要给犊牛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对于放牧养殖的地区,在犊牛成长的后期进行放牧要注意草场的气候特点,这对犊牛的成活率影响较大,因此要根据当地草场的条件合理的安排放牧。对于舍饲养殖的牛场则要注意养殖环境的控制工作。犊牛舍内温度要适宜,保持干燥,防止舍内有害气体大量的蓄积,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以及冬季的御寒保温工作,同时要合理的通风换气,可有效调控牛舍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质量。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打扫圈舍,并定期的消毒,勤换垫料,避免舍内有害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与繁殖,防止犊牛受病原菌的侵袭。 5、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 肉牛养殖场中牛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犊牛在刚出生后的抗病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抵抗外界的病菌,因此犊牛阶段是最易患病的阶段。要加强犊牛疾病的预防工作,除了要加强犊牛养殖环境的控制工作,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阳光充足外,还要根据犊牛的生理特点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增强犊牛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另外,犊牛采食饲料后易患寄生虫病,因此要对犊牛采取预防性的驱虫工作。除此之外,预防犊牛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犊牛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以防止犊牛在出生后感染传染性疾病而发生大批量的死亡。 6 、犊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1)脐带炎。在剪断犊牛脐带时未做好消毒工作,以及由于产房卫生较差导致犊牛脐带发生感染,部分犊牛互舔也可能感染脐带炎。犊牛断脐后要严格进行消毒,在距离犊牛腹部约5cm处剪断脐带,然后使用10%碘酊将断端处浸泡约1分钟。并且要做好断脐后犊牛的护理工作,确保卫生环境良好达标,圈舍、运动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此外,还要避免犊牛相互吮吸脐带。 对于轻度脐带炎病例,可采用抗生素及局部封闭治疗,若出现脓肿症状时需要尽快通过外科手术及时排脓,并于清除腐烂组织后清洗消毒,最后涂敷消炎药物。 (2)下痢。引起犊牛下痢的主要病因包括初乳喂量不足、不及时,轮状病毒、沙门氏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感染,球虫感染,环境温度低,奶温不定,维生素A不足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高烧,排水样性粪便,呈黄白色或灰白色。 部分病犊牛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及血液、粘液等,排血样腥臭味粪便,肛门周围与尾根被稀粪污染,尿量减少,后期病犊牛往往由于脱水衰竭而亡。预防犊牛下痢要注重保温及改善饲养管理,治疗本病时应采用药物结合补液的治疗方法,以选用抗菌素、抗毒素类药物为主。同时适当减少喂奶量,避免犊牛肠道负担过重,且加强病犊的供水。 (3)支气管肺炎。妊娠期母牛营养不良,缺乏富含维生素A、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体质弱,造成犊牛体质差,抵抗力弱,细菌极易感染。同时,牛舍潮湿、通风不良会引起犊牛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肺炎发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犊牛体温升高、精神颓废,呼吸困难、咳嗽,听诊肺部呼吸音变粗,伴有湿啰音或干啰音。 急性病例多呈现肺气肿、心力衰竭及败血症死亡,慢性病犊牛则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并伴有长期咳嗽。预防本病应以改善饲养、加强通风保暖、消炎为主。对轻症病犊牛,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对重症病犊牛需进行补液治
  • 春天羊反复拉稀,该怎么去治疗?

    春天羊反复拉稀,怎么治疗? 腹泻分为羔羊腹泻和大羊腹泻,不同年龄羊的腹泻其原因不一样! 先说大羊的 引起腹泻的原因: 1 、细菌感染,比如各种传染病,吃了不干净的饲草(长期有水浸的地方生长的草,被粪便污染过的草等等)。 2、各种应激情况,比如刚刚引种回来,淋雨,寒冷,尤其是突然变冷。 3 、肠道寄生虫,比如绦虫,捻转胃矛虫。 4 、突然吃了过多精饲料以及饲料配比不适当。 5 、圈养的,羊舍潮湿或者没有适当的室外运动,羊也要晒太阳。 6 、突然由吃干草转为青草,此情况在春季常见。 7 、羊的体质弱,肠胃功能差,这种羊在吃了露水草后容易发生。 腹泻的种类大致分为单纯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感染性腹泻。 如何通过症状辨别腹泻的性质? 首先看是单纯的腹泻还是伴有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 然后看粪便的颜色,是否和正常粪便颜色相似,是不是只是变稀了而已,稀的程度如何,是否变成黄色,绿色,红色,黑色,是否混有血块和组织碎片,有没有黏液,臭不臭,量多不多。 下列疾病和饲养管理不到位都可以有腹泻的表现:羊肠毒血症,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副结核,球虫病等等致病微生物,毛圆线虫,绦虫,捻转胃矛虫等等各类肠道寄生虫;吃太多青绿多汁饲草,圈养的突然改变饲料配方,中毒,铜缺乏症,钴缺乏症,矿物质不平衡等等。 治疗措施: 一般情况下,自己判断不是烈性传染病的话,则只需要打针: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盐酸小檗碱,复方黄连素,呋喃类等等的其中一种,一般一到两次即可。 如果病情严重,配合肌肉注射头孢噻肟,利巴韦林等抗病毒的药物。 喂一些,修复胃肠粘膜的药,比如,鞣酸蛋白,乳酸菌素片等,此时不要口服葡萄糖,蔗糖等一切糖类物质。同时减少饲喂精饲料,帮助排空胃肠道。要知道有一种治病的方法叫做:饥饿疗法,有些时候很管用。
  • 小牛断奶后不怎么长?快看看是什么原因吧

    养殖同样的品种,纯度也相差不大,有的牛五六个断奶就可以达到四五百斤,有的牛只有二百斤。要想增加小牛的断奶体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方可: 一、断奶不合理:农户养牛多采取一次断奶法,断奶后立即上市,使犊牛原来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稳定舒适的生活条件突然发生改变,使其一时难以适应而影响增重。应当在断奶前5~6天,逐渐减少给子牛的哺乳次数,直至完全断奶。 二、补料不及时:牛在哺乳阶段没能及时补料,断奶后不能很好进食,造成生长缓慢,发育停止。一般应在犊牛10日龄开始补料,开始以香、甜、脆、易消化的饲料为主,以后逐渐改喂正常饲料。 三、饲料及饲养方法不合理:断奶后,犊牛不仅吃不上母乳,且饲料质量也较哺乳期差,日喂次数也由断奶前的6~8次,急剧减少到日喂3次,这些剧烈变化使犊牛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因此,购牛时就要详细询问卖主对牛的饲养管理情况,做到饲料质量逐渐过渡,饲喂次数由多到少逐渐过渡。 四、环境条件变化太大:犊牛断奶前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断奶后,一般是一牛一圈,牛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孤独的生活,特别在冬季因寒冷天气而吃不好睡不好,容易生病甚至死亡。所以,在购牛时,要尽量的了解其原来的饲养情况,为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饲养条件的变化要逐渐进行。 五、管理粗放:现在农户养牛一般是一牛一圈,有的牛吃食、睡觉、排粪在同一地点,加之打扫、垫圈不勤,造成环境污秽,卫生条件极差,特别是在冬季,很容易引起牛感冒、下痢等一系列疾病,对其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在实际养牛生产中,可根据牛吃食快慢、性情好坏分群,以3~6头为一圈,这样牛争吃食,生长快。另外,要做好调教工作,使其定点吃食、定点排粪、定点睡觉,保持环境卫生。 六、疾病、驱虫: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造成小牛发生传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消化道疾病等,这些对小牛的生长影响都是十分大的,另外寄生虫也会影响小牛的生长。所以要做好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同时定期进行驱虫。
  • 春季养羊饮水要九禁忌!

    一忌缺水 短时间缺水,会使羊的食欲降低,生产力下降;长时间缺水,则会引起羊瘤胃发酵困难,消化不良,发生食滞或百叶干等病,若还不供给饮水,可致羊死亡。建议一般羊每吃1公斤草料需水2~3公斤,应坚持每天让羊饮水两次,要饮足,以满足其对水的需要。 二忌饮冷水 冬春时节天气寒冷,牧草干枯,含水少,羊易口渴,需水量增加。可羊怕冷,不愿喝冷水,应让其饮温水。提醒若没有饮温水的条件,最好让其饮深井水,但要随饮随打,否则水将很快变凉。 三忌以雪带水 冬春季节,有人以雪代水饮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以雪代水会消耗羊的大量体热,使其体重很快下降,而且还易导致孕羊流产。 四忌空腹饮水 早晨羊空腹时饮凉水,会使体温骤降,容易感冒发烧或肚子疼。应在喂草料或放牧后再让羊饮水。 五忌抢喝暴饮 羊恋群性很强,只要头羊一开始喝水,其他羊就会紧跟着抢喝暴饮,应严加制止。方法是在水槽里撒几把麸皮或米糠。如羊饮河水,人应站在羊群前头,看住羊,防止其抢喝暴饮。 六忌饮水后不动 放牧羊饮水后不宜停留不动或原圈休息,应再继续放牧,以增加肌体产热量,减少应激。舍饲羊应先喂草料后饮水,再喂干草,以增加热量。 七忌饮死水 死水中常已混有寄生虫卵,羊饮死水可能会感染寄生虫病。所以,要禁让羊饮死水。 八忌饮地沟水 从农田里流出来的地沟水中常含农药或化肥,容易引起羊中毒,不宜用来饮羊或调制饲料。也不要让羊饮发苦的井水,更不要饮用浸泡野草、野菜的池塘水(都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以避免羊中毒。 九忌饮污染水 不要让羊饮用工厂排出的污水,以防止羊中毒。
回到顶部